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创设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构建探讨

2022-02-09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上苑小学朱志伟

亚太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创设知识点情境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上苑小学 朱志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点的传授,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成绩,按照教学进度安排设计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加合理的情境,比如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使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创设的意义与基本原则

(一)情境创设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小学生初步接触数学学科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学习困难。教师如果向学生单方面传递数学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将难以充分调动,一部分学生会在这一情况下对数学学科产生逆反心理。经过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成绩也不理想,这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普遍偏低,而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以直观形象思维分析并解决问题。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缺乏这类思维能力,在学习期间将会遇到诸多阻碍,学习难度偏大,甚至感到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情境,有利于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将抽象化的知识点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方便学生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构建高效课堂有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趣味性的情境创设更符合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点,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应用到的学科,数学学科对学生个体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情况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现阶段,小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关系到其未来生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学科需满足生活化发展需求,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比如以生活情境作为导向,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型特点,学生学习数学后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多样化情境的创设可以打破以往单一理论灌输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文化的同时领悟情境中的内容,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剖析并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比如,教师根据实际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后梳理问题,寻找解题技巧,强化生活体验。

3.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师生交流

由于思想认知方面存在局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难题,抽象化的数学概念与机械性的记忆无法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同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打破传统课堂实践的弊端,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情境联想期间可以感悟数学要素,构建灵活的变式思维,以情境体验为前提,形成系统化的学习体系,降低学习难度。比如,教师讲解“圆柱与圆锥”相关内容时,教师如果单纯对基础图形进行讲解,将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合理化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且具体的图形模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间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总结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规律,强化学习体验。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同教师交流,以便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二)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创造性原则

在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有必要遵循创造性原则,以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不断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从中获得教学知识。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问题引导”或者“小组合作”,争取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去表达,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营造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2.趣味性原则

发挥兴趣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遵循趣味性原则,为学生创设趣味性故事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知识点,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境创设下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点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学习经验,掌握学生当前面对数学学科的态度,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并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比如,讲解“日历表的制作”时,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学校打算举办文艺活动月,需要具体的策划,以此安排每一天的活动内容。目前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班级,大家需要设计与策划活动安排,制作活动日历表。学生会对如何制作日历表提出疑问,顺着问题,教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上导入环节至关重要,这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及时导入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寻找生活化情境要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学习“圆”的知识点,为方便学生掌握该图形的基础概念与数学特征,寻找来自生活的圆形图形,讨论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设计为圆形,如果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旨在让学生感知数学内涵,帮助学生实现对抽象化思维的转换,遵循学生的个人感知基础,将来自生活的案例与图形模型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所学知识点。比如,“正方体与长方体”知识点,教师授课时应围绕图形的基础概念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思维方面受到的局限,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展示实物模型,再用多媒体设备创造虚拟化图形,引导学生感知图形空间几何特征,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感受正方体与长方体在空间体积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一同参与深度学习,创设生活化探究情境。发挥学科的探究特点,在生活理念的引导下,为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感悟,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完成课程学习,发挥生活化情境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需模拟生活情境与案例,为学生构建直观统计图表,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思考图表内的数据规律,根据相应的主题进行探索。再如,根据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建立图表模型,引领学生分析水资源的浪费现状,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探究未来应当如何实现水资源的节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通常是情境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模式,在启发学生思维与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有关知识展开深入思考,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对“问题”的合理设计,基于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在思考与讨论问题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掌握知识点与解题要点,潜移默化地培育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喜欢的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避免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参与实践探究,主动思考问题,直到学习任务完成。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依靠个人智慧,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实现高效认知。

比如,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相关内容时,可构建以下问题情境:森林要举办一场运动会,其中松鼠妙妙、兔子悠悠以及猴子兰兰都要参加跑步比赛,赛后它们同时在炫耀自己刚刚取得的成绩。松鼠妙妙说自己只用了4分钟就跑了260米,兔子悠悠说自己用了3分钟跑了220米,猴子兰兰说自己用了4分钟跑了220米。那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究竟谁的速度更快?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关于“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讲述“100不敌60”的情境,为学生营造出认知冲突,提出“你认为100一定比60大吗?”“为什么100不敌60呢?”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讲解关于“负数”的内容时,学生利用“0”这个数字掌握负数知识点,或使用数轴这一工具产生直观认知,从而削弱抽象化知识点在理解方面的难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请问+3与-3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或者“0和-2两个数字相比,哪个更大?”通过提出这种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探究。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借助“乘坐电梯”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坐电梯的经历,感受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分别用“-1”和“-2”来表示,地上二层用“+2”表示,以此意识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加强对“负数”知识点的认识。

