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
2022-02-09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华侨幼儿园蔡巧贤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华侨幼儿园 蔡巧贤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使社会开始关注并重视学校劳动教育。幼儿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学前阶段加强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则首次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列为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新时代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使幼儿正确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以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素养、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和劳动人民。同时,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劳动力、锻炼意志力的过程,开展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劳动教育,可以使幼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幼儿形成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重视育人价值,科学树立幼儿劳动教育理念
要想提升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效果,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具体而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的立德树人价值及其在“五育”中的关键地位。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是统筹以劳育美、强体、提智和树德的重要载体,即劳动教育是学生认知、身体等要素全面参与的结合体,在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幼儿劳动教育是身心合一、手脑并用的凝结体,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劳动认知、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进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可见,劳动教育是幼儿“知情意行”循序转化的过程。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并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劳动情感,进而持续升华为正确的劳动信念,并外化于行。其次要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教师要提高对劳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知。一方面,蕴含工匠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是新时代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思想来源。教师要将传统工匠精神贯穿于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幼儿形成尊重和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劳动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新的内涵,劳动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劳动之外,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等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都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劳动的育人价值,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幼儿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建立幼儿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可以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幼儿劳动教育体系,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地方政府还可积极设立专项经费,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对幼儿劳动课程内容、课程时间和教育目标等内容加以明确,使幼儿劳动教育正规化、科学化。二是建立健全师资建设机制,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立一支辐射园内外、兼职和专职相结合的幼儿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不仅要对教师进行劳动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还要注重利用优质的园外教育资源,如图书管理员、清洁工人、志愿者、消防战士和社区工作者等,邀请他们到园内为幼儿讲述自己的劳动故事和收获,这也有利于开阔教师的劳动教育视野。三是建立健全资源支持机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劳动资源。这就要求各园区要利用当地有限的教育资源,同时发挥地方政府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园内条件加以充分利用,整合开发出更多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劳动教育的资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提供必要的支持,通过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基地,对当地的公共教育资源加以最大化利用,并对现有各幼儿园之间劳动教育资源的转化机制进行完善。四是全面督导,重视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相关教育部门要定期开展评估和审查,并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衡量教育水平体系中。五是建立健全监督落实机制。幼儿劳动教育重在落实,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劳动教育日常开展情况的监督落实力度,及时纠正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问题;同时,还应及时将督查落实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幼儿劳动教育质量。
三、丰富活动形式,促使幼儿形成优秀劳动品质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要始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幼儿劳动教育要回归本位、回归生活、回归儿童,进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一是在生活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1)生活自理劳动。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利用生活中的大小事,使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照料,如自己收拾床铺、整理衣柜、布置教室等。(2)他人服务劳动。引导幼儿在共同合作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完成劳动操作,如游戏活动、安全卫士、分餐服务等。(3)种植劳动。充分利用幼儿园可供使用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展果实采摘活动、动物饲养活动、植物种植活动等。二是在游戏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1)角色游戏。在体验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实施劳动教育,如中班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进行打扫卫生、为宝宝穿衣洗澡等劳动,从中感受劳动的价值所在;大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幼儿轮流扮演小区保安、花店花艺师、小吃街服务员和商场清洁工等角色,在为大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艰辛。(2)功能室游戏。在园区的不同功能室中开展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在木工坊设计图纸、打磨桌椅板凳;在生活体验馆榨果汁、磨豆子、摊煎饼、捡鸡蛋等。三是在主题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基于幼儿生活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在中大班劳动教育中开展“我长大了”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协助院内保安维持秩序,主动帮助食堂阿姨摘菜、洗菜等;也可以在公共生活中锻炼劳动技能,如清理小广告、宣传垃圾分类等。四是在绘本阅读中开展劳动教育。绘本阅读为幼儿接近劳动者提供了资源,如在绘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觉》中,将生活常识和人的职业、奉献和劳动巧妙地融合起来,不但可以传授给幼儿丰富的劳动经验,也可以使幼儿在集体阅读和交流讨论中增强劳动情感。
四、围绕人本思想,构建多元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使幼儿学会劳动,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品格。因此,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劳动教育的评价和反馈,摒弃以往的结果性评价和功利性评价方式,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切实增强幼儿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教师要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引导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强幼儿劳动参与感和获得感,还有利于增强家园合作,使家长配合园区幼儿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例如,教师可以在周五下午将下周的劳动评价周表发送给家长,引导家长认真观察幼儿一周在家的劳动表现,并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家长则要及时给予积极向上的评价,使幼儿了解劳动是一项幸福的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二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内容。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往往过于注重劳动结果,而实际上更应关注幼儿劳动的过程,注重观察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和情感态度,关注其在劳动中的成长和变化。三是“重质轻量”的评价方法。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劳动质量的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的耐心、专注、认真和严谨程度,而劳动数量的多少则可以体现出幼儿的劳动敏捷度和熟练度。对幼儿的劳动进行评价,需优先关注劳动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提升。四是“横纵结合”的评价维度。横向比较幼儿与其他同龄幼儿的劳动活动,纵向比较幼儿不同时期的劳动成果,将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结合起来,不但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劳动中获得的成长和变化,进而不断增强劳动积极性、增加劳动成就感。
五、落实三位一体,建立幼儿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是一个立体化、全面化的教育过程,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教师还要联合家庭和社区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幼儿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加强三方的紧密联系,从而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首先,幼儿园是幼儿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需要结合当地文化和资源,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其次,发挥家庭作为教育场域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幼儿生活时间最久、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场所,家长要尽可能地多为幼儿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替他们做好一切。最后,社区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人力资源和社会文化,为幼儿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幼儿去公园捡拾垃圾;成立“我是美化小能手”分队,让幼儿对社区花草进行修剪等。使幼儿通过切身体验,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此外,在构建三位一体的幼儿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时,要强调劳动观念的一致性。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家委会、组织家长学校等形式宣讲劳动教育理念,使家长明确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家长参与到劳动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种植劳动、亲子折纸等活动,使家长在亲子活动中提升劳动教育素养,使幼儿形成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幼儿园还可以依托社区资源,密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间的联系,使三方共同成为幼儿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以便更好地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这也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育人价值,科学树立幼儿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幼儿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丰富活动形式,促使幼儿形成优秀劳动品质;围绕人本思想,构建多元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落实三位一体,建立幼儿劳动教育协同机制,以此加强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因此,新时代,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采用多元化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劳动教育,以此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推动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