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与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2-08

技术与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审计工作部门

蒲 亚

(西南财经大学财务处,四川 成都 611130)

0 引言

高校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业务关联非常紧密。财务部门是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学校的经济活动。主要任务包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依法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合理编制学校预算,科学使用学校资源,严格审核各项支出,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及时提供财务信息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审计部门是经学校授权,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对学校范围内各类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及学校范围内各类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进行监督的行政部门。

近年来,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逐年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逐年下降,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严格要求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为此高校必须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财务治理,高校应该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思考谋划、整体推进。

1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与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业务分工不合理

目前针对一些新开展的业务,高校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业务分工还不够明确。如近年来一直强调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大部分高校仍然由财务部门来统筹开展,审计部门并不介入。而与此同时,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执行工作也由财务部门完成。这就造成了3个环节都由一个部门完成,财务部门既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又做绩效评价,没有审计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督,容易出现评价结果不够客观、科学的情况。

另外,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很多高校也是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同时财务部门又负责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牵头设立各类财务相关规章制度,这样很难保证内部控制自评工作的公正客观,很难发现和解决问题。

1.2 部门间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

高校的审计部门对于各类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往往没有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长效工作机制。由于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校内其他单位都是高校的内部机构,往往存在因为顾及情面而不愿意提出问题,审计工作难以保持独立性。审计工作大部分只是对会计凭证的审计,只能找出部分支出的问题,对于财务部门的其他环节,如部门预算、部门决算、校内预算等,没有发挥监督作用,而这些业务,恰恰是最关键,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

高校预算工作主要包括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部门预算以及学校内部的校内预算,部分高校预算的编制流程由财务处协同其他校内二级单位完成,编制完成后未经审计部门审核预算分配及编制的合理性。对于高校决算工作,自2019年高校开始实行政府会计以来,高校决算工作主要包括部门决算和财务报告两部分,部门决算是以预算会计为基础,财务报告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比以前的决算工作更为复杂。决算报表的编制也基本由高校财务部门完成,审计部门没有对最终报送的报表及报告进行审核,对于报表是否与会计账簿相符,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当年的财务情况没有验证。审计部门在高校预算、决算工作环节中的缺失,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高校财务部门在工作中的风险点,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无法得到验证。

1.3 部门间协作机制不完善

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虽然是两个独立的部门,但是在工作中可以相互协作的地方很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两个部门工作上的协同联系并不多,尤其是在发现违规问题的处理上,没有建立完善的协同机制。例如财务部门在报销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可疑风险点,可以交由审计部分给予辨认、指导;对于审计检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财务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进行整改;对于涉及违规问题的教职工,两个部门没有协同建立惩处机制,往往只是对教职工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退回资金作为处罚,处罚力度不足。

财务部门在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对报销材料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然而对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往往无法验证,特别是涉及到多笔报销的情况,往往不是由同一名会计人员处理,而是分散在几名会计人员手中,还可能间隔一定时间,所以单凭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会很难发现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发现可疑的风险点,并进行排查,将审计工作常态化、日常化,才更容易找准问题。

2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与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一直以来,高校财务一直处于较为“安全”的环境中,大家都认为,高校财务出不了什么大问题,近年来也很少有相关案例曝光,导致高校从上至下的财务风险意识有所降低,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财务风险点的敏感度不够,缺乏查找、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加之高校不像企业,每年的企业年报、半年报等需要接受第三方事务所审计,所以就更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2.2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彻底

一般高校都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随着国家各类新制度的出台,部分高校没有及时根据新制度修订校内内控制度,导致内控制度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作。还有的高校虽然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各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没有完全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来办理业务,能省则省,且缺乏监督机构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复核监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

2.3 业务人员水平有限

高校的财务及审计业务人员普遍学历较高,但是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没有工作经历,或只接触过1~2个岗位的工作,缺乏轮岗经历。日常报销的会计人员不懂预算编制、报表分析,预决算人员对具体的报销业务流程不熟悉,负责信息化的人员不懂会计业务,导致各类业务处于脱节状态,业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纵观全局发现问题的能力。部分工作人员只着眼于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审核报销中忙忙碌碌,缺乏学习新知识、新制度的动力,缺乏自我提升的机会,业务能力与新形势下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匹配。

