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报纸动新闻发展分析
——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例

2022-02-09谢梦丽

传媒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京报栏目动画

谢梦丽

动新闻中新闻是内容,动是表现形式。动画新闻就被普遍称为“动新闻”,这一点可以从国内的两家最大的动新闻制作媒体新京报和新华社的实践来佐证,无论是新京报还是新华社,都把动画新闻这种新闻形式称为“动新闻”。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动画新闻与动新闻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动新闻中的“动”有人将其看作是动画的意思。从国际动画协会对于动画的定义来看:动画是以人工方式制造的动态影像,所以动新闻中的“动”也被认为是动态的意思,但是不管是动画还是动态,都使得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更加符合现代受众的需求。本文所研究的是“动画+新闻”的“动新闻”。

动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传播离不开短视频的发展。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火爆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短视频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展现的形式,但是海量的视频新闻信息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而“动画+新闻”形式让受众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有些新闻现场是难以用摄影机记录的,比如灾难、战争等突发性的场景。所以动画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希冀,也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道路之一。

同样的,动画技术的与时俱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动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动新闻的早期主要是通过手绘动画的形式来展现新闻,这种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绘画师一张一张将画面绘画出来。手绘虽然速度慢制作复杂但是对于受众来说是一种不一样的新鲜感,比如Vice News的“记者机密”系列采用的就是手绘动画的形式。技术的进步不仅为动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支撑,而且还实现了动新闻形式的创新,从Flash动画到MG动画再到3D动画,都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产物。 而现在动新闻主要还是依托AE、3DMax等软件来完成制作,比较主流的形式也是MG动画和3D动画。

一、新京报“动新闻”的特点分析

(一)紧扣舆情热点

“动新闻”栏目的报道以社会事件居多,热衷新闻价值高、公众关心的选题,并对同一热点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追踪、不同角度地报道。从2022年2月5日到4月4日,“动新闻”栏目在公众号平台共发布了十条动新闻,其中,与冬奥会的相关的动新闻占了5条,这正好与冬奥会的大背景相呼应,而这5条内容,或科普或介绍与冬奥相关的知识或内容,符合当时的舆论热点。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坠落事件发生后,“动新闻”栏目推送了两条动新闻,《坠落的2分钟与营救的50小时》 是展现是如何坠落的和救援人员50个小时的营救;《波音飞机,“灾难循环”?》是讲述为何波音飞机总是发生坠机事件。这些新闻无一不是紧扣舆情热点,用动画传播时事新闻,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新闻产品与受众日常生活的贴近性

从新京报发布在网络平台的动新闻作品可以看到,有科普类的、民生类的也有娱乐和体育类的,但栏目内容主要是社会民生和科普知识为主。不过,不管是什么类别的新闻产品,都能看到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息息相关。2021年9月8日,新京报动新闻栏目发布了一条科普类动新闻视频《研究生被快递车碾压身亡:动解货车八大“吃人”盲区》,用3D动画展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用MG动画的形式向受众科普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开大货车的盲区,让受众知道该如何保证自身在道路的安全以及预防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2021年9月24日,新京报动新闻栏目发布了一条社会民生类动新闻视频《放假不调休,能咋滴?》,该作品讲述的就是社会大众息息相关的节假日以及调休的问题。

新京报“动新闻”栏目将民生和科普、娱乐等与动新闻的形式结合起来,既在形式上生动、表现力充沛,又在内容上具有贴近性,符合受众的信息需求,这样一来确实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强化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习惯。

(三)别具一格的报道角度

一个媒介组织想要做到影响力持久的传播,那它所传播的报道必然离不开视角独特,立意深远。要发挥影响力,不仅要将信息传播给大众,还要在报道中带给大众思想深度。因此谁能以更好的视角传播信息,谁能更具有思想的深度、报道的温度,谁就会达到最佳的影响力。

这里我们以新京报“动新闻”栏目的第一个作品《如何成为广场舞绝顶高手?》为例,看到在新京报的作品能聚焦到那些不被人关注的特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感受,让受众在接受信息之余也会引起他们对身边类似情况的思考,实现传播效果的同时也赋予报道社会价值。

在这篇报道中首先介绍老年群体跳广场舞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觉得看电视太烦、去健身房太贵,没办法才跳舞解乏。随后提到要成为广场舞高手要“过五关斩六将”、具备“十八般武艺”,最后镜头一变,引出我国老龄化的现状,然后由一组数据引出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并呼吁子女关爱老人常回家看看,从而升华了主题。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新京报“动新闻”坚持受众本位的同时又能关注到受众息息相关的社会民生和科普信息,既完成了社会大众赋予媒体的信息传播任务,又能够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不为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二、新京报“动新闻”存在的问题

