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王母住地名称辨析

2022-02-08吴晓东

跨世纪 2022年4期
关键词:龟山古音西王母

吴晓东

西王母住在哪里?文献有不同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六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西王母住在昆仑山,这种说法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一般说西王母在昆仑山上穴居。还有的说昆仑山上有一个瑶池,或称为王母池,所以也说西王母住在瑶池。第二种说法是玉山,这种说法见于《山海经·山经》。第三种说法是住在龟山,龟山也被称为蛇巫之山,这种说法见于《山海经·海内北经》《道藏》等文献。第四种说法是住在弇山,也称为崦嵫山,这种说法出现在《穆天子传》。第五种说法是住在少广,这种说法出现在《庄子·大宗师》中。第六种说法是住在阴山,这种说法在司马相如《大人赋》里有所提及。以下分别述之。

一、“昆仑”的语义

讨论昆仑这一居住地,需在确定“昆仑”的含义与演变的基础上进行。“昆仑”一词的含义,学者们已多有研究。

有学者从汉语出发来对“昆仑”一词进行解释。吕薇认为:“昆仑的本义是圆,因此,在汉语里面,凡是圆的东西,多半可以昆仑名之。比如:天。古人称天为穹隆,穹隆乃昆仑的音转……昆仑,由圆引申出完整、不可分离、原初、不开明、黑等词义。”[1]145-149

有学者认为昆仑一词译自外语。苏雪林认为“昆仑”一词当来自两河流域:“关于昆仑仙山之想象,不知始于何时,今日文献之约略可征者,惟有文化最早之两河流域,故吾人亦惟有姑定两河流域为昆仑之发源地。考西亚远古传说,即谓有一仙山曰Khursag Kurkura……中国之昆仑,古书皆作昆仑。说文谓昆为古浑切,仑卢昆切。以今日粤音读之,与Kurkura 相差不远,殆音译其后一字也。”[2]54凌纯声也认为昆仑文化源于两河流域,他在《中国的封禅与两河流域的昆仑文化》中说:“英文Ziggurat 法文为sigurat,据Dhorme 氏说sigurat 为名词,动词则为saqǎru或zaqǎru,其义为崇高……昆仑丘或昆仑墟的昆仑或为sigurat 和zaqǎru 两字中gurat 和qǎru 的二三音节的译音。”[3]凌纯声还在《昆仑山与西王母》中进一步认为昆仑即坛:“昆仑二字为Ziggurat 第二三两音节的译音,在中国语中又称坛……所以源于两河的昆仑,在中国则称坛,又可名曰封禅文化。”[4]421

有学者认为“昆仑”一词源于中国少数民族语。丁山认为:“火山为岳,羌人谓之‘昆仑’。”[5]490程发韧在《昆仑之谜读后感》中说:“昆仑一词,出于西戎,有崇高与玄黑二义……昆仑之发音为K.L,由喀啦(kara)一音之转,或作哈拉,蕃语黑也。”[6]536

在《昆仑神话意义的发明》中,杜而未也从语音出发,认为“昆仑”起源于比较早期的语言,提出昆仑一词与月亮有关:“《山海经》的昆仑是月山,毫无疑义。现在为更清楚起见,再证明昆仑的字义原指月亮。昆仑一词是远远超出中国地面的。今先把诸民族关于月亮的名称列出,然后做一比较。”[4]75他罗列了阿美语、排湾语、卑南语、藏语、彝语、爪哇语、苏门答腊语、马来语、波斯语等语言中“月亮”一词,并将这些词汇归为三类,认为第三类karon,hulan,hurano,kalau,koloa,kuling,ghurrah,kura,hulla,hilal,hallala,hulo,gilas,gelas,gilli,gilan,gillen,gille,gillei kunokuno,kira,korana 等是与“昆仑”音相似的一类:“昆仑的确也就是这一类字的译音。”[4]77