(三)创设合作情境

目前数学教师常会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人认知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合作探究,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全方位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布置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首先,了解三角形的构成与内涵;其次,总结三角形的类别,分析不同类别的特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能够划分为哪三种类别,并了解其中的特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增强学生成就感,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四)创设实践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主要方式为教师的传授与讲解,学生一般会通过实践操作获取有效信息,掌握其中知识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受限,学习数学知识点时难以从立体角度思考问题,学习时常会遇到难题。为实现高效学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创设实践情境,促进知识点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扩展知识结构,提升学习能力。比如,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知识点时,可创设实践情境:修理一个用木板与钉子钉的平行四边形的椅子,感受椅子的稳定性。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椅子坐起来会严重摇晃,且稳固性很低。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让椅子更稳定。有的学生认为可给椅子加一根横梁,但实验后发现椅子依然会摆动;有的学生表示可将横梁斜着放,此时椅子更加稳固,坐着时不会摆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椅子更加稳定的吗?谁可以采用数学知识点解释这一现象?”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五)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普遍对新奇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呈现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是充满趣味的。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考虑到学生年纪小且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教师应加强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合理创设故事化情境,创编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下展开思考。例如,小猫一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鱼,只有小猫妹妹没有钓到鱼,通过小猫妹妹气愤的表情,“0”呼之欲出,可以将小猫妹妹没有钓到鱼用“0”来表示。

(六)创设实物情境与虚拟情境

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常会采用直观思维去考虑问题,且学生难以感受抽象化的知识点,也难以将这部分知识点内化于心,很多学生表示这种知识过于深奥,且生涩难懂。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物教学,引导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下参与学习。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于“测量”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如文具盒、桌椅、门窗等,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自主测量,学习其中的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多人测量同一实物,采用小组合作的比赛形式,看哪一组测量得更加准确。学生会反复测量同一物体,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使学生在测量的同时掌握要领,从实践中加深对厘米、分米以及米等长度单位的认知。

进一步为学生创设虚拟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直观认知水平,依靠多媒体设备创设虚拟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经验,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为目标,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热情。比如,讲解“倍的认识”内容,学生普遍对“倍”这种抽象化概念不够理解,实物认知能够加深学生认知程度,但实际操作不利于节约课堂时间,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展示,学生能够看到盘子中有5个草莓,接着又出现了2个盘子,每个盘子中也有5个草莓,这样学生就会对1个、2个以及3个5产生“倍”的认知,通过虚拟化的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七)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通常性格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强化学习效果。比如,教学“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同桌击掌”的游戏,当教师说出:“将6根香蕉平均分给三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根香蕉?”该问题的答案为“2”,同桌之间应击掌两次。当教师问:“将1根香蕉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根?”此时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击掌,部分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后得知可以采用分数的方式来表达,但该方法依然无法使用击掌的方式,学生在这一问题下产生认知冲突,并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更自觉地投入对新知识点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动力,可作为学生认知实物和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特征,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手段进行教学,而游戏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可引导学生发挥天性,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创设游戏情境更有利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讲解人教版“20以内数的认识”相关内容时,为引导学生加深对20以内数字的认识,学会比较数字之间的大小,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提前准备1—20的数字卡片,将其发放给每个学生,制定游戏规则,随机数一个数字或者说出数字范围,拿到相应卡片的学生就要站起来。比如,教师说小于10,那么拿到10以内数字卡片的学生就要站起来。这种趣味化的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八)创设新知情境

新知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开启一扇求知大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鼓励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意识到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在新知识点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将情境创设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发学生思想共鸣,使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比如,在“认识纸币”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购物的情境,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顾客自主选择物品并来到前台结账,学生按照商品标价使用虚拟货币完成付款,整个过程中需要经历付款、算钱以及找零的过程。新知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问题,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强化个人深度认知。再如,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折叠正方形纸片,以实践活动获得直角三角形内角与度数,在学习期间使学习内容更生动有趣。

总之,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方式,可转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通过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等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知识。通过多种教学情境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创设知识点情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