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书画揭裱修复的实践与思考

2022-02-08张柯张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糨糊全色颜料

张柯 张俊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我国文物工作的重要地位,彰显文化自信,为文物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

书画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文化依托,是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古代书画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往往损失破坏较为严重,主要有虫蛀、霉斑、残破、水渍、褪色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不得不对这些作品重新揭裱修复,使其焕发生机。周嘉胄《装潢志》曰:“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可见,书画装裱与修复工作如同医生治病救人一样,遇“良工”才能“医治”。要针对书画作品的残损程度,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做好修复前的准备工作,根据修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复方案。

1 书画揭裱修复流程

书画装裱是一项复杂又细致的技术活,包括新书画装裱和旧书画揭裱两项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书画装裱是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无法胜任旧字画揭裱修复工作的,也就是所谓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犹记得当学徒时候,师傅让笔者一遍又一遍拖纸、上墙、糊裱墙,刚开始不解为什么要一直重复简单烦琐的动作,直到熟练掌握使用棕刷的力度、摸纸张的手感,才明白装裱功力并非一日之功。对旧书画的揭裱修复属于抢救再造之功,修复人员不仅要有全面而娴熟的工艺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史知识。现以实际修复案例简要介绍整个揭裱修复的流程。

1.1 记录现状,建立档案

每接到一件古旧书画的修复任务,首先要做的是对其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认真记录裱件的作者、名称以及原裱件现状、质量、破损程度、病害类型等信息,并拍照存档,填写基本信息表(表1),建立档案。

表1 纸质文物基本信息表及价值评估

1.2 制定修复方案,填写修复单

由送修单位(人)提出修复要求,再根据实际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填写修复单(表2)。

表2 修复单

1.3 前期处理

书画作品年代久远,加之保存环境、保存条件有限,导致作品存在污渍、灰尘、发脆、移位等现象,要先用毛刷或鸡毛掸子轻轻清理表面浮尘,用针或镊子轻轻剔除画面上的虫屎等污物,看有无破洞和黑口,要用刮刀沿着洞边刮掉黑口。如遇画面酥、脆、厚、硬等不便展开时,应先用喷壶喷洒水分,使其展平。去掉书画上下的天地杆,平展于裱台上,垫衬裁板,以板尺压住画心,依次裁掉上下左右的饰料,沿画心外1~2厘米裁即可。对画心进行去污、消毒、杀虫后,再对画面进行试色,用手指蘸清水在墨色最深处试点一下,看是否存在掉色、晕色现象。一般粉质颜料或重色彩处容易脱落,在这些地方用小毛笔刷淡胶矾水,也可用小喷雾器喷涂画面,起到预防性保护的作用。

对画面上的污渍、霉斑进行清洗,可用排笔蘸80摄氏度左右热水烫洗,用毛巾轻轻吸出污水,可反复多次冲洗。为避免画面破碎更严重,可在画心反面进行。书画上泛黄发黑或霉斑不好清洗的,可使用高锰酸钾和草酸溶液去除。

1.4 揭旧

揭画心就是揭去画心原裱的背纸和拖纸。在整个揭裱工作中,揭是关乎旧书画命运的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若有疏忽大意,极有可能造成揭得薄厚不均匀、揭伤画面、画心粘于案子上、掉粉等现象,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中写道:“书画不遇明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需具备迎刃而解的娴熟技巧,耐心、细致、不怕麻烦。闷润画心,裱台上铺平整的塑料布(防止画心粘于案子上),将画心翻扣,逐层揭掉背纸、命纸,再置于拷贝台上将画面内容拼接完好。

1.5 修补、托心

要使书画作品完整,补同样极其重要。补所配的材料,质、纹、色、光是否合适,以及接口处理方法都直接关系到修复质量的好坏。《装潢志》写道:“补缀,须得书画本身纸绢料一同者。”选补配料,是作品达到“修旧如旧”的关键。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将揭裱时拆装的旧料,收集整理分类,待使用时从中挑选接近的颜色。

补缺口前要先对破损地方进行刮口子(图1),依破口外边沿轻轻刮出0.10~0.15厘米的坡度,拼对好错乱的画面(图2),将补纸的边缘撕成毛边,这样粘补出来的接口厚薄比较均匀。切记补料的颜色宜浅不宜深。补完以后,对画心整托。画心断裂折痕严重的,要晾干之后,在命纸后边贴条加固。

图1 刮口子

图2 拼对画面

1.6 全色

经过洗、揭、补等工序后,对破损残缺或缺墨处进行补色,又称“全色”“接补”。全色前,一般先在画心背面打胶矾水,少量多次。画心正面,刷淡胶水,切忌刷胶矾水,以免正面泛光。全色应先全小块,后全大块,每个洞口先全边口,再从一边向中间全补。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四面光”,即正看、倒看、左右两侧看都不易看出补洞,使整个画面达到完整、意境一致的效果(图3)。

图3 全色效果

1.7 装潢

“三分画,七分裱”,作品只有经过装裱,才能更好体现其艺术价值、墨彩神韵,也更便于悬挂、陈列、鉴赏、保存。古旧书画的镶料,一定要与画心匹配,秉持旧画用旧料的原则,镶料色泽应以比画心浅为准,才能达到古朴淡雅整体效果比较协调。经过镶接、覆背、砑光、装天地杆、系绳带一系列工序后,整个作品的修复才算完成,进行拍照存档(图4)。

