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的几点思考

2022-02-09贾步云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管护造林山西

贾步云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太原 030032)

生态脱贫是将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一种扶贫模式,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脱贫工作,坚持把生态脱贫作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切实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山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林业“六大工程”,联动推进生态扶贫“五大项目”,组织群众治山兴林,依靠生态建设脱贫减贫,走出了一条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有机统一、互促共赢的良性发展之路。

一、山西推进生态脱贫主要成效和做法

生态脱贫是山西实现特色减贫的代表性政策。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增绿和增收两条主线,通过生态建设式扶贫、生态补偿式扶贫、生态产业式扶贫、生态搬迁式扶贫等模式,联动实施了造林绿化务工、退耕还林还草奖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增收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了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将“建设绿水青山”和“促进脱贫增收”高度统一、协调推进,坚持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为全国生态脱贫提供了“山西方案”,贡献了“山西智慧”。截至2020年,山西生态扶贫政策连续3年每年惠及贫困人口52万人以上,平均每年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超过10亿元。

一是坚持以造林绿化务工推进生态脱贫。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建立健全林草生态建设参与机制,组建扶贫造林合作社。坚持以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扎实推进造林绿化,推进落实社员进退机制、劳务发放机制、质量监管机制、培训服务机制、成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运行管理,将贫困地区的造林任务分配给造林合作社,鼓励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造林工作中获得相应的劳务收入。鼓励造林合作社承揽经济林提质增效、森林抚育、森林管护等林业工程项目,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积极参与林业资产性收益,实现造林合作社由单一造林向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确保贫困社员长期有活干、务工可持续,能够长期稳定脱贫。

二是坚持以退耕还林还草推进生态脱贫。紧紧把握和利用好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指标,坚决把重要生态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以及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完全有序退出,基本完成了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退出任务。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在条件适宜的退耕地上优先发展经济林,以退耕地经济林经营权价值评估量化入股的方式,与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进行股份合作经营。

三是坚持以森林管护就业推进生态脱贫。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天然林保护、国家公益林、未成林管护等重大林业项目整合管理,持续增加生态管护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相应收入。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岗位,将新增护林员岗位全部落实到深度贫困县。不断增加全省深度贫困地区的生态管护岗位,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开展生态管护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从而达到增加贫困群众管护就业收入的目的。

四是坚持以经济林为抓手推进生态脱贫。在58个贫困县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对核桃、红枣、沙棘等干果经济林实施整形修剪、高接换种、科学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管理,将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任务优先向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加大培训力度,采取现场培训、技术观摩等方式举办干果经济林管理技术培训班,为项目区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明白人,为提高干果经济林管理水平和贫困群众收入提供智力支撑。

五是坚持以特色林业持续推进生态脱贫。深入推进“小灌木、大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一县一个主导产业、一乡一个主导树种”的思路,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新建和改造相结合,让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在适宜发展的退耕地和造林地上,优先发展沙棘、连翘等特色经济林,并对现有野生沙棘、连翘等灌木资源实行改造,全面提升林业对富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山西打赢生态脱贫攻坚战的基本经验

生态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促进贫困地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路径。山西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突破,打造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的新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其基本经验概括如下。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生态脱贫根本在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山西省委高度重视生态脱贫工作,认真部署安排生态脱贫各项重点工作,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有效凝聚,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把生态脱贫规划变为现实。

二是注重生态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实现生态脱贫与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基础。山西的生态脱贫坚持把生态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掘当地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壮大生态优势产业,创建优势农产品和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生态产品的附加值,推进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生态脱贫过程中,山西立足生态建设要求,坚持以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管理人才为重点,实施精准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为有意愿投身于生态脱贫和生态振兴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是实现生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支撑。山西积极探索生态脱贫在人才、土地、金融等政策方面的创新突破,着力破除妨碍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的旧的体制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将成效明显、具有普遍性的创新经验和发展模式加以推广,为推进生态脱贫攻坚和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制度支撑。

五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山西始终强化生态脱贫政策落实,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搞花拳绣腿、不作表面文章,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生态脱贫的质量和成色。

