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全民数字素养的普及与提升
2022-02-08吴建中
吴建中
202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份有关教育前瞻性的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education)[1]。在该报告题目中,“未来”一词在英语中用了复数形式,突出体现多种形式的未来,让人们认识到世界上有多元的认知和存在方式的同时,关注未来具有的多元性,而且所有形式的未来都会因我们身份和立场的不同而呈现多样的面貌。所谓“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两条基本原则:确保民众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强化教育作为公共行动和共同利益的形式。该报告呼吁全人类通力合作,通过集体努力,提供所需的知识和创新,塑造面向所有人的可持续与和平的未来,维护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国际图联随后发布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会议:确认图书馆是文化、教育和获取信息的合作者》(The UNESCO General Conference:recognisinglibrariesaspartnersinculture,education,andaccesstoinformation)的文章,强调:一是在新教育社会契约中图书馆既是合作者,也是专业功能的贡献者;二是图书馆在未成年人识字和阅读技能的培育中扮演关键角色;三是在新教育环境中数字素养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2]。
读了黄如花教授在人民网上发表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新时代图书馆的新担当》[3],很受启发,为此谈三点想法。
第一,推进数字素养教育,有助于扩大社会发展的全民参与度。近日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要建立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图书馆在这方面大有作为。作为面向广大公众的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有责任、有能力、有资源参与这一行动,积极开展数字素养宣传和培训,为方便民众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做贡献。
第二,普及数字素养知识,有助于改善信息获取的不公平现象。数字技能对获取信息至关重要,普及数字素养知识有利于消除数字和信息鸿沟。图书馆不仅可以通过免费的上网条件和软件工具,为广大读者提供公平获取信息的环境和机会,而且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数字技能。
第三,提升数字素养能力,有助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人的贫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资源(尤其是信息和数字资源)的能力。在高度数字化的社会里,数字素养与人的学习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密切相关。较高的数字素养不仅有利于激发人们参与社会建设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且为其创意和创造奠定基础。图书馆可以通过平台化战略和服务,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图书馆提供的公共平台中,在获取、利用信息和数据的过程中,在与其他用户的交流与合作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