从人类的迁徙历史来看,杜而未的这一推论有一定道理。分子人类学通过对人类基因的测定得出结论,人类都是十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发展而来的。走出非洲后,人类首先来到两河流域,之后一支去向欧洲,另一支去向亚洲,从亚洲再继续迁移到澳洲、美洲等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世界的语言都是同源的,只是分化之后差异有大有小而已。目前湖南湘西苗语对月亮的称呼为[a]或[qea]①,也符合以上的这一规律,特别是与gelas②读音非常相似。不过,湘西苗语[qea]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不是双音节单纯词,其中[qe]是眼,[a]是月,两者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笔者认同“昆仑”一词与月亮有关,但其构成应该是类似湘西苗语的这种情况。这得从日、月这两个词的起源说起。

从众多语言研究的结果来看,在人类的早期,太阳与月亮都被视为人的眼睛,都以“眼”的原始音来统称,“眼”的原始音后来才演化为“日”“月”。宋金兰在《汉藏语“日”“月”语源考》中也提出日月源于“眼睛”一词:“汉语和藏缅语言的‘日’和‘月’均来源于‘眼睛’一词。”[7]眼,除了指动物的视觉器官之外,也指孔、窟窿,比如虫眼、泉眼,这或许是因为早期人们把眼睛视为脑袋上的两个窟窿,因此,“眼”与“窟窿”同义。“窟”③的上古音构拟为[khluːd]④,“窿”的上古音构拟为[ɡruːŋ],虽有少许差异,但再往前追溯,两者应该是同源的,因为[g]向[k][kh]演变是极为普遍的语音现象。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窟”保留前面的音[khu],“窿”保留后面的音,演变成[lu]或[loŋ]。因两者同源,延伸出的词义相同或相近,便组成双音节词“窟窿”。“昆仑”当是“窟窿”的另一种记音,“昆”上古音拟音为[kuːn],“仑”拟音为[run]。“眼”的声符“艮”目前读[ken],上古音构拟为[kɯːns],与“窟”音近。窟窿即眼,眼即日月,因此窟窿(昆仑)即日月。

“眼”具有窟、孔、洞的词义,而窟、孔、洞一般是圆形的,所以圆形的东西发音多与“昆仑”相似,或是“昆仑”的音变,比如骷颅(骷髅)、轱辘、葫芦、穹隆、穹庐、喉咙、苦。所以,如果我们把“昆”视为“眼”的意义保留,那么“仑”的词义可能就是“眼”引申出来的圆形的含义,即车轮的“轮”。

既然“昆仑”源于天之“眼”日月,那昆仑到底是日还是月呢?抑或日月都是?从语音演变逻辑上来看,两者都应该有联系,但实际上昆仑主要是指月亮。这或许是因为一些客观条件,比如太阳过于炎热,限制了人们去想象神仙在其上居住,即使日中也有三足乌的神话。但是传说月亮上有兔、蟾蜍、桂树、嫦娥、吴刚等,显然对月亮的想象要远远丰富于对太阳的想象,这不能不说是月亮的温度更满足人们对居住的想象,这或许是昆仑最终发展到仅指月亮的主要原因。当然,早期对月昆仑的想象与后期对月宫的想象早就分道扬镳了。

其实古文献中也保留有昆仑与日月有关联的痕迹。《淮南子·地形训》云:“昆仑华丘在其东南方,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桃、甘楂、甘华,百果所生。”[8]47整个句子叙述了方位以及“爰有”的东西,这里的“昆仑华丘”显然是单一地名,可见昆仑被称为华丘。华,乃是指日月光华,这一称呼的遗留其实透露了昆仑与日月的关系。晋郭璞《山海经图赞》“昆仑丘”条云:“昆仑月精,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姥之宇,嵥然中峙,号曰天柱。”⑤这里把昆仑说成是月精,则体现了昆仑与月亮的关系。

