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岛志·广西卷》简评

2022-02-09

广西地方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合浦光绪海岛

杜 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北部湾畔,海岸线曲折狭长,海湾、海岛星罗棋布,海洋资源丰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重视海洋资源调查工作,海洋资料整理与编纂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广西海域地名志》[1]《广西海岛志》[2]《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报告》[3]《广西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4]《涠洲岛志》[5]相继编纂完成,简明扼要地介绍广西海域的港湾、海岛、滩涂、礁石等地理信息。《中国海岛志·广西卷》[6]以上述海岛志资料与科学实地调查报告为基础,在篇章结构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与丰富,更加系统地展示广西海岛的历史与当下面貌。

一、《中国海岛志·广西卷》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详细完备。《中国海岛志·广西卷》重点论述了涠洲、斜阳、龙门、渔氵万等岛屿建置沿革、历史文化等情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广西海岛志》《广西海域地名志》对海岛建置沿革关注不够。例如,有关北海涠洲岛、钦州龙门岛建置沿革情况,《广西海岛志》[2]与《广西海域地名志》[1]仅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行政建置情况,忽略清代钦州龙门岛是重要军事机构龙门协与廉州府海防同知的驻地与晚清以降涠洲岛行政归属变动与巡检司进驻等重要内容。《中国海岛志·广西卷》系统梳理清代民国涠洲岛、龙门岛历史沿革内容,有助于历史研究者通过海岛建置沿革变动情形思考明清以降国家海疆治理政策实施与变迁情况。此外,《中国海岛志·广西卷》对新增海岛进行全面介绍。例如,第十章南域岛为新增岛屿,将其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海岛资源开发等主要情况进行介绍。[6]

二是篇章结构合理。《广西海岛志》没有篇章结构,直接列出岛屿基本情形。《广西海域地名志》篇章结构以地级市为单元,介绍岛屿、礁石、海湾等。《中国海岛志·广西卷》打破海岛行政归属的藩篱,从海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重新制订广西海岛地理分区。《中国海岛志·广西卷》根据岛屿地理位置分布,划成涠洲—斜阳岛区、铁山港湾海岛、廉州湾海岛、大风江口海岛、钦州湾外湾海岛、茅尾海海岛、防城湾海岛、珍珠湾海岛八个岛屿分布大区域,每章开篇综合介绍区域海洋地质地貌、气候与气象、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灾害具体情况,然后详细介绍区域内每个岛屿情况,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较为科学合理。

三是图文并茂,重视海岛生态环境。《中国海岛志·广西卷》图片质量、数量远胜《广西海岛志》《广西海域地名志》。《中国海岛志·广西卷》除了收录海岛地图外,卫星遥感地图、实地调查拍摄的图片一应俱全。丰富多彩的图像资料系统呈现海岛《中国海岛志·广西卷》新增海岛灾害内容,重点介绍台风、赤潮等海洋灾害对海岛生态环境影响。此外,该志详细论述了涠洲、斜阳两岛旅游资源开发情形。该志对广西海岛渔业、农业、盐业、商业等经济活动发展都有介绍,有助于了解海岛经济发展状况,更好地制订海岛发展战略。《广西海岛志》与《广西海域地名志》对海岛居民日常生活缺乏足够关注。《中国海岛志·广西卷》统计海岛卫生院、学校数量,能够反映广西海岛居民的医疗、教育条件。该志对海岛居民收入结构、文化水平、婚丧习俗、迎神赛会等方面也有详细论述,生动地呈现海岛居民社会生活面貌。

二、《中国海岛志·广西卷》几处疏漏

一是涠洲岛别称马渡为误说。《中国海岛志·广西卷》(以下简称《海岛志》)延续旧志内容,认为涠洲岛名称有马渡一说。《海岛志》云:“涠洲岛,又名‘大蓬莱’‘涠洲墩’‘马渡’等(北海市海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4年)……马渡因‘昔有野马渡此,因名之’(《太平寰宇记》),可见其毗邻大陆,野马曾渡,以身试水,成功泅渡。”[6]由此可见,《海岛志》相关内容来自《北海市海城区志》(以下简称《海城区志》)。《海城区志》云:“马渡因‘昔有野马渡此,因名之’(《环宇记》)”[7]。从上述文献记载内容可知,马渡之名出自《太平寰宇记》。翻检《太平寰宇记》相关文字记载后,发现内容异于两志。《太平寰宇记》云:“合浦水,一名马渡,昔有野马渡此,因之名。”合浦水又名马渡。同页亦载:“围洲。交州记云:‘合浦十八里有围洲,周围一百里,其地产珠。’”[8]不难看出,《太平寰宇记》将合浦水(马渡)与围洲(涠洲)分别列出,并没有说明两者之间是同一关系,也就是说“合浦水”不是“围洲”,马渡指合浦水的别称,而不是涠洲岛的别称。明清时期一统志、广东通志、雷州、廉州两地府县志均未将涠洲岛称为“马渡”。由此可知,涠洲岛别称马渡乃后人附会。

