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画像
2022-02-09刘帮成
【关键词】基层干部 主动性 干部培养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干部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同时也是国家各项大政方针实施“最后一公里”的推进者,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离不开一往无前、锐意进取、主动担当作为的基层干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迭更的工作任务,复杂的群众诉求,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干部“找活干”的主观动机和行为意愿,部分地区基层干部甚至出现工作倦怠、“为官不为”等现象。新发展阶段如何激发广大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文从行为表征出发,对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进行画像素描,并以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战略目标为指引,从激励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引导培养机制为着力点,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攻成不必在我,克难必定有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离不开基层干部深入一线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纵观近年来在精準脱贫、贯彻新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工作任务中表现出色的基层干部典型代表,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行为表征主要有:
主动在事前未雨绸缪。一方面,基层干部未雨绸缪,是将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基层工作经验,灵活运用到重大工作任务中。例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基层干部通过关注外地疫情新闻,了解疫情实时动态,主动封锁疫情传播渠道,及时监管本地市场,体现出基层干部防疫经验积累形成的主动“找活干”。另一方面,未雨绸缪是基层干部防范风险意识的直观体现。随着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基层治理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除了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尚处于结构性调整的组织环境外,还要应对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等各种突发事件和临时性任务,在这种工作常态下,基层干部主动深入一线听取群众诉求、主动识别影响日常工作程序流畅的不良因素,主动从苗头性问题中发现端倪,都发挥了未雨绸缪的警惕作用,既避免了工作中的慌不择路与脚忙手乱,又及早识别化解了各类潜在的治理风险。
主动在事中留心补位。主动在事中“找活干”体现了基层干部抽丝剥茧的工作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方面,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主动留心,细嗅蔷薇。例如,窗口岗位的基层干部,常与百姓或者企业直接打交道,主动提供关键信息给前来咨询的对象,告知对方证照审批、保险报销截止日期等,是留心到了他人疑惑,主动来“找活干”。同时,啃下基层工作中硬骨头,需要基层干部不厌其烦,在千头万绪中披沙拣金。例如,拆违工作作为基层的攻坚任务之一,往往诉求多元、挑战颇多、相当棘手。为破解拆违难题,一些基层干部采取了人性化的亲情拆违,这种方法奏效的背后,是基层干部日复一日地主动观察困境根源而获得的积累突破。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主动补位,攻坚克难。“一人计短,百人计长”,对待基层工作,孤身作战无法打胜仗,相互扶持才能事半功倍。主动留心领导需求,提醒工作进展;主动了解同事困难,提供帮助关心;主动知悉下属情况,为下属成长助力;主动响应兄弟单位号召,在关键问题上穿针引线,群策群力。
主动在事后复盘总结。事后主动复盘,才能厘清盘根错节。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胜任能力与素养面临新挑战,既要是“万金油”,还得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知识、抵抗新压力、拓展新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对待工作及时复盘总结有助于基层干部自我提升,茶余饭后主动总结群众心声、工作方式、经验教训,都是长本领的好办法。同时,复盘总结督促基层干部时刻牢记岗位职责,不分时间场合,奋楫笃行。例如,市场监督部门的基层干部在逛超市的闲暇时刻主动发现案源,联系在岗同事协助处理,就是一种牢记使命的主动体现。此外,基层干部坚定政治立场,明确价值导向,在处理一些利益牵涉较多事务,以及与上级等存在意见冲突时,坚守法律底线,主动反映、举报违规,不惧权威,始终奉行“清、慎、勤”,也是主动“找活干”的表现。
在基层实际治理工作中,干部主动“找活干”的行为习惯,一方面与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潜心修炼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合适的环境培育和组织管理调控。