图4 裱件成品

2 问题与思考

一幅作品完成后,质量的好坏还要从软、薄、平、光四个方面来检验。能否达到标准与满意,关乎诸多因素,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关键点谈一些笔者的思考。

2.1 糨糊的制作

糨糊是书画纸张、装裱织物的重要黏合剂,也是书画装裱优劣及成败的关键所在。裱件出现虫蛀、霉变、翘曲、重皮,均与糨糊的制作使用有很大关系。周嘉胄《装潢志》载:“裱之于糊,犹墨之于胶,墨以胶成,裱以糊就,胶用善,则灵液清虚;糊用佳,则卷舒温适,调用之宜,妍媸悠赖。”不论面粉的选择、面浆的制作,还是去筋、浓稀度、火候、防腐防虫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善于用糊,更要懂得如何制糊、养糊、调糊。

面粉多用小麦淀粉,洗去面筋,多次换水沉淀。可加入少量石炭酸或防虫剂,防止发霉。加入适量蜂蜜可增加裱件柔软度。熬制糨糊以九成熟最为理想,浆头随倒随搅,呈半透明状即可。糨糊制好后,浇上一层清水,漫过糨糊为宜。使用时要注意卫生,用干净的启子从上面切取捣碎加水搅拌使用。随用随调,根据实际裱件的厚薄和吸水性调配稠稀适宜的糨糊。

2.2 胶矾的浓度

装裱的过程中,不论是固色、染纸、镶料染色还是全色,很多工序会用到胶矾水。胶矾水的比例是否合适关系到全色、接笔的成败。清沈宗骞《芥州学画编》中记载:“矾如数而胶不足,则墨痕水溢如暴;胶如数而矾不足,则墨痕上覆之变脱。胶不足者易见而量加之,矾不足者难以辨。”胶是主导,矾是辅助,胶和矾的比例一般控制为3∶1。雨天因空气湿润,上胶矾水的效果较差,宜在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晴天进行操作。可多次薄涂或喷雾均匀喷涂,不可过厚,造成难以上墨或加速纸张脆化。

2.3 颜料的比例

书画修复中染纸、染绫绢、全色、接笔、做旧,都会用到颜料。颜料可分为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动物性颜料、金属类颜料四大类。矿物性颜料有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但现在由于材料的稀缺性,多以化学颜料的石青、石绿代替,方便但易变色。全色用到这两种颜色时,需要先打底,再一次次加染,方可达到明净不薄、润厚不脏的效果。植物染料有花青、藤黄。赭石、藤黄、墨三种是染纸、染镶料用到的最主要的颜料。调制染料要遵循的原则是宁浅勿深,低纯度、高明度。也可将调兑好的色水加至浆水中,但要求色水的深浅度比清染时略深一点。为确保染成的效果与需要的颜色一致,在染色前试小样,反复调试,不能急于求成。

2.4 化学试剂的使用

为有效清除画面的霉点、污迹、泛铅及墨痕,常会用到以下化学药品:高锰酸钾、草酸、过氧化氢、丙酮、乙醚、苏打、氨水等。但在使用上切记要秉承最小干预原则和可再处理原则,避免对画面造成二次损害。古旧书画若只是黄渍水渍、脱皮酥脆,为求天然包浆,最好用热水烫去黄渍。不到万不得已,慎用化学药品。按比例使用,滥用会导致多年形成的包浆毁于一旦,且加速老化。

2.5 天气的选择

书画装裱质量的好坏与天气也是密不可分的。一年四季,夏天的温度比较高,冬天的温度比较低,只有春天和秋天的温度湿度正好,适合装潢书画。阴天和刮风的天气都会对装裱书画的工作造成影响,在高温或者有大风时,裱件上墙挣平的过程中,裱件的废边较薄,干起来较快,而画心经过托心、覆背较厚,干湿不均匀,就会出现走墙、崩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勤观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潮湿的阴雨天或低温天气,上墙期间还有可能出现霉变。首先要做到不使用含筋的糨糊和发酵的糨糊,不使用有霉迹的板墙。其次,在阴雨天最好不要上墙,如需急用,可先在覆背后的裱件下垫干宣纸晾干,待气候适宜再洒水上墙挣平。下墙也应尽量避免在风力较大或阴雨天气进行。

书画裱件结束所有工序后,不要马上卷起来存放,悬挂晾一段时间,再卷起来存放,以免裱件收缩与变形。

3 结语

在前辈们的不断研究探索下,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已经形成一套十分完善的修复流程。然而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一直以来都延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样的技术传递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很多技术的缺失和创新。因此就要创造条件来克服它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引进和应用,使装裱修复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升华。

在书画修复装裱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实践经验和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接到一件需要修复的古书画作品时,首先要审视作品的残损病害程度,根据作品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同样,根据画心原裱的材料、黏合料、托裱方法、保存情况等,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我们要耐得住寂寞,不断探索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将书画装裱修复这门传统手工技艺继承发展。

猜你喜欢

糨糊全色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三星“享映时光 投已所好”4K全色激光绚幕品鉴会成功举办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除旧迎新 贴“桃符”
海信发布100英寸影院级全色激光电视
除旧迎新贴“桃符”
浅谈书画装裱修复中的全色技法
颜料抹在了脸上
世界上最黏的糨糊
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和融合影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