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分享,见证与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的实践与思考
2022-02-08刘青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
●刘青华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 130024)
有则寓言故事,母亲和小孩,在退潮后的沙滩上散步。小孩看见许多被海浪冲上的小鱼,他一次次低头、弯腰、捡拾、小跑,将搁浅的小鱼一条条丢回大海。母亲说,孩子,你救不了所有小鱼,累着了自己却没有多大的意义。小孩回答,每一条被扔回大海后获救的小鱼在乎,那是它们各自全部且真实的生命,这就是意义。
捡鱼如此,阅读推广亦如此。小孩如此,图书馆员亦应如此。
1 项目开展背景
“净月·阅读分享会”(以下简称“阅读分享会”或“分享会”)由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净月校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小组从2019年开始策划与组织实施,活动采取线下现场参与、定期举办图书或主题分享与交流等形式,是以培育、养成、提升和开阔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视野为目标的一项大学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经过不断的探索、迭代优化与实践,活动现已培育形成为有一定的特色和知名度、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阅读推广项目。此案例曾获得“2019—2020吉林省图书馆行业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2021年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与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案例”一等奖,项目的主要策划、组织与分享者刘青华研究馆员也因此获得吉林省图书馆学会所评“2020年度最佳阅读推广人”荣誉。
笔者认为,“净月·阅读分享会”的策划与开展,与社会、学校、个人有着紧密的关系。
1.1 国家层面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倡议,加大实施力度,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具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可借鉴的、可复制的阅读推广案例,涌现出许多有情怀、有成效、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既激励着图书馆人,也鞭策着图书馆人。
1.2 学校层面
作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的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一直积极配合学校建设“书香校园”,并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品牌,如净月校区图书馆的“方册精粹”品牌(经典与好书推广)、“书随影行”[1]品牌(多种媒体与内容的融合尝试)。东北师大建有两个校区,即自由校区(也称主校区)和净月校区,两校区学生数量大体相当,但校区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因发展定位与经费所限),净月校区图书馆(下简称“净月馆”)馆员不足全馆总人数的1/6,活动经费也很有限。如何在一个远离主校区的校园打造出有影响力、有师生参与度、能持续发展的阅读推广项目与品牌,对于图书馆来说,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更成为一种追求。
1.3 个人层面
笔者本人作为“净月·阅读分享会”的主要倡导与策划、组织者,2019年因学校换届从副馆长岗调整到净月馆参考咨询岗,由于对阅读和阅读推广一贯抱有理性、热爱和激情,故试图沉下心来,欲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坚持,打造一个在净月校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笔者既作为一名普通馆员认真工作;又作为硕士生导师在图情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中,多次讲授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实践,并进行案例分析;同时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以下简称“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接受过中图学会的培训并获得“阅读推广人”资质证书,在省内外线上线下多次做与“阅读与阅读推广”主题相关的报告,进行阅读分享。例如,2019—2021年,笔者作为报告人参加了阅读分享与推广活动近30场、作为策划组织和主持人参加的阅读分享与推广活动共33场。一种“阅读推广人”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促使笔者积极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之中。另外,这也是对“人文净月”理念追求的一种努力尝试与坚持①。