三、巩固拓展山西生态脱贫成果的建议

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攻坚成果是脱贫地区过渡期内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方面,山西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好“四个不摘”政策要求,通过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发展壮大造林专业合作社、深化生态林业改革、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办法,进一步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收入水平,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一是适度扩大退耕还林覆盖范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国家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山西要充分利用好退耕还林还草的优惠政策,在保证我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同时,可将15度到25度之间的坡耕地、陡坡梯田、严重污染耕地、移民搬迁撂荒耕地等纳入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范畴,新增任务向脱贫县倾斜,对符合退耕政策的脱贫村、脱贫户实现全覆盖,引导支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经济林。要继续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的扶持政策,依托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落实退耕还林省级配套资金,在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基础上,逐年将退耕还林还草农户补助资金兑现到户,持续带动退耕还林还草农户增收致富。

二是规范造林合作社的建设管理。建设造林专业合作社,让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来获取劳务收入,是生态脱贫工作的一大创举。要总结推广一批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发展和壮大造林专业合作社。要强化对脱贫劳力入社、造林专业技术培训、林业生态管护、财务资金运作、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指导监督,统筹安排各类生态项目资金,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为护林员,努力实现集体林管护员岗位安排脱贫群众达到60%以上的目标。要持续推行集体公益林托管、“合作社+管护+贫困户”等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脱贫群众参与管护增收。要持续健全造林专业合作社带贫机制,推动造林专业合作社由单一的造林任务向造林、管护、经营多元化转变。要采取议标的方式,将脱贫县的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任务安排给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造林合作社承揽实施的任务,社员劳务收入不得低于工程总投资的45%。要认真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统筹整合天然林保护、国家公益林、未成林管护等各类重点项目投资,最大限度增加林业管护岗位,积极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员、复退军人等人员参与生态管护。要积极推进“党建+合作社”等组织模式,促进党支部和合作社有机融合,凝聚改革发展活力,增强乡村振兴动力,着力构建党支部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的新格局,带动脱贫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过程中实现增收。

三是深化生态林业领域各项改革。近年来,贵州、重庆等地在明晰农村资源资产权属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包括林业资源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壮大特色林业,有效地盘活了当地资源资产,促进了群众脱贫增收。山西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落实好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权,充分放活集体经济林经营权,鼓励脱贫户将林地经营权、财政补助资金等以资产形式入股国有林场和造林合作社。要深化林地流转、资产收益改革,通过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将贫困户精准嵌入到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中。要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集体林业运行机制,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林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增添新动能。

四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山西要选择与生态环保建设密切联系且拥有相对稳定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生态脱贫的主攻方向,努力将脱贫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园,壮大特色农产品和配套加工业,促进单一农业产业链向复合型产业链转变,拓展农业由传统种植养殖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推进生态旅游协作,发展特色休闲农业,通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业脱贫带贫能力。要依托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继续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一批富民增收的产业基地,培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构建“稳受益、不返贫”的长效机制,带动广大群众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五是探索数字生态产业发展路径。推进数字技术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巩固拓展全省生态脱贫成果,就要立足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5G+”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生态产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的融合发展。要拓宽生态产业的数据采集渠道,优化统计调查方法,巩固和完善监测统计体系,加大物联网、互联网、遥感等现代化信息采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建设全省生态产业基础数据库。要积极推动农业林业生产数字化建设,通过部署具有传感器的智能农业林业设施或农机等设备,加强对农业林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感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林业生产开展精准预测,开展智能化标准化生产作业,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林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和生产模式。

六是强化生态脱贫融资平台建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对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山西要主动对标一流,学习借鉴全国先进地区经验,建立和完善我省巩固拓展生态脱贫的融资平台,利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要利用政府增信机制,设立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的产业担保基金,着力构建财政、金融、担保多元合作共建的发展模式,以此撬动金融资本对生态产业的支持,引导和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七是加大脱贫地区科技人才支持。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科技人才是关键所在。山西要持续实施脱贫攻坚期间的各项人才智力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要加大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机构以及具备条件的专业技术类企业加大对生态产业领域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拓展技术应用的覆盖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收和引进生态类专业技术人才,鼓励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和作价投资等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要持续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讲座等方式,有效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八是提高生态脱贫社会参与力度。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不仅要依靠政府,更需要调动贫困户、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山西要充分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持续加强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要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构建全民参与的监督体系,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力度,使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工作更加精准化、科学化、透明化。

猜你喜欢

管护造林山西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山西叹五更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