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2022-02-09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心小学张晓枚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心小学 张晓枚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只有在乐于获得知识时,才能挖掘自身潜力,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来。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唯分数论”倾向,教学方式机械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愈发凸显,如何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是令众多一线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一、快乐教学法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快乐教学法是一种以新课改思想理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即以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为依据,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体验,有效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快乐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的学习体验中获得高效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快乐教学理念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快乐教育法的本质是相同的。同时思想家蒙田也指出:“教室应该是学生快乐、收获的阵地。”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智力活动,积极的情绪可以推动个体发展进步,激起个体探索问题、解决困难的信心;相反,消极的情绪则容易阻碍思维活动。同时心理研究也发现,情绪还可起到调节、组织智力活动的作用,能够促成、影响知觉选择。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倾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比如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哪种兴趣活动。另外,情绪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专注力及记忆情况,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比如喜欢下棋的人,可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棋局上,但不喜欢下棋的人则会觉得十分枯燥,难以保持专注力。因此,为了充分践行新课改理念,让学生真正乐于学习语文知识、爱上语文学习,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应用各类快乐元素,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真正带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二、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有很强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基础,在小学教育体系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正是因为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教育界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想要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而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快乐教学法的应用充分践行了新课改中关于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深度体验、主动融入学习从而获得认知发展的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元、愉快的学习体验中主动融入课堂,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此外,随着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增强,其获得的认知体验也会更加丰富,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学习内容,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以往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对于该学科的关注度普遍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成绩”似乎成了评判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此背景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大量刷题更是非常普遍。这样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感知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快乐学习自然无从提起。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要求,积极改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局面,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凸显、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快乐教学法”真正融入语文课堂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实施快乐教育的第一站。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其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熟悉的“权威人物”,比如教师、家长、祖父母等等,他们的情绪状态、表情变化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表达情况。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身对于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成为快乐的传递者,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快乐的情绪来感染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将快乐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来。
(二)优化教学导入,营造“快乐”氛围
如果说教师是快乐的传递者,那么课堂就是快乐教育的载体。如何营造快乐氛围,打造愉快、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对于新鲜事物、有趣味性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浓烈的兴趣,这也为快乐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积极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而课堂导入环节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有趣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快速获得学生的关注,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可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应用快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就需要加强对课堂导入设计的重视,以合适的课堂导入为学生营造快乐氛围,增强学生的快乐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利用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以视频动画及故事讲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月亮”的兴趣。在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关于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以此来营造快乐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并通过丰富的视听内容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度主动投入后续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再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出示趣味谜语“黑身子、大脑袋、长尾巴”,让学生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小学生对于猜谜语普遍有较高的兴趣,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很好地聚焦学生的思维及注意力,并且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营造快乐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小蝌蚪?大家知道小蝌蚪和小青蛙有什么关系吗?”通过问题引导,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联,并激起学生的讨论欲、学习欲望,从而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深入剖析教材,挖掘“快乐”元素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深入剖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快乐”元素,并以贴合小学生实际需求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很多趣味性元素,这也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快乐”元素,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积极的学习体验,逐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程度。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时,教师就可以深入阅读文章内容,并从中找寻“快乐”元素,即“如何才能给大象称重?”这是一个很有趣并且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因此,在开始课文内容学习前,教师可以先抛出探究问题:“动物园里有一头大象,饲养员需要知道它的体重,但是在称量时犯了难,到底要怎么才能称出来大象的体重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探究欲很快被点燃,纷纷开始出谋划策,给出自己的思路想法,并就其他同学给出的方法展开了争论、探讨,课堂氛围“活”了起来,释放出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也在探讨争论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趣味,同时对于正确称量方法的求知欲望也更为强烈。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中,使得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展开文章内容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再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挖掘其中蕴含的快乐元素,将自己化身为“导游”,将西沙群岛作为“游览的目的地”,以学生为“游客”,带领学生共同去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在“游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和西沙群岛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并为学生讲解西沙群岛的相关知识,融入教材内容。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是传统灌输式教学远远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多元活动,体验“快乐”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枯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新课改背景下运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教学,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结合教学内容,以多元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形式,通过情景演绎、辩论活动等多种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在给学生带来多样化学习体验的同时,逐步消除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紧张与畏惧,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1.情景演绎教学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情景演绎教学活动的开展则能为学生提供表演展示的平台,更易于被小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更有利于学生释放天性,使其从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情景演绎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时,在完成了课文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狐假虎威》的相关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内容,揣摩不同动物的表情、说话语气等等,并在完成观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情景演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提前准备好的“松鼠”“狐狸”“老虎”等动物面具,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课文内容改编为情景剧,然后在课堂内进行故事呈现。同样,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时,教师同样可以在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文章中小马、老牛、松鼠、老马等不同角色,以文章中的内容为基础,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将故事情景演绎出来。这样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对于不同角色的语气、心理活动、表情进行揣摩,如揣摩如何将松鼠内心的焦急、担忧表现出来。这也就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遇到事情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从而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2.开展辩论教学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流程通常是朗读课文、介绍文章背景、学习文章生字词、解析文章内容、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总结写作特点等等,这样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甚至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自然无法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而辩论则是一种具有很强趣味性,并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其在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听说能力、思辨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因此,在运用快乐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要合理地利用辩论赛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快乐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时,在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一组支持“日始近,日中远”,一组支持“日初远,日中近”,然后由学生根据本组的论点自主查阅资料、整理论据,并选派三人作为代表,在下次上课时展开辩论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让学生在准备辩论、参与辩论的过程中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锻炼学生对于资料的整合能力及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此外,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此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切实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更多快乐的学习体验。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而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提升。
总而言之,快乐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需要继续探索快乐教学法的应用方法,真正将快乐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来,达到“顺纹劈柴,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