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
2022-02-09李煜
李 煜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也追随时代进程产生了较大的转变,获得了快速进展,让高职院校内部的学生在声乐领域的素养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高职院校当下的声乐课堂开展,主要以西方音乐的理念和实践为主,西方音乐的过度展现,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和发展受到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视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间的融合,进而以“方式实践”的变换,凸显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步发展。传统音乐不仅彰显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还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与此同时,传统音乐文化还是我国区域性的文化展现、风格展现、人情展现,各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醉心于其中的情感特点就不同,虽不同,但整合在一起就是传统音乐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延续和展现,是我国关键性的精神财产和文化遗产,对高职学生的声乐能力和意识学习有重大作用。
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偏向性注重
(一)对字正腔圆的倾向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基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特性和历史特点,其中有一项审美理念是从古传输到现在的,就是“字正腔圆”。如果想要达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就要在音乐表演的进程里,彰显音乐文化内涵。之所以会基于课程改革的标准确立,明确对字正腔圆的倾向,是因为聆听者在鉴赏音乐作品内容的时候,只有演唱人员沉浸到了“字正”领域里,其才可以让观众接收到有效性的音乐信息,他们会通过演唱人员的字句传递,来了解、明确音乐文本中的内容。同时,词汇的直接性表达,还能够启发观众内心层面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会让他们深层理解音乐作品,切实感悟音乐作品。而演唱人员如果做到了“腔圆”,那么演唱人员,就可以透过表演性的呈现,来向观众传递作品内部所内含的艺术性感情。而从声乐的角度出发,其归属在艺术领域。为提高声乐的艺术性,不单单要求演唱人员在表演作品的时候,让观众听懂,还要求演唱人员在表演的进程里,拥有清晰的口齿和饱满的情绪。这样,才可以让作品的完整性和顺畅性得到确保,音乐形象的彻底诠释也能够在此背景下得到基础性的保障。[1]
(二)对发展音乐特色层面的注重
在当前这个阶段,传统音乐文化依旧屹立不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对应的音乐特色。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拥有很大的区别性。可以看出历史发展过程下的传统音乐文化延续,比较偏向音乐文化的特色呈现。因此,对声乐演唱人员也就特色层面,提出了深度性的要求,比较重视声乐演绎人员在演唱进程中,对传统音乐文化特点要素的彰显水平。而这种要求的严谨性,为的就是更好地继承与显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隐藏的特点。
(三)对创新润腔的重视和培育
在演绎人员的声乐呈现进程里,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要素就是“润腔”,演绎人员通常会结合部分比较细致微小的内容来解决显示声乐作品里所内藏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特点,借此能够深化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认知。当认知得到了提高,观众对声乐内容的情感理解和文化特点提炼,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当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大音乐作品的细节。通过细节的传输,提高学生的声乐演绎水平,促使学生重视演绎过程里的润腔,继而用细节性的润腔能力,推动学生学习成果的良好展现。
二、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展现
(一)有助于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由于历史年代的悠长性、人民群众的集结性、娱乐发展的进步性,不管是音乐,还是文学,或是美术作品,都被归属到了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领域。其对于民族下的历史地理宗教而言,也是一个相对重要的文化基础。为充分了解民族文化特点和历史发展进程,就一定要对区域性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解和汲取。如同传统音乐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占比之重,就映照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性质,高职声乐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了解完整性民族音乐历史的背景基础下,变枯燥课堂为生动课堂,进而以氛围的构建和营造,推进国家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
(二)有助于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多元化进展
在现前这个时期,我国声乐层面的教学能力依旧维持在低效化的情况当中,特别是小学时期和初中时期的声乐教育,通常都是为了迎合课程改革标准要求而实践的,形式化比较严重,且因为教师对这一学科内容的教学忽视,导致前期性的声乐教育素养比较低下。进入到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才慢慢接受相对系统的、相对专业的声乐学习和锻炼。但基于现状,我国高职阶段的声乐教学进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内容有一定的偏向,模式也不够完善。教师在进行声乐教育的时候,往往只看重学生音色、音高和发声方式的训练,未把声乐当中的精髓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对于声乐理念和表演的学习,都位于浅层阶段。所以,只有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声乐教学模式才会变得多元,内容才会广泛,课程效率才会提高。对于高职声乐教师来说,其应该踊跃运用各项教学形式,加强方式的多元呈现,并将西方音乐和我国传统音乐融合起来,只有这样,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进展,才会得到社会领域的确保,人才层面的素质也能够基于课程效率而得到提升性的保障。
(三)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不断强化的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增添,特别是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也得到了增强。但传统音乐文化在长久的奠基下,构成了比较自然化的文化要素,所以,学生在汲取这些优秀的音乐文化理念时,就会切实感知到历史音乐的传承魅力。此外,又因为传统音乐文化具备区域特性,因此,学生可以在汲取知识的背景下,产生新颖的、有质量的文化认同感,骄傲的民族精神也会随之形成,不仅能够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完善,而且可以让学生本身提高一定的美感创造能力,他们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里,增强自身综合素养,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高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国家的民族文化实现传承,有利于高职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全面迈进,最主要的就是依托当前国家所提出的文化自信,推动整个国家文化的发展。