二是《海岛志》所载涠洲、斜阳两岛建置沿革情况存在错误。涠洲、斜阳两岛建置沿革情况,《海岛志》提到:“光绪二十余年,与涠洲岛一起划归合浦巡检司管辖。”[6]。清末,合浦地方官府于岛上设置巡检司管理涠洲、斜阳两岛事务。“光绪二十余年”之说来自(民国)《合浦县志》,该志云:“按划涠洲归合浦管辖,而以永安巡检司移驻,事光绪二十余年(新增)”[9]。《海岛志》对《合浦县志》记载进行篡改,将“永安巡检司”改为“合浦巡检司”,反映该志编纂者不熟悉清代佐杂分防制度。清代民国廉州府与合浦县地方志并无合浦巡检司、永安巡检司的记载。(乾隆)《廉州府志》卷六《公署》云:“合浦县县丞署旧在县治东。康熙二十四年,县丞张景铨建。雍正元年,移设县东永安城,距县一百八十里……”[10]合浦县丞分防县域东部的永安城,建立了县丞署。此外,(民国)《合浦县志》载:“涠洲旧属遂溪。光绪中,改隶合浦,以县丞移驻。”[9]同书县丞署条载:“县丞署旧在县治东。康熙二十四年,县丞张景铨建。雍正元年,移设县东永安城,距县一百八十里……”这段史料照抄乾隆府志,没有提及合浦县丞移设涠洲岛。从上述史料推断,(民国)《合浦县志》所载清末巡检司进驻涠洲岛的具体情况存在疏漏,应是编修民国方志时对此段历史记忆模糊所致。清末,合浦县丞是否移设涠洲,有待考订。目前,学界对涠洲岛的巡检司设置有一定研究。①相关研究成果有:黄忠鑫、廖望:《明清时期雷州半岛诸州县佐杂与海防布局的变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0年第4期;陈贤波:《从荒岛贼穴到聚落街庄——以涠洲岛为例看明清华南之开发》,《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十二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75-297页。黄、廖二人指出九龙巡检司于光绪二十九年移驻涠洲岛,改为涠洲墩巡检。陈贤波认为涠洲墩巡检司设立于光绪三十年。参阅光绪三十一年成书的《北海杂录》相关内容,综合上述两个说法,笔者认为九龙巡检司于光绪三十年移设涠洲岛,改称涠洲墩巡检。此外,黄、廖认为清末涠洲岛处于合浦县丞与涠洲墩巡检司共同管理,此说法另外撰文讨论。根据《北海杂录》:“涠洲墩,乃一小岛,周围约七十里,在北海之东南百余里……光绪三十年,始设涠洲司;又龙门师船,常派一艘驻泊,以资弹压。”[11]记载可知,九龙巡检司于光绪三十年移设涠洲岛,改称涠洲墩巡检司。《海岛志》需要在涠洲、斜阳建置沿革部分添加“光绪三十年九龙巡检司移设涠洲岛,改称涠洲巡检司”。

三是同治六年涠洲岛开禁之说缺乏直接证据。《海岛志》云:“同治六年(1867年)重开岛禁,移雷州、廉州二州船户、客民于岛上,使荒置数百年的海岛田庐重兴。”[6]《涠洲岛志》云:“同治六年(1867年),法籍文神甫与清粤督张树清上奏清政府重开岛禁,移雷州、廉州船民于岛上,荒置数百年的涠洲岛田庐重兴。”[5]上述两志都未引用史料进行佐证。其中,《涠洲岛志》内容错漏很多。查阅清代相关史籍可知,有清一代广东巡抚没有张树清,此观点明显不成立。清代史料《北海杂录》云:“涠洲墩,乃一小岛,周围约七十里,在北海之东南百余里。岛中居民,多捕鱼为业。同治初年,广东巡抚蒋中丞将曹涌客民派送至此开耕,而居民始事农业。”[12]从所引史料可知,同治年间涠洲岛是广东巡抚蒋益澧安置客民的区域之一,但未提及开禁之事。显然,同治六年涠洲岛开禁之说暂不成立,缺乏关键史料佐证,需要发掘相关史料方可立论。

三、结论

《中国海岛志·广西卷》虽然历史沿革方面存在沿用旧志误说、论据不足等缺点,但是“瑕不掩瑜”,该志篇章结构科学合理,图像资料丰富多元,内容涵盖海岛地质地貌、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灾害、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居民生活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广西海岛志书。

猜你喜欢

合浦光绪海岛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
合浦珠母贝肉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