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2022-02-09刘信
刘 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1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相关理论探讨
1.1 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
要梳理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我们首先要剖析“体育文化”、“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产业”三者的关联,结合体育界和文化界相关专家学者的论述,个人认为,所谓体育文化 ,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通过有形的身体活动、具体的器械物质,反映人类所形成的思想、行为、习俗、制度等活动的总称。如此理解,它就涵盖人类体育的精神文化(思想、观念等)、行为文化(身体活动内容本身)、物质文化(配合身体活动的实物)、制度文化(约束活动本身的条例、法规等)四大方面的内容。1985年,经济学界、体育界专家才逐渐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概念,产业经济学强调“体育产业是充分利用体育自带功能和交融业态创造价值的产业”,经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体育主体产品,主要有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业、体育表演业、体育竞赛业等,二是体育相关产业,主要包括体育+制造业、体育+服装业、体育+培训业、体育+旅游业等;三是体办产业,主要是指体育相关部门主办的产业。这是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刺激等手段,解决消费者体验或使用其功能为获取经济利益途径。体育文化产业隶属于体育产业,也有别于体育产业,其内涵以经营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针对体育文化的内容来看,体育文化产业主要销售的是体育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产品。通过对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甚至改造,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展示体育文化过程中获取利益。
1.2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滇西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区域,主要世居纳西、傈僳、普米、白、独龙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比例达90%以上。拥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当下我国正紧密锣鼓地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滇西北地区来说,应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就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搭乘滇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东风,将该地区民族零散的传统体育项目,譬如纳西族的东巴跳、藏族的赛马等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多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健身、休闲、娱乐或表演、竞赛等视角进行“民族体育+”或“+民族体育”转化为产业需求,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视觉冲击、身心体验、物件纪念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有偿服务,推动了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进程,加快乡村建设现代化步伐,及早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展现宜居宜业宜旅宜康的美丽乡村,弘扬地区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向外界宣传本民族文化,对推动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2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1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滇西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就了高品质的世界顶级体育产业资源,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打造之下,从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探险业、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业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的体育资源圈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如下:(1)以丽江老君山风景区、大理苍山等为点状,开发了老君山飞拉达攀岩户外运动,吸引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体育旅游消费者的青睐;大理苍山100越野赛,被誉为中国“最有魅力、最具前景”的越野比赛,获得圈内普遍好评,是中国创办最早、与国际接轨最早最全面的赛事,参赛运动员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欧、美世界各地100多座城市;(2)由怒江独龙河峡谷、丽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卡瓦格博雪山国家公园构成线状。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开办了漂流等体育旅游产业,(3)以丽江-迪庆一带,集虎跳峡、香格里拉大峡谷、哈巴雪山、依拉草地等筑成环形体育资源圈。每年五月“端午”前后香格里拉都会按期开展他们的传统赛马节、丽江依靠“旅游”名片,马拉松、自行车等国际赛事不断。目前这些良好的产业发展的品牌价值、有偿服务产生的经济价值对民族地区发展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2.2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2.2.1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链不完善
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链内容来看,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业、民族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民族传统体育服装业、民族传统体育广告业四大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滇西北地区各民族在农闲、婚庆、年节、庆典及其他的各种活动中民族民俗体育活动项目近1000余项。这些项目分散在滇西北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之间,一方面蕴含着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市场开拓空间,但因其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从语言、精神等方面解读专业化程度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在乡村建设中民族民俗传统体育产业的开发能力很薄弱,很多地方还是一片空白,农民还需要离开家乡出外谋生,村民缺乏对自己民族平时喜闻乐见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市场开发的预判性、创新性。整个滇西北地区从宏观上看,虽然体育产业“点、线、面”局面打造好了,除了借助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探险业在某少数景区有所发展,“点”太散,“线”太单一,“面”太宏观,未能真正做到“村村联手,乡乡互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链良性发展态势,呈现出“单打独斗”的局面,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链不完善。
2.2.2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
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需要有充足的资金链作保障。从目前发展良好的丽江黎明“飞拉达攀岩”、香格里拉“赛马”等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来看,基本都是政府牵头,招商引资,以企业参股投资的渠道进行融资。经调查发现,尤其是在滇西北乡村地区靠当地政府和关联的某些职能部门财政投入基本是不可能的,自上到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思维意识不到位,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难以为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挖掘。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拓展空间。呈现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的现状,建议县乡村等行政职能部门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民间资本、创业融资宝、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做出尝试,加快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步伐。
2.2.3 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大