2 主要内容
2.1 活动主旨
“净月·阅读分享会”主要有两个较为常用的活动标语或口号,一为“阅读分享 见证成长”(主),一为“我阅读 我分享 我成长”(副)。对活动标语的内涵进行较为准确的表述是:在个人阅读或共同阅读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收获,阅读是输入,分享是输出;通过分享会方式,既见证阅读推广活动本身的成长,也见证参与者的成长,活动的迭代与进化、参与者的点滴成长是值得、应该和可以被见证、被记录的。
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彰显着国家主流观念和图书馆以及个人的价值。如前所述,此活动践行知行合一、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彰显图书馆价值、提升图书馆地位,体现馆员专业素养、展现馆员专业情怀;培养在校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其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开拓其阅读视野。
2.2 活动形式
“净月·阅读分享会”是一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它以线下活动为主、线上活动为辅。以馆内举办为主,馆外举办为辅。以东北师大校内教师/学者/馆员的分享为主,现场参与者的交流为辅,并逐步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校外学者与本校学生成为分享者。此项活动设计为每月开展三期主题(或图书)分享,然后进行一期互动交流,并策划实施全部由学生参与的“共读与分享”活动。以上设计在实际运作中有所变化与改进。
2.3 主题分享
从2009年6月正式以“净月·阅读分享会”之名开始,至2021年结束,现已举办了40期阅读分享活动。活动的主题多样,有某些经典作品的共读与分享,例如,经典@共读《书于竹帛》《儒林外史》、“在善与恶边际摇摆的人性”@共读《路西法效应》、 “文本与支点”@共读《百年孤独》、“我是谁我在何处”@共读《尘埃落定》、“因陀罗之网”@共读《维来尔的帽子》等。有某一作者的共读与分享,例如,“我为人间送小温”@共读《汪曾祺散文全集》、“当我们谈论村上春树我们在谈论什么”@村上春树作品共读、“学习如何学习”@共读万维钢等。有某一主题图书的共读,例如,“乡·土· 人·情”@理解费孝通、“阅读时光播种时光”@“时光管理”系列图书共读、“探寻内心深处的小确幸”@绘本阅读等。有与阅读相关的交流与参观活动,例如,“楮墨芸香 华夏纸韵”@特藏文献参观活动、“春风遍吻书卷 小室静候少年”@阅读交流活动、“以我们的漫谈告别阅读分享2021”等。还有专门分享阅读与写作、笔记与工具等的活动,例如“阅读,一剂世界的解药”“今夜,以故事讲述阅读”、从卡片写作法到“三意”写作观、“阅读中的信息素养”、思维导图与阅读笔记等。这40期分享活动大多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可以查询浏览。
2.4 宣传方式
第一,通过学校企业微信公众号发布每期活动信息,通过师生自媒体、校内海报张贴、口口相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建有阅读爱好者与参与者的微信群进行分享与讨论。第二,设计与印制活动海报。阅读推广小组成员中有一位是平面设计专业馆员,每期制作的海报都很精美,活动既将其作为宣传海报,也将其作为艺术品印制为明信片(即每期活动都有海报的同款版明信片),或将其用作读者参加活动的小礼物。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又设计定制了纪念徽章,参加规定次数即可获赠一枚。第三,邀请的分享嘉宾,也会获赠一张印制的高品质A4版海报,以供嘉宾保存纪念。同时邀请嘉宾在当期海报上签名(如交流活动则全体参与者签名),签名版的“原始海报”将在定期举办的阅读分享会海报展上展出。现已举办两期,“2019—2020净月·阅读分享会海报双年展”和“净月·阅读分享会2021主题回顾展”。活动策划为“年度展”,未来将持续进行,既有回顾,又有宣传之效,目的是产生更为持续的影响。
2.5 活动组织
图书与主题分享者(主讲人)的选择与邀请,是“阅读分享会”难度最大的挑战。但阅读推广小组以个人情谊、专业情怀、公益精神为切入点,打开局面,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馆员和学生有意愿或已经参与进来。
分享书目的选取和馆藏文献资源的提供,则尝试寻求社会赞助。对于文献资源的保存,高校图书馆相对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为了保证分享会现场的用书,则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接受社会赞助图书等,减轻了活动主办的压力。
分享会现场组织,已有一定经验,尤其是如何发挥学生社团、阅读推广学生大使的作用等方面。
活动精美海报的设计、明信片礼物的印制、活动徽章的定制,已成较好口碑,在学生中进行传播。
“阅读推广学生大使(学生助理)”的招聘、培训,也已成功开展并形成经验,海报设计与新媒体宣传也有了学生团队的参与。
2.6 合作机构与场地环境
由于自身经费极少甚至时有断炊少粮之忧,所以分享会活动从第一期开始,策划者就积极寻求合作。现已合作过的机构与社团或赞助与合作过的公司有:北京当当网公司、北京超星公司、净月校内书店“乐读书社”;校内学生社团:东师逗号文学社等。
