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方式改变对学校产生的正负影响*
2022-02-09秦温钰李佳穗覃韦宇森
秦温钰 卢 晓 李佳穗 覃韦宇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5)
一、高校传统的社交方式
(一)随时随地面对面交往
高校间的学生经常联谊、蹭课是常态。校园内闪动着学生、老师的身影,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教学、培育人才的场所,社交基本围绕教学管理展开,具有针对性,更强的学习、工作、教育管理辅助性质,贴合教职工学生群体。
学校内师生间最常使用的社交方式是课堂上的面对面交流。在课堂互动、讨论产生的学术、生活经验交流就是最直接的社交,是师生校园教学相长、相互启发,真挚情感流露的体现,能够拉进社交群体的生理与心理距离,减少社交过程的信息误解。
学校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校园社区,师生们的课余生活是十分丰富的。各级院校有着自己风格特色的社交方式,比如,学校集体会议、联谊晚会、运动会、开放日等。活动密集开展,这类课余爱好的社交,有助于让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身心压力得到舒缓释放。
学校面对外部的社交对象通常是家长、上级、所属辖区基层部门等。与外部联系的方式,比较固定,比如通讯录、各类会议培训等方式,社交范围广泛、对象多。这一社交方式能直接进行高频率的对话交流,减少不必要的时间。
(二)线上交往工具仅为日常交往辅助
师生活动范围广泛,所以线上社交是作为辅助线下社交的工具存在的。师生之间使用微信、QQ等信息往来的社交软件,以及电话语言联系方式,都是为了方便快捷的进行线下面对面社交,减少面谈过程的准备时间。但在疫情暴发前的校园,线上社交并非主要社交方式。
二、疫情后线上交往成为常态、习惯
疫情暴发的突发性与高危性,导致原有的社交方式不再符合社会需求,传统的线下社交被暂时放弃。高度一致性与时空统一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下。为支持与满足学校社区继续开展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选择寻求新的完全线上社交的方式,维持原有的人际交往与工作学习生活,是人们的迫切需求。疫情后,因为管控期间只能使用线上交往,但即使在疫情不严重期间,线上交往也已成为习惯,大家对线上交往基本上已经形成依赖和习惯。
(一)开始应用线上社交工具
因形势发展需求,催生了各种线上平台发展以及出现,服务于疫情期间师生的各类需求。
企业会议合作类型App被运用到教育教学行业。如钉钉、腾讯会议、QQ群课堂等。这类App在集体视频连线、文件共享等的功能使用效率较高、时效性高,能更好地服务线上课堂。本就服务于互联网线上教育、面向学校师生的线上学习App,如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等,有着资源共享、平台内容丰富等优点。
在日常交往方面,面对面社交无法正常开展,师生间的大量交流转移到线上。原本作为辅助社交工具的微信、QQ等转变为主要交流的媒介。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线上社交的方式维持联系交流。特别是微信群、QQ群的群体社交方式,让社交主体转变为学生。交流从频率与时间上,大大增加。无效的沟通交流社交减少,信息的有效传达提高了学习工作效率。在线上的社交更随意舒适,群聊不再是单一的通知公告区,而是有温度的社交窗口。
而在居家管理期间,一些生活所需物品资源的缺乏催生了线上购物平台更多开始完善发展同城内、社区内业务。比如“美团优选”“盒马鲜生”“跑跑乐”“快团团”“这位同学”等程序,能在短时内配货运送完成订单一系列操作,48小时内满足校园内大量师生职工所需的生活物质配给。
但此时的线上社交平台从使用功能与实际运用的方面看,被学校社区师生运用线上社交App只是具有能够满足师生课堂传授的媒介工具,依然具有平台容量有限、网络无法稳定、功能不完善等多种问题,无法在一体化或应用软件的相互结合使用中满足大学校园需求。
(二)诞生于疫情中的工具系统化
学校社区社群对其使用的体验及反馈能够正向推动其发展的进一步提升。由此各大App获得机遇,从被动工具转向系统化、生态化、人文气息化的线上平台。为了顺应社交联系的需求,为了改善应用市场口碑,线上社交平台丰富了自身资源功能并出台配套设施软件小程序,积极维护稳定平台网络系统与客流量扩容。目前钉钉、腾讯会议、QQ群课堂等学校社区内常用的线上学习平台,都由一开始的线上学习辅助工具转变发展为集交流群聊、在线学习、资源资料共享传播、校园管理统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化应用软件。一些平台还应时应景推出健康服务工作,譬如钉钉,它所推出的服务包括每日报平安,快速收集、实时统计每人健康信息等,更好地将工具进阶到工具系统。
线上平台模拟构建出更靠近现实校园社区交流的环境。从简单的行业功能辅助到构建提供维持教育教学行业正常教学活动的解决平台,并且不断合作优质院校,依靠互联网发展不断提升平台口碑。提供的不仅仅是沟通、社交功能,而是基于社交打造的高效协同方式,完成了单一工具到工具系统建设的进阶。
三、线上社交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
(一)增加师生交往途径,降低交往压力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采取了在线课堂模式。在线教学打破了空间的局限,不再受到教学地点、教学环境的影响,达到跨时空界限的效果。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拉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和贴近传统教育教学课堂活动,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群课堂等应用软件在课堂直播中附带更多有助于师生交流联系的工具栏,能够保持课堂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在开发的新程序中,可以高效进行问卷发送和收集,迅速得到学生教学反馈,为之后的教学方向及时做出调整,能够在课后随时随地答疑、统一答疑学生提出的普遍问题。在线上直播之后的QQ群、微信群、钉钉群聊等线上社交聊天软件里,师生还能继续延续社交,成就了以学生为主场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平台开放了课程录制与回溯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是延长了教育教学课堂的时间,能够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与紧张感。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迫感,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距离在不断被拉进。教师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更多了,学生的局促感、紧张不安情绪减少,更敢于向教师提问与自如地表达自我。