在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来看,和其巨大市场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呈现的是初现规模或者小规模的形态。比如体育健身培训产业,新兴的现代体育项目培训占据了主要市场,主要以跆拳道、体育舞蹈、瑜伽、器械训练为主,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机构因缺乏市场的需求,导致规模小或难成规模。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3.1 衔接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新方式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滇西北地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传承发展了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鼓舞了民族士气,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丰富了民族民众的精神需求,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等。如何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已有成效,促进成效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下要解决的问题。在滇西北地区,在脱贫攻坚取得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服饰、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培育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链,联动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源,也是让农民的思想“富”起来、口袋“鼓”起来、身体“壮”起来的有效途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衔接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新方式。
3.2 彰显滇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新亮点
在滇西北地区,将蕴含各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的乡村农耕文明的体育文化挖掘整理产业化发展,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村民通过产业运营负责人的有效治理,利用产业化发展产生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本地方、本民族丰富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从表演、指导、服务等方面提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促进其产业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的“钱袋子”问题,使之成为滇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新亮点。
3.3 筑建滇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新体系
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时期,在滇西北地区,弘扬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分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青山绿水环境优势,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同时,将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与民族传统体育服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制造、民族传统体育广告融合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拓展就业渠道,解决当地村民留守家乡就业创业的问题,实现安居乐业,同时采用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增长,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构建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体系。
3.4 保障滇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的新思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科学领悟“二十字”方针精神,都离不开当地村民的运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村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提升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要转变思维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音频、视频、直播等形式,宣传独特的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民族运动的服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实物产品等),制作民族传统体育传统项目的教学光盘或者与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者联合挖掘整理创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专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拓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保障滇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
4 乡村振兴战略下滇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思考
4.1 加大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在滇西北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大理白族火把节“百人划古龙船竞技”、丽江黎明“飞拉达攀岩”、香格里拉传统“赛马节”等体育产业的发展,就是在当地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驾护航之下打造的精品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下,对乡村民族民俗体育“土”文化产业的政策,多偏于宏观调控,针对性不足。各级政府要为开发产业的个人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及其运营等相关政策支持,保证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开发、传承推广的发展空间,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铺平道路。
4.2 筑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品牌,拓宽宣传渠道
据调查可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消费主体集中在中青年人群,他们一般都有独特的文化品位特征,要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品牌意识,就需要独具匠心的创意打造,将民族文化内涵、地域特征、情景服饰等融入其中,注册独特的“ID”,提升“点击量”引起消费主体的“注目”;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特殊时期,更需要依托新媒体,强化宣传力度。精准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自身特点,合理开发符合公众推广平台(比如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或者将精心打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直播等)进行深度、广度投放,挖掘潜消费群体,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4.3 打造精品赛事,助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滇西北地区,要充分领悟2019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精神,抓好地区“赛马”“摔跤”“射箭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布局,借助现代体育训练方法和理论,加强训练工作,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积极申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承办工作或者利用当地民族民俗节日庆典,打造相应的精品赛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传统项目文化制造业的发展,如:弓箭、弩制造业、表演服饰的经营,助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4.4 培育民族地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4 年 10 月 24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任务要求“积极拓展业态”中明确指出:促进体育旅游相关业态的发展。近年来搭乘滇西北旅游产业“顺风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也作出了大胆尝试,尤其是“丽江千古情”等精品产业确实获利颇厚。作为乡村民族传统体育“土”文化的产业开发+旅游主要依赖村民发挥主体性作用,将民族的、地域的体育资本转化为“特色”的文化产品,实现有偿服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能。乡村振兴区域性空间再造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城+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等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的培育,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