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坐浴联合耳穴埋豆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2022-02-08俐,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耳穴分值混合

徐 俐, 姜 颖

(1. 上海市中医医院 护理部, 上海, 200071;2. 上海市中医医院 十二病区, 上海, 200071)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1]显示,我国痔疮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0.16%,而其中混合痔占65.9%。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外剥内扎术是比较经典、疗效显著且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2]。术后疼痛是最常见并发症,易诱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3]。多年来,本院在混合痔术后第1天起给予患者中药坐浴,以控制疼痛且取得一定疗效,且该操作方法安全、简单、患者依从性好,与较多研究报道一致[4]。但通过临床调研发现,在混合痔患者术日的疼痛控制上完全依靠止痛药物干预,且普遍存在“忍痛现象”[5]。因此,本研究探讨术后2 h给予耳穴埋豆以补充疼痛干预手段,并于术后第1天和中药坐浴联合作用,进一步控制疼痛阈值,减少止痛药的使用,拓展中医护理技术在混合痔围手术期的有效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于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并择期在局部神经丛阻滞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诊断参照2006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讨论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6]。两组患者年龄34~70岁,均为择期在局部神经丛阻滞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肺、肾等系统基础疾病,以及混合痔合并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周湿疹等患者;处于生理期,妊娠期患者;耳穴埋豆患者外耳有明显的炎症或病变,或耳部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皮肤破损;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剔除中途出院或中途退出者;出现大出血或心肺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不全者。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2019年10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54.68±11.03)岁。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50.65±12.7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利多卡因药物局部神经丛阻滞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术后按规范进行疼痛评估,评分≥4分时遵医嘱给予口服氨酚羟考酮片、吲哚美辛纳肛或吗啡类注射止痛。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晚常规清洁灌肠,术前肛周备皮,术后各项生命指标监测,疼痛评估,健康教育。术后第1天起行中药坐浴:痔疾宁洗液约62.5 mL加入约1500 mL热水,水温约40 ℃坐浴,2次/d,10 min/次。坐浴后予黛柏散伤口换药,2次/d。

研究组患者于术后2h起即给予耳穴埋豆,至术后72 h。根据局麻药物利多卡因药物动力学代谢规律选择混合痔手术结束后2h开始,以排除麻醉剂对疼痛的影响。取双侧耳穴神门、交感、直肠,行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神门是镇痛主穴[7],交感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8],直肠是痔疮、脱肛之要穴[9],诸穴联用能达到镇静、止痉、止痛的作用[10]。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先用探棒在一侧耳朵上取穴,为神门、交感和直肠穴,轻压穴位,询问患者感受,若有酸、麻、胀、痛感为佳,并询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以便取合适力度对患者进行耳穴按压。取穴完成后,用75%酒精棉球对耳部进行严格消毒,然后使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王不留行籽对准相应穴位敏感点贴好,用食指和拇指在耳前后捻压,以患者产生热、麻、胀、痛为度,对侧耳穴同法进行取穴、消毒、穴位贴压。协助患者进行耳穴按压,为每个穴位按压1~2 min,每天3~5次,留置3 d。每天进行疼痛评估时督促并询问患者按时进行耳穴按压,并指导适宜的按压力度和时间,观察王不留行籽有无脱落,胶布有无卷边情况等,必要时及时更换。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混合痔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观察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当分值>7分时,每小时为患者进行1次疼痛评分;分值在4~6分时,每6 h为患者进行1次疼痛评分;分值<3分时,每12 h为患者进行1次疼痛评分。疼痛评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0~10分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对睡眠无影响;4~6分为中度疼痛,对睡眠有轻度影响;7~9分重度疼痛,对睡眠有重度影响,10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让患者选择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记录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分值及疼痛评分曲线变化;对照组与研究组使用止痛药物的人数、比例和药物的使用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2h、12 h疼痛情况比较

术后2 h疼痛VAS分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未采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前,两组患者疼痛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 h,研究组在应用耳穴埋豆干预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穴埋豆是一种有效的术日疼痛干预中医治疗手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h、12 h疼痛情况()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h、12 h疼痛情况() 分

t P对照组研究组-0.753 2.495 0.454 0.015 t P术后2h 5.08±0.79 5.15±1.98-0.242 0.809术后12 h 5.15±0.17 4.53±2.24 2.030 0.046

2.2 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疼痛评分及疼痛分值曲线变化

术后24 h、48 h、72 h,研究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2 h起即给予耳穴埋豆,并在术后第1天联合中药坐浴的中医治疗,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对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持续有效,与疼痛曲线变化一致,详见表2、图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疼痛情况() 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疼痛情况() 分

P对照组研究组术后48h 3.88±0.64 3.12±1.67 6.812 0.001术后24 h 4.07±0.58 3.50±1.87 6.252 0.023术后72 h 3.62±0.99 2.77±1.75 6.350 0.001 F 41.964 20.096<0.001<0.001 t P

图1 两组患者术后72h内疼痛分值曲线变化

2.3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情况

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吲哚美辛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混合痔术后中药坐浴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降低止痛药物的使用。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3 讨论

我国痔疮占直肠肛门疾患比例80%以上,且混合痔占60%以上。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其术后疼痛是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予以吲哚美辛和或氨酚羟考酮片等止痛药物,疗效不理想且止痛药物常导致头晕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一直以来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采用中药坐浴来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以及改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但仍有部分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欠佳。黄琪等[11]发现耳穴治疗能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因此,本研究探索了中药坐浴联合耳穴埋豆干预混合痔术后疼痛,发现该疗法能较好地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和术后肛周不适。

临床观察发现,混合痔术后24 h内患者的疼痛和肛周不适为甚。根据混合痔术后疼痛波动时间段研究显示: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高峰主要集中在术后2~12 h,且在术后72 h疼痛评分减少[8,12],混合痔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的干预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发现,中药坐浴联合耳穴埋豆能明显降低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肛周不适,且在术后72 h内不同时点,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等中医药理论,按压神门、交感、直肠耳穴具有镇静、止痉、止痛的作用[4],本研究采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坐浴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的伤口水肿,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13],且吲哚美辛等止痛剂的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坐浴联合耳穴埋豆可以降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同时也避免了口服止痛药头晕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药坐浴联合耳穴埋豆能明显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和肛周不适,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耳穴分值混合
混合宅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混合所有制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