“社保网络”托起人民稳稳的幸福
2022-02-09李晓禹
▎文∕李晓禹
这是一个革故鼎新、进取奋发的时代。十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成长阶段的重要记号,或从少年走向青年,或从青壮年步入中年。回看历史,我们如此幸运,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幸为推动这份事业的发展尽过绵薄之力。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深感养老保险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滋润着百姓的幸福生活。农业一直是黑龙江省嫩江市的支柱产业,这里有10 余万农民。早些年,一些村里的老人常说:“有些地方的60岁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到60 元钱,我们怎么没有呀?”面对他们的疑问,我们拿着民生工程的宣传册耐心解释:“国家政策是先试点再推行,每个地方都会惠及到,咱们先别着急,慢慢来。”
2012 年,老人们期盼已久的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开始实施。我们风风火火地忙起来,情况摸底、政策宣传,想尽快让这项好政策走到老百姓身边。现在,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0 余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4 万余人,养老金也在持续上涨。“现在我也能领到养老金了,每年还在涨,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还是共产党好啊!”这是我从事社保工作以来,听过最多、最暖心的话。
特殊人群的养老问题一直被党和国家牵挂在心。嫩江市一位村民李某因意外致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加之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而像李某这样的特殊人群,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2018 年,李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期盼得到实现,国家出台了为特殊人群代缴养老保险的政策,只要凭残疾证、身份证等即可办理,不需要自己缴费,全部由政府代缴。“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惠民实质,不仅让我们这些人老有所养,也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感谢政府、感谢党,让我们这个小家看到了希望!”听着一句句质朴的话语,看着他们满是沧桑的脸上写满感动,身为社保人的我无比自豪。
“您好,大爷,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平常的一句问候却换来了不同寻常的回答:“啊……啊……” 窗口经办人员看到一位面露难色、不断打出手势的老人,意识到这是一位聋哑人。经办人员立即拿来纸笔,用书写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通过“纸笔交流”和对老人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推测出老人要咨询退休人员服刑后养老金发放的问题。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只能通过手写,一遍遍地进行解释。经过30 分钟耐心细致的服务,老人终于明白了各项要求,顺利地办理了业务。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让老人眼含泪水,对工作人员连连鞠躬。人民至上,这是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新征程上,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保障事业贡献温暖的力量。
“我妈还活着,凭啥停发她的养老金?”刺耳的声音从电话中传出,经过工作人员不断安抚与沟通,我们了解到,原来年逾古稀的刘淑芬老人因容貌变化较大无法通过“龙江人社”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资格认证,加之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老人瘫痪在床,也无法完成指纹识别。因为没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系统自动停发了养老金。了解情况后,我们迅速开展“上门认证”服务,通过采集老人各项身份信息,顺利完成了资格认证。听到家属感激的言语,看到老人欣慰的表情,我深刻体会到社保工作的意义。这只是我们十年来社保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些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上老年人居住分散、体弱病残等因素,给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认证部门,协调社区综合网格和乡镇服务中心,积极构建乡村基层认证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认证工作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办事群众。
这十年间,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社会保险体系不断走向完善,通过服务创新增强社保制度的可及性、精准性和高效性;这十年间,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逐年提高,经办服务网络遍布市、县、乡镇,无一遗漏;这十年间,信息化技术快速普及,提高了经办效率,减轻了群众负担。一个越织越密的社保网络,正在托起人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