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跌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2-08齐晓玖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步态类药物北京市

赵 丹, 齐晓玖, 温 萌, 郭 红

(1.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风湿免疫科, 北京, 100730;2.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第二住院部科, 北京, 100730;3.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北京, 100029)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5亿人,占人口总量的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1.7亿人,占人口总量的12.6%[1],老龄化持续发展,我国将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意外伤害到医疗机构就诊的老年中有一半以上是因跌倒所致[3],预防老年人跌倒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跌倒不仅与老年人口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而且还与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害怕跌倒、活动依赖、早期住院长期护理机构和医疗费用增加有关[4]。因此,确定跌倒高风险老年人和有效的预防跌倒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减少与跌倒相关的残疾和医疗费用。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跌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跌倒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12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60岁;该地居住时间≥1年;意识清楚,能够与人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经系统回顾文献、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后自行设计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资料,身体机能、疾病、用药等跌倒危险因素相关资料。

1.2.2 资料收集方法:经社区管理中心负责人同意后在社区开展调查。调查前研究者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等,取得知情同意后,请其如实填写。部分填写困难者由研究者逐条陈述,根据研究对象真实情况代为填写。调查过程采用统一解说语进行解说和答惑。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审核,遗漏部分当场补充。因就诊被中断的或研究对象不愿继续配合造成关键调查信息缺失的问卷被视为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9份,有效回收率为92.5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由研究者独立完成数据录入并逐项核对。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等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应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对研究对象跌倒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推断。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居民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509名老年居民,平均年龄为(72.61±7.72)岁,男性250名,占49.12%;女性259名,占50.88%。本次调查509名居民,共有136人发生过跌倒,跌倒发生率为26.72%,其中有66人发生过一次跌倒,占跌倒总人数的48.53%;有24人发生过2次跌倒,占跌倒总人数的17.65%;有46人发生过3次及以上跌倒,占跌倒总人数的33.82%。跌倒136人中,其中有59人因摔伤而入院治疗,占跌倒总人数的43.39%;其中有9人骨折,占跌倒总人数的6.62%。其他资料详见表1。

表1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居民一般资料(n=509)

2.2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居民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2.2.1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居民跌倒危险因素及分析[n(%)]

续表

2.2.2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老年人是否发生跌倒为因变量,经单因素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年龄、使用助行器、衰弱、步态异常、平衡异常、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尿/便失禁、头晕眩晕、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膝关节炎、脑卒中史、足部疾病、贫血、心律失常)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赋值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为高龄(OR=1.935,95%CI: 1.413~2.651)、平衡异常(OR=6.438,95%CI:1.736~23.873)、步态异常(OR=11.202,95%CI: 4.761~26.353)、尿/便失禁(OR=4.567,95%CI:1.257~16.594)、头晕眩晕(OR=2.268,95%CI: 208~4.257)、视力障碍(OR=1.965,95%CI:1.146~3.369)、脑卒中史(OR=3.022,95%CI: 1.624~5.623)、心律失常(OR=2.774,95%CI: 1.413~2.651),详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4 北京某社区老年居民跌倒危险Logistic回归分析

2.2.3 老年人不同跌倒次数危险因素分析:经统计分析,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2次及以下跌倒与多次跌倒(3次及以上)的数据显示,步态问题(P=0.001)和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P=0.042) 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步态异常和/或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多次跌倒。结果见表5。

表5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居民跌倒次数风险因素分析[n(%)]

3 讨论

3.1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发现,该社区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26.72%,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该结果低于唐雨欣等[5]既往针对北京市老年人跌倒率研究的结果,高于国内其他针对北京市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研究[6-10],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纳入的老年人的平均年龄(72.61±7.72)低于唐雨欣研究(74.88±8.34)且跌倒定义有所不同所导致。年龄是跌倒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文献回顾也发现近年来老年人的跌倒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本研究的老年人跌倒率居于中等偏高水平。其次,调查中发现多数老年人承担买菜、做饭等家务,且多去农贸市场市场进行购买物资,农贸市场人口密集、道路比较拥挤,加之近年来与跌倒相关的疾病患病率的升高,也导致了跌倒发生率的升高。老年人跌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3.2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年龄、步态异常、平衡异常、尿/便失禁、头晕眩晕、视力障碍、脑卒中史、心律失常是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

