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主流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以天山网为例
2022-02-08杨静
杨 静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045200)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当前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地方主流媒体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好舆论引导的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当中,为乡村振兴助力。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天山网作为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合作建设的自治区唯一一家重点新闻宣传网站,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天山网“乡村振兴”报道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天山网2021年6月1日到2021年12月1日6个月中的有关“乡村振兴”的报道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选择的依据为:报道的标题或正文含有“乡村振兴”字样,或者报道的内容涉及“乡村振兴”主题。通过对天山网“乡村振兴”版块的查阅,共获得有效样本1617个。
从报道数量上来看,在这6 个月内,天山网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平均每天发布8 篇有关“乡村振兴”的报道,6月发布相关报道最少,发布数量为50篇,7月发布相关报道最多,发布数量为580 篇,8月、9月、10月、11月报道量适中,且起伏不大,8月发布数量为348 篇,9月发布数量为245 篇,10月发布数量为173篇,11月发布数量为221篇。从整体来看,天山网这段时间的“乡村振兴”报道分布较为均衡,相差不大。
从报道体裁上来看,天山网这段时间的“乡村振兴”报道主要为消息和通讯两种体裁,消息简洁明了,通讯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这两种体裁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的典型人物的故事、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果,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等等,例如《蔬菜学研究生王敏:打好三张牌助农稳增收》这篇报道就讲述了阿克陶县恰尔隆镇党委副书记王敏是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蔬菜学专业知识为阿克陶县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从报道主题上来看,天山网在这段时间内的“乡村振兴”报道包括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主题、文化主题和生态主题等等。政治主题的报道主要就是“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解读报道,比如《【政策解读】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行应补尽补谁种粮,补贴谁》《【政策解读】帮扶政策持续护航让“振兴”落地生根——专家谈新疆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这类报道有助于受众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但天山网中的相关报道相对来说比较少。经济主题的报道较多,一是包括农村产业项目、乡村旅游、直播带货等在内的有关乡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报道,比如《“小馕饼”成为增收大产业》《搭上电商快车哈密瓜变身“新网红”》《沙漠边缘有个稻香村》等等,这些报道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新疆的乡村经济发展的故事;二是厕所改造、路灯安装、公路建设等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报道,比如《沙漠边缘筑路忙》《路灯亮人心暖》《厕所变了样生活更美好》等等。社会主题的报道主要包括快递进村、乡村文明建设、乡村法治等相关报道,比如《喀什地区:快递进村村民乐》《阿娃汉·吐拉甫:把党代会精神传递到每家每户》《法治引领文明风尚树起来》等等。文化主题的报道主要是关于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报道,比如《古老技艺精彩复现》《新疆刺绣技艺出新、桑皮纸生产“进园”、木器销售“上网”——传统工艺焕新机》《这里是新疆|昌吉: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等等。生态主题的报道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报道,比如《茫茫林海成金山银山》《植树造林添新绿呵护生态增活力》《绿水青山丨新疆和布克赛尔:野生动物入镜头》等等,这些报道展现了新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对于呼吁大家参与到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业中有重要的作用。
二、天山网“乡村振兴”报道的特点
(一)标题简洁生动,富有吸引力
一篇报道要吸引受众阅读,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起到传达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天山网有关“乡村振兴”报道的标题大部分都是简洁明了的单一型标题,让受众很容易从标题中获知该篇报道的最主要信息。比如《特色养殖打开致富门》《乡村振兴让农村消费市场充满生机》《新疆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92%》等新闻标题,就将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出来,便于读者阅读。另外,很多天山网“乡村振兴”相关报道的标题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而提升了标题的吸引力。比如《骆驼“转岗”敲开牧民致富门》,通过“转岗”一词,将骆驼拟人化了,生动有趣,有助于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两亿立方米水量为胡杨林“解渴”》《农民丰收丨新疆和布克赛尔:向日葵“笑”迎丰收》《阿尔金山保护区相册:藏羚羊和它的“朋友圈”》等等多篇报道也都采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天山网很多“乡村振兴”报道还很注重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比如《新疆阿勒泰:种一棵沙棘“结”三重效益》《吃上“旅游饭” 捧上“金饭碗”》《做特色帽子走致富路子》等等。
(二)报道多元化,引导受众认知
主流媒体有主动设置议题来影响受众想什么的功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天山网作为新疆的主流媒体,充分地发挥了这一功能。天山网“乡村振兴”的相关报道具有多元化的主题,以经济主题为主,但不仅包括经济主题,也包括政治主题、文化主题、社会主题、生态主题等等。这些报道从不同的角度为公众全面地呈现了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成果,有助于引导受众关注“乡村振兴”这一议题,并且全面地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使受众形成对“乡村振兴”的共识。
(三)态度积极正面,弘扬主旋律