综上,眼即窟窿,窟窿即昆仑,天眼是日月,昆仑也就是日月,加上客观条件的限制,昆仑最终仅指月亮。

二、昆仑的转化与西王母名称的来源

月亮是天空中的固体,这个固体在古人眼里,也只能是由类似于人类生活的大地之石头土壤组成。既然是一堆石头土壤,那自然很容易被想象为一座山,一座叫眼(窟)的山,一座叫昆仑(窟窿)的山。而这座悬挂在空中的昆仑山,慢慢地为后人所不理解,逐渐附会到现实中的某座高山,完成了其由神话昆仑到实际昆仑的转化。

虽然想象中的空中神话昆仑“落地”了,但是依然保留了“悬圃”的特征。所谓“悬圃”,也就是一个悬在空中的园圃。从地面远望夜空中的月亮,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些阴影,似乎有花草树木,人们很容易将月亮想象为一个园圃,这个园圃因悬挂在空中,于是称之为“悬圃”。《楚辞·天问》云:“昆仑县圃,其尻安在?”[9]119“县”即“悬”,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问昆仑这个悬在空中的园圃,它的托柱在哪里。也有的版本是“其凥安在”,“凥”是古“居”字,是位置的意思,整个句子则可理解为:昆仑这个悬在空中的园圃,它在哪里呢?

昆仑的原型是月亮,而西王母的原型也是月亮,她最初的神格是月神。研究西王母,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中东母、西母的记载,如下:

己酉卜,贞,燎于东母,九牛。(《甲骨文合集》⑥14337)(以下简称《合集》)

贞,燎于东母,三牛。(《合集》14339)

贞,燎于东母,三豕。(《合集》14340)

贞,□□于西母,酒豕。(《合集》14345)

壬申卜,贞,侑于东母、西母若。(《合集》14335)

这里的西母当是后世的西王母。郭璞《山海经图赞·不死树赞》云:“请药西姥,焉得如羿。”[10]286从“请药”这一描述来看,这里的“西姥”就指西王母,“姥”即母。这与后世的一些诗词也能相互印证,唐代史浩《采莲·延遍》:“西母楼阁,玉阙瑶池。”[11]3167宋代赵顼的《瑶台第一层》:“西母池边宴罢,赠南枝、步玉霄。”[12]390西母与东母的对立,以及受到古人的祭祀,自然使学者们联想到月亮与太阳,比如陈梦家以《礼记》中的“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为依据,推测东母为太阳神,即东皇,西母为月亮神,即西皇[13]574。

至于为何太阳神与月亮神会被称为东母、西母,这是出于文字通假的原因。上文已经言明,古人将日月都称为眼,而汉语的“眼”的原始音后来发展为“目”,当“目”与“母”语音相同的时候,古人便将东边的太阳神(东目)记录为东母,将西边的月亮神(西目)记录为西母。正因为西王母的原型是月亮,其最初的神格便是月神,所以西王母才拥有不死药。不死药观念的产生就是因为月相有圆缺的变化,这种变化类似于死而复活,使古人认为月神拥有不死药。

三、西王母住地名称分析

西王母是月神,而昆仑又是指月亮,西王母自然居住在昆仑之上,成为昆仑的主人。《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14]466当然,这里的昆仑已经由神话昆仑转化为现实昆仑,古人已经将昆仑附会到现实中的某一山峦。

文献不仅说西王母住在昆仑,还强调是穴居。为什么强调西王母在昆仑山上是穴居?学者们不是很重视这个问题,只是很自然地以为这是一种原始状态。但这很难解释为什么关于神穴居的描述只出现在西王母身上。上文论证了昆仑一词来源于“眼”,而眼具有洞、窟窿的含义,西王母住在昆仑,也就是住在窟窿里,住在窟窿,自然是穴居。

西王母穴居的观念一直得到继承,后世许多地方的人都把当地的某一个洞穴附会为西王母石室。郝懿行在注释《山海经》“昆仑之丘”时言:“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15]34《晋书·张轨传》:“酒泉南山,即昆仑山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16]1074《水经注·河水》:“南有湟水,出塞外,东径西王母石室、石釜、西海、盐池北。”[17]25