三、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音乐教育中逐步消失的缘由
基于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传统音乐文化的脱节是多层面的。就宏观视角而言,因为世界音乐文化拥有多元进展的趋势,但这种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文化,缺乏对应的宣传和相应,使得现前的传统音乐文化,缺乏国人视野的投放和世界的注视。世界上的很多人群对我国的印象,一直滞留在原本的陈旧刻板印象里,错误认为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没有感染和表现的力量,而我国人民群众在迎接外界新颖化音乐文化的时候,也会因为对新颖化的欣赏,而轻视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殊,不完整地认定传统,且对其进行直接性的否定。当然,这些心理要素,通常源自讲授音乐理念,传授音乐技能的高职音乐教师,其作为模范性的教育人物,会让学生在他们的领导下,形成错误的音乐文化汲取理念。[3]
近些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要求,让我国不少的高职院校都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方式与内容的创造性革新,且获取了对应的成果和效率。但依旧存在较广泛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体系层面的构建,教师常常直接照搬国外的理念和体系,这种体系构建出的不适应性,会导致学生认定高职音乐教育的枯燥,而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此外,又因体系构建理念无法在短期内完成改善,引发课堂设计和内容汲取层面出现非科学性的情况。
四、在高职声乐教学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就人们个体思想来说,音乐长久以来都是一种用来宣泄情感的形式,所以,在声乐教学当中,情感体验十分重要,既能够延伸一定的内容解读能力,又能够发挥一定的学生主体效用。而在践行现实性的声乐教学进程里,如果想要高效化地把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育里,教师自身就要提高对情感体验培育的重视程度。其不仅要在开展新音乐作品鉴赏的时候,详细概括历史发展背景,促进学生对音乐故事的了解,让其产生超越空间的情感共鸣,还要在结合作品内容的背景之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基于理解和兴趣,沉浸到音乐作品当中,进而通过演唱性的实践,来切实体验作者的心理情绪。由此可见,教师对情感体验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转化为动力,而动力的产生,则能够促使声乐教学呈现出完美的教学成效。[4]例如,可以在进行高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在当前时代所迸发的无限魅力。
(二)注重感知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水平
音乐是一门开放性比较强的艺术,在这种艺术当中,因为开放,所以并未有很多情感和思维以及抒发层面的限制性,它不如高职时期的其他课程一般,具有限定的逻辑,它的出现,源自人们的情感输出。也就是说,音乐是一门没有边界感的艺术,既可以充分表达情感,又可以帮助人类群体找寻到情感宣泄的出口。而依靠对声乐作品的合理赏析,学生能够对现实中的各项情感进行了解,学生不仅会依托音乐鉴赏,提高领悟能力,而且会借靠音乐欣赏,加强感知能力。尤其是后者,学生可以在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之下,获取充量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践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就要引导性地提高学生对感知能力的应用,借此让学生用自身的感知能力,了解音乐内容所要传递的情感。用具体的步骤来说,教师要围绕感知能力,践行三个步骤,一是内涵解读,二是想象力激发,三是基础理念分析,而开展这三个步骤的本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内涵。
(三)加强教学模式多样性,深化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让传统音乐文化顺利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进程里,单单注视学生情感培育和应用培育是有所匮乏的,教师一定要尽力地提高声乐教学形式的多元化,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给学生供给更广泛的学习通道,深化声乐教育的有效特征,并推进两者的顺利融入。由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结合媒体技术和软件开展声乐理念和实践教育,为发挥媒体软件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中的功能,透过现代化情境的创设,向学生直观展现视频、音频,促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里,进入到音乐的世界里,在故事中漫步。也就是说,在实际性的声乐教学进程里,教师能够整合媒体设备中的视频优势,向学生呈现音乐类的视频,借此强化视觉上的体验,继而依托视听融合,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四)深化高职声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综合素质
基于引导学生更好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尽力构建一支专业性比较强、素质比较高的音乐教师队伍,只有教师本身对传统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充满探究兴趣,教师才有对应的动力进行充分性的知识汲取和填充。当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确保,其才可以在教学过程里,发挥有效性的引导作用,即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声乐锻炼,且可以做到声乐教学课堂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在日常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师的音乐素质、文化自信进行培养,让高职声乐教师能够充分地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突出价值,并且能够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中。透过自身的理解,在课堂讲解时,将这些优秀的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提升整个高职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课堂之上,传递戏曲类传统音乐内容和形式的时候,就可以透过对比性的解析,让学生感知传统音乐的魅力,依照差异化的展现,提高学生个体性的音乐素养。[5]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开始追随课改的标准要求,重视声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基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价值展现,可以看出,其不单单能够让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而且能够让全体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得到增强。所以,把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有其跟随时代发展趋势的必要性,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对其进行深层化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