2.4 信息化建设薄弱

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没有打通也是阻碍两部门业务工作的障碍,对于各项业务流程,审计部门无法在系统中实时监控。对于校内各项经济业务,审计部门也无法实时查看,无法做到随时锁定审计检查范围。目前的做法通常是当审计部门需要对财务部门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监督时,才要求财务人员提供相关的账务信息,同时还可能需要人事部门、资产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等提供各类佐证数据,费时费力,给双方的工作都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只能对部分业务做到事后审计,无法做到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督。

3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财务与审计工作成效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业务分工

高校应紧跟国家各项财经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查漏补缺。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该协同跟进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工作,制度建立完成后,要求全校各项经济业务按制度要求执行。年终时由审计部门牵头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发现问题立刻要求整改,并建立问题台账,方便后续的监督检查。

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还应对业务分工做出规范,严禁“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由审计部门牵头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严格按照各单位、各项目年初设定的预算绩效目标,在年中进行中期绩效监控,年末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结果反馈学校和财务部门,与下一年预算拨付挂钩,对于预算绩效完成好的,持续或加大预算支持力度,对预算绩效完成不佳的,缩减或停止拨付预算。

3.2 增强审计部门独立性,扩大审计范围

审计部门必须保持独立性,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改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受人情所困的情况,建议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由不同的校领导分管,同时给予审计部门更大的自主权,减少外部因素对审计部门的干扰。建议引入第三方审计事务所,在审计部门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校内其他人员的干扰,加强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扩大审计范围,在对支出开展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预算、决算以及财政项目资金的审计,重点审计预算安排是否公平合理,流程是否合规;决算报表与会计账簿是否相符,报告披露是否与单位财务状况相符;财政项目资金使用是否合规,与项目申报用途是否一致。将所有财务风险点均纳入审计范围,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提供相关材料,不得推诿,为内部审计工作构造良好的环境。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信息化建设是近年来高校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信息化程度越高,业务流程越流畅,越有利于审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开展。高校应打破财务数据孤岛,通过顶层设计将人事、资产、教学、科研等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及时、便捷地调取多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数据共享平台也有利于审计部门在系统中监控各业务流程节点的合规性,监督其是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实现了不相容岗位分离,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更利于发现财务风险点,防范徇私舞弊。

同时,建议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构建大数据监控平台,平台与财务系统连接,将财务数据及时上传至监控平台,审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平台数据,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对于合同拆分、关联交易等靠会计人员难以识别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监控平台设置的警示规则可以实时提示,再由审计人员辨别问题是否属实。此举措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审计效率,节约人力资本。

3.4 构建部门协作机制,强化审计结果应用

审计部门应该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针对违规问题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结果建立风险台账,设置黑名单,对于有违规记录的人员,财务部门应将其作为重点审核对象,对之后的经济业务加强审核。审计部门也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抽查。

建立考核整改机制,审计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价,可以与校内纪检部门、人事部门协同合作,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单位年终考核或者负责人年度考核结果中,同时建议建立校内信息公开平台,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负责人进行问责,以起到对其他单位的警示作用。

3.5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激励财务、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实施学历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年轻财务骨干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历;坚持轮岗交流,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育人本领。坚持员工定期轮岗交流,既有助于防范风险,又有利于职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业务能力,让员工了解多岗位的工作内容,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鼓励财务、审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调研及业务交流,加强各学校之间财务、审计人员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引进具有计算机、税务、法律等学习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改变财务和审计部门业务人员结构单一的现状,满足开展多类型经济业务活动的需求。

4 结语

新形势对高校的财务治理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现阶段,高校的财务和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离达到一流财务治理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高校应该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不断提高财务治理水平,做好风险防控,努力实现财务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审计工作部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