我们再来分析西王母的住地玉山。《山海经·西次三经》里明确说西王母住在玉山: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15]36

关于西王母为什么住在玉山,大多学者认为这与昆仑玉石有关。众所周知,目前西部区域的昆仑山是一个产玉的地方,昆仑玉非常著名,所以学者们认为这里的玉山即昆仑山。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山海经·五藏山经》在描述山的时候往往会说这山有什么矿藏,然《山海经·西次三经》里虽说西王母住在玉山,却没有一字半句提及玉山有玉,甚为蹊跷。所以,笔者认为,此名称并非因为有玉才称为玉山,就像玉皇大帝并非因为他掌管玉才称为玉皇一样。这一称呼的来源,依然与日、月有关。

西王母在后世被称为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的丈夫叫玉帝,或玉皇大帝。此“玉”当与日月的原始音有关。玉帝的前身是东皇太一,东皇与西皇对应,即日与月的对应。西皇为西王母,为月。东皇为日,东皇太一的太阳神格已为许多学者所论及,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知,“玉”是“一”的音变。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有一个共同的语音来源,这说明第一人称余(yu)、予(yu)、台(yi)是有一个共同的语音来源的,也就是说,yu 与yi 是有共同语音来源的。上文已经论证过日、月名称源于“眼”的原始音,那么,yu 与yi 也当源于此原始音。由此可见,西王母住在玉山,其名称也当由于语音所致,而不是因为此山有玉。最早的时候,日月不分,“玉”既可指称太阳也可指称月亮,所以“玉”既成了以太阳为原型的玉皇大帝的名称,又成了月神西王母住地玉山的名称。

再来看龟山(蛇巫之山)。还有一种说法是西王母住在龟山,因此西王母也被称为龟母:

西王母以开皇元年正月上寅之日,乘虚泛灵,逸遨九霄,静斋龟山,上登自然流精紫阙、金华琼堂,游观北窗,朝礼玄文,瞻崖思灵,心想上真。[18]177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的龟山与蛇巫之山是同一座山: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15]168

如今看到的“海内四经”综合了不同版本,因此文中有“一曰”的说法,“一曰龟山”即另一个版本把“蛇巫之山”说成是龟山。

有学者认为龟山与西王母的关联是在六朝时期:“以‘龟’为山名,在道教以前已然存在,但其得名之缘起大多不可考。惟六朝上清经派其创造的龟山有明确的诠释,并将西王母与龟山相结合,形成上清经派特有的龟母说。”[19]这等于认为,之所以说西王母住在龟山,是六朝上清经派的撮合之作。这只能说是根据文献记载得出的结论,但从语音来分析,龟山之说与日月是有关联的,有其产生的语音依据。

“眼”的声旁“艮”上古音构拟为[kɯːns],而“龟”上古音构拟为[kwɯ],两者十分接近。上文已经证明,日月的语音是由“眼”演变过来的,因此可以说,“龟”的古音曾经与日月古音相同或近似。正因为如此,龟山也就成了昆仑山的另一种称呼。这从龟、圭的读音也能得到佐证,圭上古音构拟为[kweː],与龟的上古音构拟[kwɯ]很接近,而且龟、圭目前同音,“圭”因为与“月”同音,才导致了古人传说月亮上有桂树、有蛙。桂、蛙都是以“圭”为声旁的字。簋,目前读gui,其古音当与“艮”有关,即与“眼”有关。另外,“遗”目前读yi,但其声旁读gui,这也说明yi 与gui 可以互变。上文说了,yi 指日月,所以gui 也可以是日月的意思。龟山就是昆仑山,只不过由于文字的不同,导致后人不明其义,认为是两座不同的山,但依然保留很多与昆仑山相同的元素。《云笈七签》卷八《三洞经教部·释九灵太妙龟山元箓》载:“龟山在天西北角,周回四千万里,高与玉清连界,西王母所封也。”[20]150说的就是龟山的地理位置在西北,与昆仑山一样。

