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2-02-09胡红霞张懿
胡红霞,张懿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1〕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将新媒体技术、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断优化教育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正确、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特征
新媒体是指随着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细分的新型传播媒体,区别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更是成为高校学生群体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虚拟与现实交融更快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大大增强。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虚拟的身份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这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播者的身份、降低了信息传播的准入门槛,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难以把控,舆情更加复杂。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相应信息,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虚拟与现实的区别,无法甄别信息的真实性,非常容易被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所误导。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与现实进一步融合,现实生活被虚拟化,云平台成为趋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访问祖国名山大川和历史名迹,感受底蕴浓厚的中华文化。
(二)交互性和综合性更强
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接受者。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每个个体都参与其中,使得信息交互性更强。新媒体时代人人均可以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可以与他人交换建议和观点,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媒体传播的交换性特征。但是网络环境纷繁复杂,网民并不能对所传播信息的真伪进行甄别,易导致互联网上色情、暴力、虚假信息得以传播,而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非常容易沉迷网络,被他人的不良思想所侵蚀,从而影响学习生活。
(三)开放性和自由度更高
新媒体依托于互联网,世界各地的人均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交互,通过自媒体软件传递信息,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生产的门槛大大降低,信息开放性和自由度也更高,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但是带来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文化传播中出现糟粕和低俗现象,有些新媒体主播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故意散播庸俗、低俗的文化或者恶搞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新媒体应该成为思政教育的坚强阵地,通过融入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二、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向广大学生传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我们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原理、目标以及实现过程传递给学生〔2〕。但是通过课本上学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理论成果,不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易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红色文化有血有肉、具体可感,能对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造成冲击,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和指明前进方向。因此,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教学更加形象化,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二)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人文素养水平也有待提高,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给学生一个宏观的大思政概念,让学生明白大是大非,懂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3〕,但是授课过程中很难帮助学生将这些思想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帮助有限。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用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光荣传统,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同时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三观”,不断提升其爱国情怀,满足其人文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4〕。
(三)有助于强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认同
新媒体时代各种价值观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高校学生,价值观的鱼龙混杂,使得部分不良价值观念通过小说、影视等形式对学生产生了负面作用,使得其道德水平也受到影响,尤其是个别案例,如扶不扶“南京徐老太事件”等极端现象更是给学生思想道德带来难以估量冲击,使得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质疑。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用真实的事迹为学生做出示范,弘扬正能量,令学生们对于我们国家优秀的社会道德规范产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住道德底线,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力量。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思路探讨
(一)以红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传承丰富历史内涵的先进文化,能够满足当前大学生真正的精神需求。例如,江西就是一片红色热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南昌,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首都瑞金,有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革命期间建立了井冈山、湘赣、赣东北等大片革命根据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凝聚成以坚定信念为核心和灵魂的苏区精神,这正是能够满足大学生真正需要而又未曾意识到的精神需要。当前高职大学生大多流连于抖音、微博等短平快的娱乐当中,消磨了时间但并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精神需求。因此,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引导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吸引力。
(二)以新媒体载体丰富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教学效果难于达到教学要求。而红色文化有多重展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红色文化的契合形式,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既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让学生观看,也可以利用AR、5G等现代科技,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起来。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探索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积淀和丰富的过程,而不是讲给学生听,这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因此,根据思政教育所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
(三)以校园场域建设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最佳场所,因为环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可以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主题,给校园的建筑、花草、树木、石刻、道路等披上“红色”的外衣,开展“红色诵读”演讲比赛等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开通自媒体宣传红色文化,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前提:认真筛选优秀红色文化
认知是行动的基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认知,是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前提〔5〕。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2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65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9759件(套)。除了八一南昌起义、安源路矿大罢工等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更有如方志敏等烈士留下的一个个动人事迹。因此,江西的教师要选取合适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契合,利用学生的认同情绪拉近其与课堂的距离。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收集整理红色文化后,将相关资源发布到新媒体上,并生成访问链接,进而优化教材或直接开发新媒体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章节的时候可以拿出手机,直接扫描即可访问相关红色资源。要保证教材中每一处出现的红色文化都是可以网上找得到,以后可参观的实地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红色文化中的人和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共情,对思政产生人文情感。
(二)手段:开发新媒体时代教学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师能够充分使用多种媒体软件和互联网络技术改良教学方法,开发出更加适合思政教学的教学模式。红色文化自身有很多媒体资源,如互联网上有免费全景实拍,真人语音导游南昌起义纪念馆、黄洋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资源,更有大量的革命视频、图片,烈士事迹介绍,教师可以适度放开课堂权力,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刻体悟。学生们通过学习搜索和价值判断,能更好地与红色文化共情,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思政观点的学习和理解。
(三)氛围:建设新媒体红色校园文化
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更加丰富。红色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中自媒体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自媒体开展活动和宣传教育是构建红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定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们时刻牢记历史使命,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走读”、“微电影”的拍摄与评比、观看红色影片、线上同上一堂思政课、走进红色场馆、传唱爱国主义歌曲等,让学生能够沉浸在红色文化的引领当中,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凝聚爱国力量,利用思政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的过程接受红色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强与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高度融合,事关党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也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这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在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国家和文化,引导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