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途径研究

2022-02-09郭双嘉秦旭阳

中国工程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化产业链主体

文/郭双嘉 秦旭阳

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已由产业和产品之争,转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把生产、加工、销售各分散和独立环节联结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也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农业产业链则是产业化的质变结果,强调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与环节的衔接度、紧密度、配合度。农业全产业链从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做起,涵盖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服务等各个环节。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链发展不充分、特色不突出、缺乏整体性运作,根源在于农业产业化资本投入不足。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涉农资金投入,克服产业链松散和脆弱状态,本文认为应加快培育国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强链补链是关键。

一、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特色不突出,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一是部分地区盲目跟风而地区产业特色不明显。例如,有些地方盲目跟风“稻虾共作”而没有考虑当地水源、水质、土壤条件是否合适,甚至是旱地改造为虾稻田致使亏损严重。二是部分地区缺乏合理规划,同质化发展普遍。如部分地区盲目开发乡村旅游,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农家乐、民宿及餐饮等项目,导致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

(二)产业链结构松散,产业融合程度偏低

一是产业链较短,产业深加工延伸能力不足,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松散。例如,湖北省柑橘种植历史悠久,量大质优,但柑橘深加工占比仅6.65%,精深加工也主要集中在罐头、果汁制品上,从事系列产品开发的企业仅3家,非标准果、残次果等废弃物综合开发率低。此外柑橘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不完善,产地预冷保鲜贮藏能力不足等导致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紧密。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融合发展的新主体发育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产业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开发较为缓慢。

(三)缺乏整体性运作,行业生存难度较大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支撑不足,产业化项目融资难度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项目收益率低,市场资本不愿进入;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信贷门槛较高,财政扶持政策整合不够。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且带动能力不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小型经营主体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国有投资平台参与农业产业化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国有投融资平台在推动城镇化发展、优化基础配套设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部分国有投融资平台正在谋求转型,从部分省市相关领域调研的情况看,国有资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提升土地流转率。如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在国有公司推动下规范流转农村土地17.1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70%;二是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题。安徽省六安市通过国有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专项贷款8亿元,有效解决金安脆桃、金寨毛竹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湖北省潜江市在城投集团的推动下整合涉农资金50亿元,建成21万亩虾稻高标准农田,建成精深加工厂房、冷库、交易及技术检测中心等虾稻二三产业配套设施。

综上,建议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国有投融资平台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大力发挥国有资本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引导作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主体。

三、国有投资平台参与农业产业化路径

(一)总体思路

首先,采用“政府+受托企业”模式联合国有资本设立农业投融资平台(以下简称“SPV公司”),鼓励专业化市场企业以参股、受托运营等方式与SPV公司开展合作。其次,根据不同合作对象培育不同运营联合主体,以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土地流转不畅、主导产业市场占有率不高、农业项目融资难等问题,建议以国有农业投融资平台为运营主体、服务主体、建设主体“三种主体”模式,立足全产业链五大基本环节,推进各地特色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培育国有新型运营联合体

1.土地运营联合体:“平台公司+农村土地流转+农户就业项目”模式

以国有公司为运营主体,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首先,平台公司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子公司、土地流转服务站促进农村土地产权规范流转,解决农村无人种地、业主无地可种的“两难”问题,农民怕业主“跑路”、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的土地流转“三怕”问题。其次,平台公司与农业产业园区合作,依托园区经营、技术、培训、销售平台、完善的配套设施,吸纳农户入园务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大幅增加非农收入。

2.养殖服务联合体:“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代养场+农户”模式

以国有公司为服务主体,推动特色养殖产业提档升级。在优势养殖区,由政府引导银行为平台公司提供信贷资金建设代养场,引进龙头公司参与运营,县级财政补贴资金按比例作为所在村集体股权参与分红。农户与企业签订合作养殖合同并交纳少量保证金,便能认养代养产品,企业按合同约定收购养殖产品,帮助农户彻底打消养成之后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有效保障认养户收益。

3.园区建设联合体:“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产业园区”模式

以国有公司为建设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平台公司作为产业园区建设主体,统筹完成土地集中流转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采用“工商资本+农户+村集体+农业管理公司”模式合作经营,产出产品由运营方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实行“保底价收购+返利分红”模式,确保投资者和农户收益稳定,实施用地增减挂钩,建设新村,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典范。

(三)因地制宜匹配“补链”模式

农业全产业链可以划分为品种研发、生产种植(养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市场销售五大基本环节。明确项目运营主体后,各主体应深入研判五大环节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为进一步夯实不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本文提出RPMTS项目组合发展法。

1.R模式,全称为品种研发创新模式(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在品种研发阶段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研发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硬件设施上,搭建产学研发中心、高校实践研学基地、专业职业技术院校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基础研究、先进资源共享,提升农业生产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同时要完善系列高标准试验田、大棚、温室等农业配套设施。此外,强化农业科技领域资金和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2.P模式,全称为生产种植科技模式(Production and Planting Technology)。一是科学盘活土地资源,加快落实三产融合发展的用地政策,配套完成农机农田基础设施和现代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快和完善农村道路、通信、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施;三是加快进行田间环境治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建立起完善成熟的农田自动化灌溉、排水系统、农田废水(物)生态循环系统,推动现代化农机设施在农田中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实现绿色农业发展。

3.M模式,全称为加工包装增值模式(Machining and Packaging Increment)。全产业链以促进农产品初级加工业、精深加工业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共同协调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与附加值为重点。首先,配套建设先进厂房、现代化深加工设备及自动化生产链,同时也要建立起相关质量标准,配套污(水、气)综合处理系统及能耗控制节能减排系统;其次,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科技园、产业园等园区集聚发展,壮大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能力;最后也要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

4.T模式,全称为仓储运输支持模式(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upport),搭建物流冷链建设及溯源体系一体化平台,提升乡村信息化能力。首先,打造县域全方位、全覆盖、高效率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开辟冷链物流专属路线,实现降本增效;其次,搭建产品溯源一体化数据平台,让供应链上的所有用户都能及时查询产品的基本信息及流通走向,保障产品流通有序,抵制假货流入市场;最后,要打造多功能的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平台,提供农业政策宣传、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实现农村各行各业的信息共建共享,为广大农户和投资商提供销售特色农产品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5.S模式,全称为市场销售服务模式(Marketing Sale Service),强调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平衡发展。首先,地方政府应统一搭建乡村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其次,推动传统销售模式转型,可建立“企业+合作社股权产业联盟”的经营模式、构建与生鲜超市、加工厂合作的直供模式、借助直播构建云销售模式等,同时善用电子商务工具进一步打通海外市场。

综上,为针对性解决产业链条痛点问题,应先确定好运营联合体,后选择上述“3(联合体)+5(补链)”模式进行定向匹配,以“组合拳”形式形成一套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独特项目策划方案,对准阻碍产业发展的弱点、短板精准发力,聚焦特定板块,助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为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化特色不突出和盲目发展等问题,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厘清产业链发展思路,精准定位地方农业产业链发展短板。立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现状,明确强链补链运营主体,科学设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聚焦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策划产业项目,合理布局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品牌建设和标准基地建设,助力特色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猜你喜欢

产业化产业链主体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筑牢产业链安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