场地环境方面,第一,活动主要是在净月馆“微格创新与阅读空间”举行,但将逐步或已走出图书馆,如已在传媒科学学院报告厅举办。第二,为阅读分享会专门配备SEEWO一体机/86寸互动智能电视系统,取代了投影仪的使用,更便捷,效果更佳。第三,装修有大面积便于书写的白板、阅读主题文献展示的书架、活动海报张贴的软木墙面,互动效果更好。第四,配备美观舒适、便于组合、可移动的桌椅。在活动中根据参与者的多少,随时调整。第五,有现场活动可容纳30~70人的中小空间,也有可容纳110人左右的较大型空间(数字学习空间),空间的更换方便,无缝解决了一些因参与者人数“超预期”的场次困境。活动实践表明,相对固定的活动空间和舒适、轻松的环境,对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影响。
3 过程、成效与影响
3.1 活动策划与实施的历程回顾
“净月·阅读分享会”是笔者与阅读推广小组成员在2019年开始的多次阅读分享与阅读推广的阅读推广活动报告与活动中,逐渐探索与慢慢尝试,主动设计并不断实践和调整、迭代与进化而形成的,下一步工作的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2019年笔者在个人的业务转型思考中,自我定位为“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参考咨询馆员和阅读推广人”,并力图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去创造品牌和拓展自身,体现专业价值和彰显专业情怀,即“一个人的@经典共读”(对图情专业的贡献)、“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岗位职责与专业技能)、“一个人的@阅读推广”(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2019年后,笔者在省内外与校内外进行近30场次“阅读与阅读推广”的报告与分享,并尝试以“经典共读”“阅读分享会”方式开展活动,分享了多个主题:中国纸与印刷文化史、书于竹帛、用阅读对抗孤独、用阅读享受孤独、阅读与推广、“盲”与“元”的阅读姿势、“花开无声 读书有痕”、阅读与成长、阅读与专业发展、阅读中的文本与支点、阅读推广服务实践、日见亦思——阅读为什么、阅读的感悟等。这些报告与分享既锻炼了自己的现场分享能力、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又吸引与凝聚了一批阅读爱好者,还帮助了一批对阅读认识不足或兴趣缺乏者,并最终“催生”了“净月·阅读分享会”。
当认识到“阅读分享会”是一种活动,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有志同道合的阅读推广人同行之后,笔者开始认真思考和找寻“阅读分享人”(此项极为重要却又相对困难)。寻找首先从身边的朋友开始,大学校园的优势之一在于有知识有文化能分享的教职员工数量较多,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减负”,刚开始对分享的主题与所选图书不做过高要求,不做学术报告式的对研究前沿与系统性要求,先从阅读本身、文本本身、读物本身、分享者本身出发。这一步的设计,对标与借鉴的是前些年国内外流行的“真人图书馆”模式:既是阅读一本书、一个主题,也是阅读一个人。然后,为了“减负”,我们还有意在本校附中、附小教师中寻找分享者(实践结果非常成功,读者参与度很高,反馈效果很好);分享者也有部分是从校内教师(含图书馆员)扩展到校外人员,再有意识地遴选学生分享者(也非常成功,并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因为经费原因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我们正策划与商谈招募“阅读分享合伙人”(公益特点、无报酬方式),现已有多位教授加入。对“阅读推广学生大使”“阅读分享会学生助理”的招聘与培养工作,进展也较顺利。
3.2 成效与影响
如前所述,“净月·阅读分享会”的策划人与活动案例能获得的一些荣誉,是活动得到认可和取得成效的证明。“净月·阅读分享会”拥有固定的分享场地、精美的海报设计,加之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从而在校内有一定的知名度。2021上半年开始,东北师大党委统战部也正式提出与“净月·阅读分享会”合作,授权我们每年为统战部做3~5场“东北师范大学党外专家大讲堂”活动(2021年完成两场);民盟东北师大委员会也商定以合作方式联合创办“东师民盟·阅读分享月”品牌活动(因笔者为民盟盟员),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社科处商讨如何促进学校青年学术教师与分享会合作,在此品牌下进行学术分享与阅读交流。也有领导建议图书馆将本阅读推广活动移植与复制到本部校区,真正为建设“书香校园”做更多贡献,其可行性方案在酝酿之中。
最令我们感动的还是那些“净月·阅读分享会”的参与者,许多读者(包括校内外教师及其孩子)始终热情参加。有的学生在分享漫谈中、给我们的微信留言中、发给我们的邮件中纷纷表示,阅读分享会是他们眼中的“净月之光”,给了他们“太多抽离的、美好的、后来能够反复回味的时光”,是他们“大学生活里独特的注脚”、是对他们“成长发出的邀请”。有一位教师说,“阅读分享会是让我从泥泞的生活琐碎中抬头仰望的星空,让我感怀曾经的梦想”。我们觉得,因为有学生们的真正热爱与改变的渴求,让我们净月阅读推广小组有了更大的动力继续坚持和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笔者作为主持人在每次分享会的开场白与结束总结时,总会提出一个问题:“今天的阅读分享,你是否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或提出一句思考的忠告:“听他人的分享,永远无法真正替代我们自己的阅读。”毕竟活动的初心是让学生们爱上阅读,坚持阅读。
而这些活动的成效与影响,是无法通过案例总结的文字来充分体现的,有一句话可以表述这种感觉,那就是“花开无声,阅读有痕”!
