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标岗位的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2022-02-09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院校

吴 莹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111000

课堂教育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要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核心课程设计就要合理地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中思政课的整合进行简要的探讨,以高职外语专业的思政研究为主线,重点对其在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剖析,并提出改革目标,详细阐述利用思政资源进行高职外语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过程。

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外语知识,并没有把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在外语教学中开展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但由于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环节,因此,对于在外语课程教学中应引入哪些思想政治知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1]。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设置,不仅要适应新时期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更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需求。外语作为一门面向大众的学科,不仅是沟通中外文化的重要的纽带,更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平台。

二、公共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条件与意义

第一,思政教育的持续性需要相对充足的课时量。公共外语课程作为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和学生的必修课,相对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课时比例相对较大。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为例,全校各专业的第一学年均开设公共英语课。目前,每学期教学约为16周,学生在校期间公共英语课的总课时量为180~190课时,其他公共课的课时量无法与之相比。课时比例较大、开课时间较长,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在校高职学生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公共外语课程无法推卸的责任。

第二,作为语言文化类课程,公共外语的授课内容便于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公共外语课堂上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也较为容易。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公共外语课授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又便于与具有较高思想性的内容相结合。笔者对辽宁建筑职业学院2021年级土木、造价、会计、道桥设计四个专业306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268名学生希望大学英语课除了讲授传统的语言知识点(如词汇、语法、翻译)之外,能够讲授更多涉及西方文化方面的内容,所占人数比例高达90%。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校生无论是哪个专业,对于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历史等方面的内容都有很高的热情。所以,在公共外语课堂上引入西方文化内容,并利用西方文化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三,公共英语课程具备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性的、无意识的、非预期性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能力。”[2]教师在课堂上授课,进行长篇大论地讲解进行思政教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传统思政课程授课方式已经过时。并且,基于这种显性的授课方式,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隐形课程通过独有的暗示、模仿和同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个体和思想上的变化,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实现学生个体文化与现实的融合。”[3]在公共外语课程中,要将思政教育“隐身”进去,使之贯穿于公共外语课的全过程,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认知过程润物细无声地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这样,学生们不仅不能产生抵触心理,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相对稳定的行为和心理模式也有促进作用。相较于思政类课程,公共外语课更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个体和思想上的变化。因此,公共外语所具有的隐性课程功能也使其具备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条件。

综上所述,相对较多的课时量,使教师便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与语言文化相结合的授课内容,以及隐性的思政教育功能都使得公共外语课具备了“独一无二”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条件和可行性。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公共外语课程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与深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公共英语课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可以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教师而言,公共英语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也有助于教师培养和提高立德树人意识,使教师在传授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使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有较大的提升。”[4]所以,对于师生双方而言,公共英语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十分有益的实践尝试。

三、外语课程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一)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想顺利地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必须依靠师资力量。根据高职外语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对政治的认识,增强对时代的敏感度,增强对国家的自信和自豪感;高职院校要开展一系列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加强资源建设,举办教学能力竞赛,召开名校名师经验交流会,来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坚持把师德作为考核的首要标准,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君子必先慎己,为人师表,以师为楷模,以教为本。教师要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谨治学,修养道德,遵守宪法、法规,坚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语教师自身必须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通过自身行为示范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领会职业精神,形成高尚的品格。

(二)对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优化

在深化校企合作关系的前提下,对高职院校进行广泛的调查,确定高职院校在爱国主义、道路与文化自信、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据此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并在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构建,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的构建以专业课程为主要载体,但不应死板,也不应脱离专业理论,应在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自然地渗透[5]。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工作性质,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政治因素,探寻学科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使其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外语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最广泛的一门人文通识课程,它既传授给学生外语知识,又能让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其主要目的是使高职学生在外语知识学习中能准确地理解各种文化观念的差异,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在外语教学中,应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形成世界观的阶段,受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冲击,他们思想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和固化。更新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在巩固外语理论基础教学能力中有针对性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观念的更新也要求高职外语课程从知识、技能向知识与品德并重,再向能力与德行并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技能人才[6]。

(三)充实教学资源并改革教育方式

课程思政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网上教育的优势,通过校园网平台,将爱国主义精神、优秀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传播开来。教学内容要多样、时代感强、专业性强,以满足高职学生对互联网教学的需求。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三观”。我们可制作一些具有传统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视频素材,同时还可以收集素材编写外语专题报道、涉外服务的小故事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应该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既有明确的组织和目标,还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形式,比较典型的形式有座谈会、生活会和讨论学习等;隐性教育是一种以丰富的形式间接实现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常常把思想政治的内涵暗藏于教学环境之中,使其在教育、教学环境中自然地得到洗礼,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职外语课程教学中,由于受课时、任务等因素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只有少量的是显性教育,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则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地融入到外语教学中。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学习成效评估体系

要实现“三位一体”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就必须转变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考试方法,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评价的重点[7]。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文化、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认识,以及良好行为、正确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要采用多层评价的方式,针对不同教育时期的特征,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评价模型。基础课程,重点考查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等相关的内容;职业实习和拓展专业是以仿真作业和工作分析为主线,注重对专业伦理和专业素质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顶岗实习是公司指导人员和各单位负责人对学生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价[8]。外语教学的评估方法,要创新性地设计出评价模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

邀请具有工作经历的行业专家,举办各种各样的英语职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使学生们能真正感受到社会的主流和职业的正面影响,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活走向,并建立自己的职业梦想[9]。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渗透,高职学生所接触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价值观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为了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不受西方糟粕思想的影响[10],必须在高职外语教学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全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11]。高职外语课程是中国和世界各国思想碰撞的一个重要舞台,同时也是各种思想的汇聚之地。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不能一味地以成绩为导向,而应该主动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沟通,使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历程有更多的了解,从历史的视角来把握中西文化冲突的本质,并在适当的时候,从英文和视频等材料中正确地吸收积极、正面的社会文化[12]。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也不能单纯地去矫正,而应针对同一社会事件,选择中文、英文的新闻报道,并引导学生剖析各种新闻报道视角背后的环境、地缘等多个因素,采用引导的方法来端正学生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13]。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学、系统地将思政知识融入到高职外语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标职业岗位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全面提升他们自身的就业能力[14]。一切教学都要立足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获得,又要重视对技能的掌握[15],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