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化中上升的“社保温度”

2022-02-09杨萌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费经办养老金

▎文∕杨萌

十年前,我认为养老保险是只有固定工作的人才有的福利保障,十年后,家中亲戚已实现“全民参保”;十年前,我劝远在浙江工作的父母不买养老保险,理由是转回重庆麻烦,十年后,我叮嘱亲戚朋友无论在哪里工作,千万不能断缴,网上办理转移操作方便,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十年前,街坊邻居讨论最多的话题是房价、学费、药费,十年后,缴多少养老保险费、领多少养老金、养老金涨多少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回望社保的十年,一张满载着“民生温度”的社保蓝图徐徐展开,一路走来,紧贴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障网越扎越密,兜底功能越来越牢靠;群众参保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社保政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宣传深入人心。

变化之一:社保政策不断完善,群众参保意识不断加强。十年前,群众对缴纳社保心存顾虑,有人担心回不了“本”,有人觉得用处不大,不如存银行保利息,还有人持观望态度,想等老了再说……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时,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意识超前的人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那时大多是农村居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以及有固定单位的国有企业职工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不强、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较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还不完善。现在,全民参保的氛围浓厚,群众担心更多的是某个月的养老保险费因故未扣缴成功。十年间,参保政策不断完善,重庆的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已增至13 档,最高每年4000 元,政府补贴可达175 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已增至125 元,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从助力脱贫攻坚,为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到助企纾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缓缴社保费政策,社保一路保驾护航,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变化之二:软硬件基础不断夯实,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级社保经办大厅基本配备了自助排队叫号系统、自助查询一体机、社保卡自助一体机等;饮水机、医药箱、手机充电桩、老花镜等便民设施成为大厅标配;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让特殊人群倍感温暖;母婴室、防撞贴、防滑垫体贴入微;场所宽敞明亮、分区合理、标识醒目。我们在大厅服务上做“加法”,在经办流程上做“减法”:业务流程再造和智慧人社系统相继上线,“一窗综办、全渝通办、优先网办”让服务效率再上台阶。技能大练兵的全员培训造就“人社通”“一口清”层出不穷;我们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开展“三进三送”活动;社银联办,银行也有了社保绿色通道;县乡通办,业务下沉;特事特办,移动便民,从“等群众上门办事”到“上门找群众服务”,失能弱能人群也能办事无忧。

变化之三:机制不断健全,服务形象不断提升。十年前,办理养老保险部分业务需要多头跑,经办流程不够精简,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有一定差距。十年间,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或精简不必要的业务办理材料,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部分业务实行承诺制,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我们正行风、树新风,加强制度建设,印发窗口服务规范、投诉处理制度、考核管理办法等;明确窗口经办队伍形象、服务语言、服务行为等规范;落实培训考核,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构建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的内外双重监管体系。强调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要求,深入推行程序、依据、时限、结果“四公开”和身份、承诺、标准“三亮明”服务制度,坚持服务群众的标准、态度、热情、专注和努力“五个一样”,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以人性化服务拉近与办事群众的距离,实现了“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

一路见证、一程陪伴,倍感欣喜又肩负重任。下一个十年,我们也将接过“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为社保事业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费经办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
如何解决不同身份的重复参保问题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可以下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