(二)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师生在课余时间的社交范围扩大。慕课、学习通、B站等线上教育资源平台引进大量优质电子资源,打破了全国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均匀的局面,教师之间资源渠道增加,互通更加方便,线上教学经验交流的社交更易进行。原有的课堂内容进一步深入扩展,学生收获知识面范围增加。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找到不同的学术社交圈层,接触到更优质教师与教育资源。信息流通加快,在线上社交中能轻易获取各种所需资料。通过互联网开阔个人视野,通过线上座谈会、演讲宣讲、公开课等,增加学生对学科的了解。
(三)高效管理,反馈迅速
学校社区内面对疫情所做出的应对手段与管理方式方法逐渐常态化、日常化。学校教学管理方面能够更便捷管理学杂事物。线上社交所带来的社交管理方式的改变,让各级高校与学生间再次拉近距离。学校社区积极采用“今日校园”“易班”“群管理收集小程序”“到梦空间”“学习通”等App收集学生居家健康情况、签到考勤情况,处理行政事务等。线上社交软件的组合使用,给学校社区构建了一个虚拟平台,对教师了解学生健康、生活动态、课堂管理教育等有着更好的监控作用,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改变了传统教育之中,教师无法点对点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与教学接收进度的情况,同时给予了传统传播方式无法高效短时获得受众反馈答复的机会。精准针对的受众群体,学校社区与平台互相合作,学生参与配合度高,保持了学生的高参与度与自主学习性。另一方面,家长对学校情况了解度更高。家长在线上社交平台获得时效性强、信息差减少的信息,这对于家长双向了解教师与学生群体情况是十分有益的。及时反馈交流,对家校进一步协作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工作进一步高度顺利展开,推动教学管理质量提高。
四、线上社交加重身心负担
(一)线上交往导致学生身心疲惫
在隔离封控管理的环境或者是居家自我隔离的学生群体,处于长期多人拘束在一个空间或者长期与外界隔绝的情况。大学生信息焦虑对手机成瘾具有直接影响。大学生关注负面信息,引发信息焦虑。通过手机软件排解焦虑情绪,增加学生手机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居家带来的活动空间限制和活动内容单一带来的无聊感,加深大学生的焦虑状态;处于升学毕业阶段的学生群体易产生较大压力、迷茫心理。返校后,在心理健康上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懒散,对现实事物失去兴趣,易产生焦虑心理,严重者出现抑郁。同时,宿舍内群体生活,在高压焦虑的心态氛围下,更容易催生、激化矛盾。
生理健康问题也是学校社区需要重点关注的另一大问题。其间学生能进行的体育运动场地基本没有。线上社交平台的使用与占用的时间,也导致学生更不愿意放下电子设备起身活动。譬如长期久坐导致的腰酸背痛、肩颈问题频发;长期面对电子设备过度用眼导致视力下降、头痛;心理问题导致的生理变化和反应,消极共情导致的过度伤心、干呕恶心等;身体得不到锻炼,激情购物暴饮暴食,导致肥胖;以及睡眠问题的产生等。这些对生理健康问题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线上教学互动减少,教学效果差
教育教学活动与线上课堂的融合仍旧需时间磨合。在维持课堂正常开展,到转变为常态化线上课堂模式时,给师生双方的挑战难度都是增加的。需要教师在使用期间不仅仅与班集体学生风格磨合,还要与使用的线上社交平台磨合。这一过程就占据了一定的课程时间与课程进度,导致课堂内容被迫压缩减少。线上教育教学平台所给交流不能替代线下传统课堂给师生带来的互动效果,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大大减少,缺少传统课堂的仪式感与实体感,师生之间很难有及时的反馈。在线上课堂之中,极大可能学生会选择“挂机后台”,成为课堂的看客,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效果远不如线下课堂。
结语
学校社区的社交方式改变,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社交需求。从长远来看,这一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是推动教育行业发展的,同时是师生人际关系变化的一大重要转折。在大数据时代和后疫情时代同时到来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社交应对处理学校社区里以教育为主、师生家校社会联系为辅的复杂多样的社交需求,以及如何产生更多具有正向价值是更值得我们当下思考的话题。疫情将高校教学直接从课堂搬到互联网在线平台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多方协同,合作构建积极、健康和包容的在线教学氛围,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未来,让教育在线上输出,给予学生或更多学习者最大化知识传播输入则是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