从干部自身角度出发,主动“找活干”要求基层干部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硬业务能力以及超越个人利益的服务动机。从能力层面看,系统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具体而言,这七种能力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坚忍不拔的改革精神、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等,都是基层干部解决治理问题的关键本领。例如,驻村干部杨细芬靠着电动车和日记本这两件宝走村串户,用脚底板去丈量基层工作。从动机层面看,在特定环境下超越个人利益的公共服务精神是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的内驱因素,例如,为了改变老旧小区面貌,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社区工作人员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甚至累倒在岗位上,这体现了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特质以及敢于接受和承担责任的主动行为。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也存在部分基层干部通过主动“找活干”来实现职位晋升、收获肯定以及强化职业满足感等个人利益,这就需要基层单位从规避风险动机着手分析,扬长避短,驱动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的行为频率增高、动作更为连贯与持续。
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培育和组织调控。第一,完善权责体系。允许主动“找活干”是起点,明确“什么活”可以干才是创造主动“找活干”的路径。从制度上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赋予基层政府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才能赋予基层干部主动服务、监管、承担的方向。第二,树立正确风向标。主动“找活干”会引发不确定,此风险下因惯性使然,基层干部容易参考他人的行动进行决策判断。组织内部有什么样的风气,就会树立怎样的风向标,要确保主动“找活干”的干部,能够从贤人而非闲人处获取干事创业的勇气。第三,构建政治涵养源,对基层干部而言,基层工作经历是系牢、系紧、系稳仕途第一颗纽扣的重要历练和涵养源。对于主动作为的基层干部的滋养,体现在对于他们的个体塑造与纵深培养两方面。让基层干部的技能与知识储备更扎实,就要广泛增加其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让基层干部的培养更有深度,则要让他们多交流、轮岗,更为长期地在基层方方面面工作中扎根。经过真实地体验、打磨、锤炼,才能真正有利于基层干部茁壮成长。
要确保干部主动“找活干”是“实在干”。基层干部“干”字当头,主动“找活干”,前提是找准真活,关键是“能干、会干、善于干”。基层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第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驱使下,基层工作逐渐呈现出任务重、要求高、强度大等特点,“5+2”“白加黑”,仿佛雨天背蓑衣,越背越重。鉴于基层治理的特殊性,主动“找活干”要从基层干部自身着手,引导其提升行为方式,规范化主动“找活干”的立足点、切入点、落脚点和着眼点,确保基层干部摆正位置、定准角色、在实践中产出新知、收获硕果。
主动“找活干”的立足点是基层干部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动“找活干”不是眼高手低,而是客观地判断自身能否胜任,切忌好高骛远。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态势,越感到无所适从,就越要主动识别自身短板,观察自我与他人的差异,分析他人能行与干成的原因,逐渐调整,努力发展成独当一面的先锋。同时,在感到担子重、责任多的时候,应客观判断形势,分清任务轻重缓急,做出策略性选择,而不是盲目行进。主动“找活干”需要谋略,是可控的行动,不是蛮干、瞎干、乱干。
主动“找活干”的切入点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层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认识党和政府的形象窗口,一言一行,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公仆意识,体察百姓疾苦,以人民的满意度提升,作为行动敲门砖。对待群众,要换位思考,要从尊重民风民俗,遵循当地的风土文化做起。不能罔顾他人利益,将主动变味,过度治理、重复治理,引发不适。主动“找活干”的目标与导向须明确,当群众之石,解百姓之忧,切忌过犹不及。
主動“找活干”的落脚点是推动基层组织健康发展。违背现有规章、制度以推动组织发展可能适得其反,但在已有规则或空缺规则中主动“找活干”,则有可能提升组织绩效。例如,基层组织编制长期不足,老干部主动传帮带年轻干部,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再如,基层干部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超出自身工作职责之外的治理工作,其落脚点还是在促进组织健康运转上。同时,基层干部要主动地避免失语症,与领导、同事积极沟通,不因身份、地位等外在因素顾虑而对关键性问题保持沉默。要积极参政议政,将自身真正投掷于组织建设与发展事业当中。
主动“找活干”的着眼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公共利益做奉献,要践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气。基层干部承担着防疫、拆违、维稳等一系列需要将“情、理、法”结合的工作任务,在执行层面更应确保公共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兼顾,没有标准流程亦无统一的操作守则,甚至面临重重考验时,要以贡献社会为着眼点,才能让找的活有价值。例如,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广大的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坚守抗击疫情第一线。再如,基层工作“潜功”居多,环保工程、造林项目等需要基层干部长年累月地悉心耕耘、默默奉献,这些工作可能很难取得“显绩”,那么主动“找活干”更要以贡献社会为着眼点,不能因为看不到眼前利益就丧失了干劲。基层干部要做好将大爱放在心中的准备,时刻铭记己任,追求尽可能地服务人民、贡献社会。
要保障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能“实在干”。引导与激发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既要精神上引领,又要从干部管理与制度建设方面提升效能,从而“双管齐下”,保障基层干部主动“找真活、干真活、实在干”。除了自身因素,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的动力源泉亦与环境因素紧密联系,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引导和激发干部主动“找活干”。