龟山也叫蛇巫之山,“蛇”是个多音字,可读she,也可读yi,如委蛇,读weiyi。《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而yi是某些地区“日”的称呼,比如山东烟台等地就把太阳叫yi。蛇,其声符为它,“蛇”与“它”的上古音拟音均为[haːl]或[lal],同属汉藏语系的苗语湘西方言“月亮”一词依然叫[a],可见“蛇”与“月”在语音上原来很接近,这可佐证“蛇”音原来与日月的音关系密切。“巫”上古音拟音为[ma],此音与西王母的“母”同源。另外,“巫”与“吾”目前同音,而“吾”与“我wo”同语源,所以蛇巫即yi-wo,也就是羲和、羲娲,是日月的意思。

再来看弇山(弇兹山、崦嵫山)。关于西王母居于弇山,《穆天子传》卷三云:

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名)曰西王母之山。[21]6

弇山也叫弇兹山,“弇兹”即《离骚》中的“崦嵫”,《楚辞·离骚》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22]22崦嵫是传说中日落之山。

弇山之“弇”,上古音构拟为[kɯːm],“眼”的声旁“艮”上古音构拟为[kɯːns]。日月名称由“眼”演变而来,可见弇山也可以解释为日月山。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23]57

少广,西极山名也。王母太阴之精也,豹尾虎齿,善笑。舜时,王母遣使献玉环。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常坐西方少广之山,不复生死,故莫知始终也。[24]89

时有神人西王母者,大阴之精,天帝之女,人身虎首豹尾,蓬头戴胜,颢熊白首,善啸,石城金台而穴居,坐于少广山。有三青鸟常取食。此神人西王母慕黄帝之德,乘白鹿来献白玉环。[25]11

关于西王母住阴山,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云:

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26]1137

少广之“广”,上古音拟为[ŋamʔ],嫦娥之“娥”的上古音拟为[ŋaːlʔ],两者十分接近。嫦娥之“娥”源于月的语音演变,“月”的上古音为[ŋod],因此少广之“广”当与月有关。广的繁体字“廣”以黄为音符,黄、皇同音,与光同源,所以,少广与太皇可以说是一种对应的称呼。《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26]125古“泰”“太”字通,“泰皇”即太皇、太广。一开始日月语音未分,以方位的东、西别之,比如东目(母)、西目(母),或以太、少别之,如太昊、少昊。以此推之,少广可能是类似称呼的遗留,即以太广(皇)称呼太阳,以少广(皇)称呼月亮。西王母为月亮神,自然“坐乎少广”。《南华真经注疏》说少广是“西极山名也”,是极为正确的,而且说“王母太阴之精也”,显然是把西王母视为月神,月神住在西方,合乎想象。

至于阴山,只是因为古人对日、月的阴阳性质区分。一般认为太阳是阳,月亮是阴。西王母是月亮神、太阴神,正如上文所引的“王母太阴之精也”,“时有神人西王母者,大阴之精”。所以,西王母所居住的山理所当然就为阴山,而不是阳山。

综上所述,无论文献上记载西王母居住在昆仑,还是玉山、龟山、蛇巫之山、弇山,还是少广,都是由于日月名称的演变所致。至于阴山这一名称,则是古人将日月区分为阴阳,西王母为太阴神,故居住于阴山。

注释

①本文标音时加括号[ ]的为国际音标。②本文标音时不加[ ]的为汉语拼音或其他拼音文字。③从语音上看,窟[khluːd]与孔[khloːŋʔ]这两个词当是同源,虽然上古音构拟已出现一点差异,但再往上追溯,应该是同一个音分化而来的。④本文的上古音构拟均采用郑张尚芳的构拟,请参考汉典,https://www.zdic.net/。⑤详见张溥编:《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卷五十七晋郭璞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39 页。⑥参考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猜你喜欢

龟山古音西王母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韵补正》“不合者”研究
白龟山水库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落霞(外一首)
白龟山水库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研究
几多故事在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