天山网关于“乡村振兴”的报道多持正面的立场和积极的态度,向公众传达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引导受众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并拥护“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当中,为建设和发展农村做出贡献。报道中多用“好”“强”“新”“致富”“幸福”“丰收”“温暖”等正面词语,传达了积极肯定的情感态度。比如,《阔纳先拜巴扎村:“荷花经济”铺就致富路》这篇报道讲述了阔纳先拜巴扎村是如何在李英怀的带动下通过种荷花走上致富路的;《四宫村:紫色花海里的幸福密码》报道了四宫村通过种植薰衣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还有《轮台:发展蔬菜大棚强村富民》《抢抓农时忙不停田间地头气象新》《艾力夫妇“烹”出好日子》等等报道都通过正面词语表达了其对“乡村振兴”肯定支持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情感,这种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感染广大人民群众,激发他们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
(四)故事化报道,富有感染力
天山网“乡村振兴”相关报道多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新闻,这种方式让报道更有温度,更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比如,《办起“幸福之家农家乐” 艾麦提幸福路上越走越远》这篇报道讲述了莎车县叶尔羌街道加依铁热克村村民艾麦提·依米尼牙孜和阿依扎达木·吐尔孙夫妻俩办起“幸福之家农家乐”,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的故事,报道生动形象,报道的人物鲜活又接地气,具有可读性,富有感染力。除此之外,《买合木提·祖努:从低保户到“箱包王”》《“辣椒哥”种出红火日子》《“雕”出七彩幸福生活》等等都是故事化报道,它们讲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不同人物不同的致富故事,这些故事贴近读者,有助于读者接受。
三、天山网“乡村振兴”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报道形式传统,缺乏创新
天山网关于“乡村振兴”的报道形式比较传统,主要采用的是文字报道,也有部分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相较于文字报道,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更加直观生动,尤其是现在处于视觉传播时代,这两种报道形式更受受众喜爱。但是天山网“乡村振兴”相关报道对这两种报道形式的运用相对来说还比较欠缺,图片新闻主要为【图说新疆】系列,视频新闻主要为“这里是新疆”系列,其他报道里对图片和视频的运用相对较少。而且天山网“乡村振兴”相关报道在形式上也缺乏创新,基本上没有运用数据新闻、H5、Vlog 等时下比较受欢迎的新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报道的传播效果。
(二)对农民群体的报道不够
在“乡村振兴”的相关报道中,“三农”问题自然是报道的主要对象。但是天山网对于“乡村振兴”的报道较为关注农村和农业问题,以农村和农业为重点报道对象,对农民的报道相对来说较少。乡村振兴,主体在民,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天山网“乡村振兴”相关报道更多的是在报道新疆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而对于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的关注并不多。这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农民树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主力军意识和“乡村振兴,责无旁贷”的责任意识,更不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缺乏批评性报道视角
天山网关于“乡村振兴”的报道大多数为正面宣传报道,缺乏批评性报道视角。虽然正面报道对于引导受众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地方主流媒体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仅仅有正面报道也是不够的。地方主流媒体只有对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推动相关部门正视并且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天山网的问题导向意识需要增强,对于“三农”领域目前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以及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哪些阻碍等的报道不够。这不利于发挥天山网在“乡村振兴”议题上的舆论监督作用,也不利于其为乡村振兴助力。
四、地方主流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策略
(一)创新报道形式,提升内容质量
地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乡村振兴”议题时,既要注重内容质量,又要在报道形式上有所创新。首先在内容上要坚持创作优质内容,注重新闻的深度,对相关新闻进行深挖,将乡村建设进展、乡村经济发展成果、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农民幸福生活用新闻报道很好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其次在形式上,要增强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的报道,同时要运用更多新颖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报道,比如数据新闻、H5、Vlog 等等形式,这些形式相对来说没那么枯燥,能更加直观生动地将乡村建设的成果展现出来,也更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关注农民群体,加强与农民的交流
地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乡村振兴”议题时,要多关注农民群体,增加对农民群体的报道,讲述农民群体自己奋斗致富的故事。通过这些报道,让农民群体充分认识到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主动地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要深入乡村,增强与农民的交流,拉近与农民的距离,从而采集到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获知农民在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并将其通过新闻报道反馈出来,以此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三)增强问题导向意识,坚持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相统一
地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乡村振兴”相关议题时,要坚持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相统一。既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报道乡村建设成果等积极正面的内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也不能忽视对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报道,要主动地承担起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真实客观地反映民情民意,要增强问题导向意识,发现问题并揭露问题,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督促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结语
从发展新闻学的视角出发,地方主流媒体如何通过“乡村振兴”的相关报道促进国家社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地方主流媒体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国家社会发展,就要在进行“乡村振兴”相关报道时,创新报道形式,提升内容质量,关注农民群体,加强与农民的交流,增强问题导向意识,坚持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相统一,通过这些策略来引导社会各方主体投入到乡村建设当中,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