(一)动画素材重复使用

动新闻的制作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动新闻来说时效性一直是一个痛点,这一点在新京报“动新闻”栏目成立之初更加明显。由于当时新京报动新闻栏目刚刚起步,而且那个时候国内对于动新闻的认识和制作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当时新京报动新闻栏目并不能每天都生产制作出动新闻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令人困扰的技术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动画素材重复使用的问题。不得不说的是,对于那些突发的新闻,新闻媒体为了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大众,使用素材库中已有的动画素材是无可厚非的。使用已有的素材确实会让新闻生产的速度提升,让新闻及时地传播给受众,并且在一个系列的新闻作品中模板化生产的动画主角会让人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比如新京报的《长画短说》系列,里面的每一集作品中的动画人物都是相同的造型,这样即加快了新闻生产速度和传播及时性,还可以让受众在有限的时间了熟悉人物和剧情。

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相同的素材用在不同的动新闻作品中。 同一个动画人物反复在不同的新闻场景出现,虽然是加快了制作的速度,但是重复使用同一个动画素材在不同新闻中会明显降低观众观看时的观感。

(二)容易掺杂主观色彩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对于新闻来说,在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主观色彩在报道之中,所以也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与报纸、广播、电视、视频新闻相比,动新闻似乎更容易掺杂主观色彩。动新闻在制作时使用动画来展示没有影像记录的场景和事件主人公,但是除了展现的新闻事件本身是客观真实的之外,动画人物、对话、脚本等等都是创作人员根据客观事实的主观创作,再加上动新闻的制作较为复杂,需要多个环节联合制作,环节众多就必然导致参与人数多,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新闻理解,这也就注定动新闻在生产制作时会带有主观色彩。

三、基于新京报“动新闻”所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

(一)增多动画素材,设置固定形象

新京报“动新闻”栏目的标语是“还原一切消失的新闻现场”,他们还原新闻现场的方式就是用动画的形式去还原没有影像记录而“消失”的现场。那么,对于该栏目来说,动画形式报道新闻事件应该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对他们来说就应该注重产品的质量,即动画制作的精美程度。虽然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制作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不可不关注动画素材储备和固定形象的问题。

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动新闻的制作必然是要追求及时性的,将储备的素材快速应用到制作之中,减少了制作时的工作量,并且素材多就不易造成重复使用的问题。对于一些有特色、广受好评的动画形象可以把它们设置成固定形象,如之前两会的《长画短说》系列和《春节“鼠”事》系列中的形象,把好的做成系列产品,这样不仅能增加受众对栏目的印象、提高受众的黏性,还可以形成一定的栏目风格。

目前从我们日常的媒介触点来看,手机各类app、报纸、电视等等使我们接收信息有十分多的途径,在这样一个轻易就能获得信息的时代,最紧缺的就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既然是以“动画+新闻”的形式,就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

(二)尽量回避主观色彩

动新闻创作的特性就注定会带有主观色彩,能做的只有尽量回避主观色彩,将事情真实客观的一面展现出来。动新闻并不意味着是完全的动画新闻,更多的是灵活地使用动画补充画面。因此,在制作动新闻时,应该将现场的环境信息、人物信息等客观实在的、能够用影像记录的记录下来。 需要用动画来展现的部分要进行深入的采访和调查,包括事情的经过、目击者的描述和亲历者的讲述等,根据采访和调查到的信息制作动画画面。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动新闻的制作也慢慢由繁入简,需要多环节协同制作的动新闻作品也会越来越少,环节的简化和制作人数的精简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制作时对新闻事件保持大体相同的理解,从而做到真实客观也回避了个人的主观色彩。

四、结语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无论如何,全媒体转型对传统媒体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发展新媒体、创新新闻传播形式才能在新时代有立足之地,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全面落败,媒介融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如何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发展新媒体放弃传统媒体。新京报“动新闻”还只是新媒体矩阵中的一小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新京报》还是其他的传统纸媒,在媒介融合这条路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将媒介融合在一起,是所有媒介工作者想看到的美好前景。本文通过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报纸媒介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

猜你喜欢

京报栏目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文本中的文本”:晚清时期新报中的京报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