4 分析与总结
4.1 打造阅读推广团队
“净月·阅读分享会”主要由“东师大净月馆阅读推广小组”设计与实施,小组主要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净月校区的主管副馆长(于浪川)、参考咨询部、学习中心和办公室(净月校区的所有部门)馆员,组成了一个长期的、有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的馆员团队。核心团队是活动策划与主持刘青华、海报设计与制作牟川、读者宣传与组织迟雨辰的三人组。
4.2 设计与印制精美海报和明信片
活动每期的海报和明信片,都由三人组中的视觉传达专业硕士牟川设计,同期同款。明信片用于活动现场的小礼物发放,成为活动纪念品被活动参与者收藏,得到很好的评价与反馈;接着我们又尝试明信片 “盲盒式”励志文字的设计;再后来,设计与定制了“净月·阅读分享会”金属logo徽章,读者参加活动达一定次数即可获得徽章。主题分享海报有分享人的签名,读者交流会海报有全体参与者的签名,我们会保留每期现场A4版海报读者签名版。这些留存的原件,都将在年度海报展中展出(已成功举办2019—2020海报双年展、2021主题回顾展)。
4.3 培育与打造品牌
从活动第一期开始,就按打造阅读推广精品的要求去设计和实施,注重长期影响,不求一时之成效,但求“长期主义”的好影响。以口碑的传播与效应发挥较长期作用。经过两年多共计40期活动的检验,我们感受到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最初的预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初心未改,效果也终将不负团队。
4.4 坚持初心不变
本着为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播撒阅读种子、推动社会化阅读的宗旨,坚持体现图书馆服务与活动的公益性,我们在邀请主题分享学者(教师)时,所花费用很少,分享者对能参加此项活动所得到的“荣誉感”和“认可度”越来越看中。同时我们不断发掘优秀的学生分享者,并已成功举行了4场分享会,分享会类似于由读者组队领读,然后推广为更多学生参加的共读,最后举行阅读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我阅读,我分享,我成长”。深圳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对我们的分享会活动有借鉴作用[2]。
4.5 注重活动可行性
各学科专业背景的学者(教师/馆员),都可以从一本书作为切入点(也要求“必须”以一本书为出发点分享),让参与者领悟“共读”或“我读”的心得。对于活动参与者的宣传与聚集,建微信大群只做宣传,建小群则聚焦核心参与者和真正的有兴趣者,有效保证了每期活动的基本人数,效果很好。在预定活动中,如果原定分享者临时无法参加,阅读推广人(馆员)自己能“冲”上去,确保活动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提前邀请与预约分享者,最长有提前两年预约者。已分享过的教师或学者,商谈下年度邀请能再做一场,由此不断积累分享者,保证了活动数量的稳定性。重要经验:活动策划人与组织者,最好能够成为“最佳第六人”(NBA术语,即最佳替补),随时以一个优秀的分享者出现在分享活动中。
4.6 主题培育与影响
学者、馆员的分享,有的主题因为分享效果很好,可被市内其他图书馆邀请做同一主题的分享(有成功案例多次)。主校区师生期望能复制本阅读分享活动(让人感动的是有学生始终坚持从主校区到净月校区参加活动)。
4.7 培育阅读参与群体
本活动的真正目标在于打造长期、自主、互助、成长的阅读团队,所以非常注重线下非主题式阅读座谈与分享会。阅读分享主要让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准备与分享:机缘@读一本书、关联@过往经验、新知@感悟之语与案例、建议@PPT方式(10页左右),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分享发言十分踊跃。
在“以我们的漫谈告别阅读分享2021”这次分享交流中,许多学生表达了自己参加阅读分享会的成长心得,比如“过去是在读教材而非读书”“更好地理解了真实的世界”“提醒自己还有另一个世界”、阅读让我感到“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认识世界有了不同的视角”、对人间有了“同理性”、阅读与阅读分享会让人重新认识了“可能性”与“可选择性”等等,也有学生提到,阅读分享会就像是车前行中动力之源的“燃油”,来坐一坐听一听分享一下,既提升了自己又享受了整个过程。
5 现存问题与活动感悟
