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2022-02-09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实验小学

亚太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瓦楞纸创设科学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实验小学 郑 榕

2022年是新课改实施第三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无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完成,还是“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都标志着我国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新篇章。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引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育者通过创设具有意义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教学场景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教学效率得以改善、效果得以提升的教学方法。《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的课程理念,倡导通过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动机;通过设计适宜的探究问题,促进积极思维;通过创设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经历科学探究和技术工程实践过程;通过互动,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互动体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进而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小学生受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限制,在理解一些科学知识上存在困难。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拉近与教师和学习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授与食物营养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借助学校的午餐搭配来创建情境。出示课前拍摄的学校午餐搭配照片,引导学生分析食物中的营养要素,再学习如何合理搭配食物、分析学校的餐食搭配,最后亲自担任小小配餐师,全班评选最佳配餐方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学生亲自设计、评选的最佳配餐方案送至食堂,让孩子们吃上自己搭配的营养午餐。相信这样的科学课一定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收获颇丰。

在创设情境时,除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还可以与科技事件、时事热点进行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在借助科技事件和时事热点创建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剔除无关信息;选择主流媒体的真实报道;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例如,在教授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借助新冠病毒感染创设情境。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冠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了解新冠病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懂得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的防护原理。在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中,促进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保健以及吸系统传染病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更增添一份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科学探索的起点,是科学思维的种子。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限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还可以尝试将问题情境贯穿整个课堂,通过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推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例如在讲授“鱼类”这节课时,可以先列举鲫鱼、草鱼、鲍鱼、鲨鱼、章鱼、泥鳅、海豚等动物,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上动物哪些是鱼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由于学生对鱼类的前概念不清晰,甚至还有不正确的认识,这样的提问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调动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鱼类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几种典型的鱼类动物,归纳总结鱼类在身体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共同点,初步构建鱼类的概念。教师接着通过追问“鱼鳃和鱼鳍有什么作用?”“鱼类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等问题,一步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最后,通过拓展问题“你能从鱼类的身体结构以及生存本领中获得什么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思维的发展水到渠成。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态度责任

科学态度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研究,以实验解决问题,并在手、眼、大脑全身心投入的基础上探索实验结果。科学实验进行期间,通过参与实验研究全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学生将慢慢养成相对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并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态度责任的有效途径,如在“神奇的纸”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3—5张普通的纸、瓦楞纸、热水、实验记录单等实验材料。准备好实验材料以后,以视频形式为学生直观展示如何叠瓦楞纸,再组织学生自己叠一叠瓦楞纸,看一看它的形状,把它画在实验记录单上。当学生观察完瓦楞纸以后,精心设计一个“按一按”的科学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将白纸和瓦楞纸平放在桌面上,再用手按一按,体验感觉,将结果记录到实验单上。体验中,学生将真切感知到瓦楞纸有弹性。然后,教师可设计一个“摸一摸”的环节,请学生隔着白纸和瓦楞纸摸一摸提前准备好的热水包,由此了解瓦楞纸的隔热性能,并记录好实验信息。科学实验进行中,学生们不仅能探索出瓦楞纸隔热、有弹性等特点,还将从中养成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索态度,实现态度责任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四、创设实践情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教材中有大量实验和实践性活动,学生对这些活动非常感兴趣,也正是通过这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和技术工程实践的过程,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探究实践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利于他们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科学知识,使他们能在手脑结合基础上形成独特思维。在平时教学中,要为学生布置观察、比较、总结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任务,于科学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力。在创设活动情境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好活动规则;(2)适时提供结构性材料;(3)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指导;(4)引导学生及时收集数据和证据;(5)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数据、如何分析推理得出结论;(6)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7)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8)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例如,在教授杠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在讲授了杠杆结构之后,出示杠杆尺、钩码和实验记录单,并指导关键操作,安排好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发现杠杆的秘密。在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分析日常工具中杠杆的应用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杆秤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简易杆秤。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形成了科学观念、培养了科学思维、经历了探究实践、树立了态度责任。

在“点亮小灯泡”一课教学时,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探究实践力发展,实际教学中可先为学生出示小灯泡的剖面图,让学生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再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每组学生发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和一节干电池,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如何连接能让小灯泡发光,并尝试用简图绘制连接线路。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以后,再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操作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期间,学生会主动动手操作起来,有的小组尝试把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还有的小组尝试把小灯泡侧面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探究实践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五、创设趣味情境,增强学生互动体验

小学生天性好动、思维活跃,他们爱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新奇有趣的事物特别能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充分、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小学生喜欢的趣味情境有游戏、童话故事、角色扮演、情景短剧、谜语、儿歌口诀、破案闯关等。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动体感、VR沉浸式互动、虚拟实验室等创设趣味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创设趣味情境时,要注意情境要自然融入,更要为教学服务。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不能一味追求趣味而忽视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教授太阳系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VR课程向学生展示太阳系的概况和太阳系八颗行星。以此将复杂、抽象、平面和难以观测的科学知识转化成可视、立体、动态的场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沉浸式体验,让他们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

在科学课程的评价过程中,也可以创设趣味情境。无论是传统的纸笔测验,还是现在新兴的游考,都可以从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视角出发,选取他们日常接触的、感兴趣的情境编制主题式试题。充满趣味的试题情境能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加积极地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科学期末游考,设计“小青蛙探险记”情境主题游考,让学生扮演“小青蛙”闯过四个关卡:第一关“泥潭脱身”;第二关“水中探险”;第三关“游上岸去”;第四关“我的朋友”。四个关卡设置问答、实验操作等题目,分别考查教材四个单元(石头与泥土、水、空气、动物与植物)的相关内容。

六、创设多学科融合情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但大力渗透技术与工程思想,在课程内容中还更加强调跨学科概念。STEAM教育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多个学科,以任务驱动为主导,以项目式学习为方式(提出问题、调查讨论、确定方案、设计草图、加工制作、测试优化、交流展示、评价反馈),在多学科融合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除了教材本身所设置的STEAM课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典型的动手制作的课例进行STEAM项目设计,也可以将STEAM教育应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个小温室”一课,是适合按照STEAM项目学习方式设计的课例。“做个小温室”是“打开工具箱”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经历了“认识工具”和“拧螺丝”两课的学习之后,对常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和工具,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学科知识进行设计,并按图纸制作小温室,让学生在实践性主题活动中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

在日常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情境,还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情境进行创新运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瓦楞纸创设科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神奇的瓦楞纸
飞机起飞
科学拔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