3.2.1 年龄:本研究显示,高龄是影响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跌倒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5,11-12]。老年人的年龄越高,可能伴随身体机能的下降,活动反应能力较年轻者差,因此跌倒的可能性就增加。

3.3.2 步态和平衡异常: 本研究使用Tinetti步态和平衡量表测量老年人的步态和平衡功能,研究发现步态和平衡的异常均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步态和平衡的异常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同时跌倒又会造成步态和平衡异常[11,13]。步态稳定性和平衡功能的下降,除了疾病和服用药物的影响外,也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的综合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能力降低、肌肉含量减少、外周感觉减退、视觉灵敏度下降、前庭功能以及大脑中枢对神经末端的支配功能也在下降,造成平衡能力降低,对于外界的干扰反应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导致老年人容易跌倒[14]。在问及是否知道“为什么跌倒”时,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是不小心,没注意到门槛或者路况就跌倒了。这实际反映了老年人对外界干扰不能有效应对,在躲避障碍物时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受到干扰因素难以保持平衡导致跌倒。国外研究[13]发现,老年人跌倒风险与步态的步长、步高、连续性、躯干平稳性等特征有关。老年人为了弥补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会采取更加缓慢的踱步行走,步长变短、脚不能抬高到一定程度、行走不连续,从而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本研究使用Tinetti步态量表综合评估了老年人的行走步态,通过统计学方法发现存在步态异常的老年人更易跌倒。有研究显示,太极拳、平衡和功能训练能够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15],因此老年人可以针对性进行锻炼,提高平衡力降低跌倒风险。

3.3.3 尿/便失禁: 本研究调查的所有失禁类型均为尿失禁。尿/便失禁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原因是担心尿湿衣裤,使老年人产生紧张焦急心理,下意识会增加行走速度如厕,加之其他因素例如视力模糊,使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

3.3.4 头晕眩晕: 本研究显示头晕眩晕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6-17]。头晕眩晕多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颈椎病、耳石症、美尼尔综合征等,应及时对症治疗、缓解症状,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3.3.5 视力障碍: 本研究显示视力障碍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视物不清,老年人不能对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判断,不能及时调整步态,导致老年人容易跌倒。有研究显示,适当补充维生素D能够对视神经有所帮助,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18]。

3.3.6 脑卒中史: 脑卒中发病时患者会突然跌倒,多数卒中后患者会遗留偏瘫、肌肉活动不能协调、下肢伸展受限,导致受损步态,使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患有疾病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同时产生重要影响,疾病的遗留问题同时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能力,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风险。80%卒中后的患者回归家庭[19],因此卒中的家庭照顾者应该熟练掌握康复技巧,协助患者正确的行走训练,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3.3.7 心律失常: 本研究显示心律失常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与国外研究[16]结果一致,国内的一篇系统综述[11]也显示,心脏病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原因是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会造成供血不足、引起头晕、低血压、晕厥等症状,增加了老年人跌倒风险。研究发现因心律失常跌倒的老年人在采取对应治疗后,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再次发生跌倒。因此提示应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进行治疗,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3.3.8 步态异常和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是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在有跌倒史的老年人中,20.59%的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多次跌倒的老年人镇静催眠类药物使用率为30.43%,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是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有研究[20]显示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的知识不足、行为不安全等问题,因此提示规范化管理社区老年人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使用,是否需要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同时老年人也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情况,因此对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的老年人,要做好药物宣教,不可随意增减药量,避免与其他有协作作用的药物或酒类同时使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步态异常的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风险显著提高(p<0.001),因此提示重视对老年人步态的准确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步态,同时做好应对策略,以降低老年人的跌倒率。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存在肌肉流失的可能,提示老年人日常应重视增强腿部肌肉的锻炼,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步态质量,预防跌倒的发生[21]。

本研究调查显示,北京某社区老年人跌倒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年龄、步态异常、平衡异常、尿/便失禁、头晕眩晕、视力障碍、脑卒中史、心律失常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步态异常和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是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建议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规范疾病及用药管理,加强健康宣教,降低老年人的跌倒率以避免跌倒后不良后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来源于北京市一个社区,样本量比较局限,今后可扩大样本选区的地域范围、丰富调研地点、以增强结果的可推广性。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本研究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北京社区老年人跌倒现状进行调查,同时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社区跌倒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为今后研究指明了继续深入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步态类药物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