(1)活动时间。分享会的举办时间,是在先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的。因各时间段均无法满足所有爱好者的需求,最后取最大公约数,牺牲馆员休息时间,确定在每周五晚上,有部分场次尝试在周六、周日举行(预计未来将越来越多)。
(2)本阅读分享活动,现暂限净月校区。主校区的师生与某些领导对活动也有需求、请求与要求,但调配资源需要人财物的支持,更关键的是活动组织者与主持人的选取与坚守。
(3)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走出图书馆。2021春季学期的“一张宋版纸的前世今生@百字曾巩《局事帖》”主题分享后,组织了“楮墨芸香 文明记忆@东北师大特藏文献参观活动”。2022春季学期拟策划在“东北民俗与历史”主题分享后,组织参观东北民俗博物馆;策划在“远古密码@中华秋沙鸭的生态故事”主题分享后,组织参观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再逐步扩展到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等;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从书籍和图书馆走向博物馆、走向文化遗产、走向大自然;另策划组织阅读分享交流评比等活动。
(4)分享人的非“东师大化”。阅读分享人如何邀请与扩展到更多的校外学者和专家,仍需尝试和策划。
(5)阅读中的信息素养。如何在开场白、总结语、分享案例与主题中,加入图情专业的信息素养内容,有过几次尝试,但仍需扩大。
(6)活动已举办近三年,对本阅读分享活动的评估研究,需要认真地进行思考与准备,同时本活动的初心是让不喜欢阅读的人喜欢上阅读,慢慢却发展成了喜欢阅读的师生们的定期“聚会”(尽管每次新加入者的比例越来越大,但这种趋势却是很明显的),如何更好地坚持初心,也是要在未来加以重视的。
6 结语
我国著名的阅读推广理论研究者范并思教授,其学术文章和学术报告有两个观点深深地影响了本阅读推广活动[3]。其一,阅读推广是“一项活动”(范教授多次在学术报告中提及全球“图书馆服务活动化”状况)。两年多的阅读推广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定位为一项活动时,以“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其策划、组织与实施,经费、场地、人员、绩效和社会影响评估等,与图书馆普通业务工作有很大不同。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经费预算的特殊性,对“活动”类经费申请与批准的难度较大。其二,阅读推广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理念导向”。范教授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需要接受图书馆学理论和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指导与检验,才能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人应秉承科学精神和专业理念开展阅读推广,才能使阅读推广沿着科学、专业、高效的道路前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如何找寻与对焦于阅读推广需要面向的特殊人群、阅读推广时资源使用的公平与合理性、阅读推广服务的价值中立或读者阅读权利的尊重,这些确实是我们遇到的现实问题。
阅读推广需要理论的指导,要了解真实困境(如本案例是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就有读者的不同、经费支持的不同),也需要直面问题,勇敢尝试与努力前行。正如笔者多年前在博客上写下的一段话:“它们(图书馆学理论与理念关怀)就像是图林人士职业旅途中的一座大山,现在它屹立在你的面前,你可以不跨越而选择绕行,但从此你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
阅读推广,就在那里。作为图书馆员的我们,既需要正视,又不必绕行!
注释:
①笔者担任副馆长主管净月校区馆时,有一个“美丽净月,人文净月,智慧净月”的理念与发展目标。但毕竟“美丽”之于馆舍,需要经费的支持、空间的改造与环境的美化;“智慧”之于净月馆,需要设备与技术、人才,背后依然是经费的支持。馆员有时做事,亦如斯多葛学派核心理念:我们应该认识并区分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和无法掌控的事情,并努力做好能够做好的事情。所以我想“人文”还是可以在经费支持较少的情况下能够、也值得去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