第一,化解干部困惑,激发工作积极性。引导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可通过破解困惑与消除困扰着手。一方面,针对基层干部害怕出错、担心问责的消极心态开展针对性教育疏导。具体而言,要重视党员教育、爱国教育、榜样教育等传统宣传手段,还要开辟干部的“朋友圈”“生活圈”等多种形式,来宣传主动“找活干”的人物、事件、案例,将榜样模范潜移默化地输入干部头脑,给他们畏手畏脚的情绪松绑。对于毫无头绪,不知怎样主动与不善于找活的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利用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来解决基层干部的困扰。在专业人才紧缺的领域,可以发挥传帮带优势,尝试引入在职业教育领域常用的“学徒制”模式,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干部对年轻干部进行指导培养,并对其“徒弟”开展专业的全过程考核与评价,既能强化人才培养,又能促进基层工作经验传承。另一方面,要完善容错纠错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既要鼓励干部主动“找活干”,探索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又要及时纠正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过失,让“从严问责”有章可循,保护干部的干事热情。
第二,优化激励机制,完善科学管理。保障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从根本上说,仍须健全完善制度,不断强化制度效力。一方面,要完善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监察机制。一是尝试摒除传统绩效考核中的不规范方面,例如,将对基层组织的考核与对干部的考核混为一谈等错误观念与方式,将组织绩效压力转嫁至基层干部考核上,或以组织考核代替干部绩效,造成了干部考核的平均主义甚至使其流于形式。二是丰富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干部绩效考核的指标,不仅需要强调科学性与合理性,还要将能衡量主动“找活干”的亮点行为纳入,确保绩效指挥棒发挥实效。三是探索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可以将部分地区试行的中层“末位淘汰”机制完善与健全,并配套常态化运行方案与机制,确保干部进出通畅。与此同时,相对成熟的事业单位聘用制用工模式可借鉴至机关干部管理当中,从而形成对基层干部行为选择的直接约束力。另一方面,要完善激励保障制度,积极营造回报与贡献相适应的公平性环境。一是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对善作为、勇担当、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在职级待遇、提拔任用上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降低干部的职业前景压力;二是创造条件,通过上挂、下派、平级交流形式,让基层干部到不同岗位上发挥作用,在改善政治生态的同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落实附加津贴制度,从薪酬待遇上确保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
第三,推进基层减负,提升治理胜任力。一方面,持续挖掘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关键在于为基层减负松绑。一是加强对于基层部门的编制政策倾斜。不仅要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编制比例,同时还要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作量大小等积极探索调剂编制模式,对编制梳理进行动态管理,科学配置,重点向老、边、少、穷地区倾斜,切实解决基层超负荷运转问题;二是优化基层业务流程,持续面向基层压缩各类不必要的会议、材料、报表,避免“文山会海”和“过度留痕”,在保证广大干部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基层治理任务的前提下,优中选优,进一步挖掘和培养敢于、善于“找活干”的基层干部,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保证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真实干”的根本在于提升干部治理胜任力。通过加强基层干部理论和专业素质培训,深化互联网思维,促使基层干部学习掌握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化治理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同时,要敢于把重大治理任务交予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帮助他们在一线实践中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增长才干。
主动“找活干”体现了心怀群众需求,实现群众期待,以真诚换真心的基层干部形象。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在平常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得出来。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以主动“找活干”的担当作为和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为准则,融入群众,苦干实干,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成长为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孙思睿、李林威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AZD02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刘帮成、陈鼎祥:《何以激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一个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框架》,《公共行政评论》,2019年第6期。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新华社,2018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