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创新发展路径之我见
2022-02-08贠军娜
贠军娜
(许昌广播电视台 河南 461000)
随着新媒体业态的次第涌现,媒体竞争态势日益激烈,不断冲击着旧有的媒体格局。就广电媒体的发展而言,也和纸媒一样,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不管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都直接投射到了广播电视媒体上面,并对广播电视编导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此,广播电视编导必须顺应现实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创新理念,提升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赢得媒体竞争的主动权。
一、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影响广电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国内政治环境稳定,给广播电视发展提供了长期的、安定的机遇。作为广播电视编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功新时代,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广电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在媒体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扛起新型主流媒体的使命和担当。
(二)经济环境
随着广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也成为广播电视经济环境的主色调。对此,广播电视编导就要凸显效益观念,强化竞争思维,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紧盯社会大众的多样化需求,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自我输血,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稳定发展。
(三)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不断演化,特别是媒体格局的分化,媒体与公众的关系、力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就媒体而言,曾经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声音渐弱,力量趋减;就公众而言,则更多地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边缘化迈向中心化,从配角转为主角,借助自媒体等形式与传统主流媒体争夺舆论场的“C”位。诚然,这一社会环境的变化,虽然短期内还不能撼动广电媒体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根基和地位,却呈现“群狼环伺”的局面,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广播电视编导要“睁开双眼看世界”,自觉走下神坛,强化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强身健体,壮筋强骨;另一方面,还要深入社会,研究公众,知悉社会环境的“晴雨表”,把握社会公众的新需求,对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理念、模式、流程等实施大胆创新,契合公众的思维理念、思维模式,用群众语言、群众视角讲述“广电故事”。
(四)学习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广播电视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说,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需要学习的除了新理念之外,还有新技术、新方法。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不能固步自封,应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除了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之外,更要如饥似渴地学习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加快知识更新和储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只有通过革命性的、不间断的学习,广播电视编导才能成为政治强、业务硬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广播电视媒体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二、现实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锤炼政治素质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与低,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不可小觑。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电视编导就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其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和导向。任何时候,广播电视编导都要绷紧政治这根弦,在政治方向上不迷茫,在政治立场上不摇摆,在政治原则上不模糊,在政治道路上不偏离,始终做思想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实在人,确保广电媒体宣传不发生任何政治错误。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节目要做到安全播出,对容错率有着严格的杠杆限制。广播电视编导在节目编制时,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广电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做精做细每一个细节,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实现零差错、无故障。近年来,许昌广播电视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节目评价机制和标准,邀请专家、群众组成考核组,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政治站位和编导人员的政治素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节目的上下和编导人员的绩效挂钩。这一做法看似轻描淡写、无关紧要,实则关系到广播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命运,从源头上给广播电视节目宣传安上了“总阀门”。总而言之,应该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敬畏法律法规,不越雷池,不踩红线,让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反映群众意愿呼声、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阵地。
(二)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实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面临着许多发展的机遇,又遭遇到不少严峻的问题。对于前进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和困难,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尤其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主流的当下,创新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如此,广播电视编导就要启动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追踪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前沿,对节目理念、生产制作流程、播出平台等实施创新,加强流程再造,使其更好地与新时代媒体宣传形势相适应,源源不断地输送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近年来,许昌广播电视台在坚持守好传统媒体阵地的同时,参照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对原有节目格局实施了手术式的改革,“砍”去了一批形式老套、运行效益低下的节目,上马了一批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节目。同时,充分利用构建的新媒体矩阵,聚合人财物优势,创新节目制作流程,先后打造出“许昌零距离”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节目。这类节目一方面脱胎于传统媒体板块,另一方面又带着显著的新媒体印记,迎合了新时代受众的心理、趣味和认知,带动了广电媒体节目的提档升级,也由此涌现出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从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这批广播电视编导的率先垂范,才将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创新没有常规,创新没有定势。在创新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过程中,要奉行“拿来主义”,不能一味地照葫芦画瓢,盲目地照搬照抄。近年来,明星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呈现泛滥之势,社会各界莫衷一是,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你抄我我抄你,抄来抄去抄自己”,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要善于打破常规,注重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亮点,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快乐二手车”是许昌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最新策划打造的一档互动节目。从筹划开始,编导人员就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思维,打通“任督”二脉,从节目形式、参与嘉宾、互动平台等集纳创新,为传统媒体节目植入了强大的互联网因子,打破了传统媒体偏守一隅的桎梏,实现了“全网通游”,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实现了突破。当然,创新既是全域全过程的,又是长期不间断的,既要做好节目理念的创新,又要做好制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小革小新;既要一以贯之,又要有所侧重。总之,广播电视编导不能满足于“老调重弹”,要勇于“走新路”“穿新衣”,打破传统限制,实施全方位的创新,渐次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在质量,从而赢得广大受众的认可和欢迎。
(三)锤炼文化素质
在影响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广播电视编导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于从事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方能“烹饪”出色香味俱佳的佳肴来。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单位应该在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人文情怀,开阔视野,吐旧纳新,大批次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新知识、新技术,努力为广播电视编导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近年来,许昌广播电视台坚持做好“请进来,送出去”,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进行大面积、多轮次培训,坚持以干代训,不断提高编导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许昌广播电视台还投资建成了广电音像馆,既便于他们掌握网络资源、图书资源、教学资源等,又让他们受到了良好的人文关怀和教育,从而助推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挑起了重担,成为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大胆实施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创新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广播电视发展能否走远。在创新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广播电视编导所面临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协调推进理念、模式、方法和平台的集纳创新,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才能为人民群众打造有价值、有品位的广播电视节目,在新的媒体竞争中发出广播电视的声音,抢占舆论阵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