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本科教育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2022-02-08李小芹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类图书网络资源本科生

苗 静,赵 红,李小芹

(山东农业大学 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18)

1 背景

2018年6月,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1]。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当前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2]。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高校图书馆在本科教育中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强化。高校图书馆一切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其拥有的信息资源。因此,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本科教育服务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当前普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疑惑:文献资源订购价格不断攀升,经费压力持续存在;学生上自习与馆藏存储的空间矛盾越来越明显;图书借阅量持续走低,读者与文献资源的链接度越来越低;读者对图书的小众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借阅规律不再遵循传统的二八定律[3];纸电图书馆藏建设发展方向不明确等等。此外,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商业化网络资源对用户的信息资源利用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资源数量的指数级扩增使用户的网络依赖性逐步提高,资源类型的不断丰富使用户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变化,服务方式的逐步优化使用户的网络资源获取越来越快捷。在上述“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中,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和空间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化建设工作,让各类资源能在不同的时空内充分发挥优势,达到相互补充,综合利用的目的,共同为本科教育做好资源保障工作,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目前普遍面临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本科生的信息资源利用状况、习惯和真实需求。通过了解本科生如何在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中做出选择,如何在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中做出取舍,如何平衡各种不同的资源需求,本科生更希望获得哪些资源等内容,可以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指明更具体的工作方向,为创新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2 本科生信息资源利用和需求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本科生的信息资源利用状况和需求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借阅数据统计进行结果分析。

2.1 纸本图书整体借阅量持续下降,部分图书读者关注度保持上升趋势

据统计,2015年—2019年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纸本图书总借阅量年均下滑比例为8.26%。其中,与公共考试类需求相关性较大的H类图书年均下降百分比最高(19.31%),D类图书年均下降略高于总体下降百分比(8.36%);与文化素养类相关性最大的I类图书年均下降幅度为0.54%;与山东农业大学优势专业相关的Q、S类图书下降百分比分别为0.16%、5.16%,均明显低于总体下降百分比。

据调查,77.18%本科生表示最需要图书馆提供的是专业类图书,42.61%认为图书馆缺乏足够的专业图书和教材,41.81%的本科生会自己购买专业类图书,40.9%的本科生选择从图书馆借阅专业类图书。公共考试类图书选择自己购买的比例(50.55%)明显高于从图书馆借阅的比例(34.51%);文化素养类图书选择自己购买的比例(33.93%)明显低于从图书馆借阅的比例(47.24%);计算机高级应用软件类图书选择自己购买的比例最低(19.71%);61.77%的本科生表示需要长时间阅读时更愿意选择纸本图书,而不是电子图书。

上述统计结果和调查数据表明,在借阅量整体走低趋势下,读者在专业学习、计算机高级技能提高、文学读物方面对纸本图书的关注度并未降低。通过进一步的面对面访谈发现,专业类图书选择自行购买的原因主要是复本量不足或没有满足需求的图书。公共考试类图书选择自行购买的原因是图书馆的图书复本量不足、上架时间滞后、不能随意勾画和长时间借阅。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从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用户资源利用行为出发,深挖本科生对不同类型资源的需求特点,制定更加细致和差异化的纸本资源馆藏政策。

2.2 成果类电子资源利用较少,教学类资源需求较大

目前,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学术研究成果类资源为主,实际使用对象主要是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的使用频率较低。调查数据显示,43.28%的本科生表示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50.69%的本科生几乎不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38.38%的本科生每周使用1次~2次,每周使用2次以上的比例仅有10.93%;35.66%的本科生表示对学术文献资源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图书馆能及时推送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

本馆目前购买的教学类资源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移动应用不方便或使用过程复杂等问题。58.3%的本科生希望获得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课程或知识讲解类视频资源,41.78%的本科生希望获得电子版国内外经典教材教参,90.44%的本科生希望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能够实现统一的移动端口服务,降低应用过程中的耗时。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本科生对研究成果类资源的价值有较高认识,但实际利用较少,缺乏与课程内容链接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研究成果与教学资源的关联建设,形成动态化、专业化的综合性学术资源建设模式;本科生对教学类资源有较大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和加强国内外高校、学术机构课程相关资源的建设工作,如教材资源、教学视频、专题讲解等,从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出发,提高对本科生学习资源的建设和支持力度。此外,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本科生对电子资源的移动应用需求,可通过加强与电子资源商的沟通协调,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资源移动应用标准,实现统一平台服务。

2.3 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提高本科生资源利用效率

网络资源凭借其移动适配性好、搜索功能强大、访问快捷、学习方式多样化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用户的访问。据调查,有信息资源需求时,72.77%的本科生会首选网络资源,80.33%的本科生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小知识、办公软件基本应用等,95.51%的本科生应用手机App资源进行英语口语、听力、单词等内容的学习,60.21%的本科生经常搜索课程或专题讲解类视频资源。由此可见,本科生对网络资源有较强的利用习惯和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挖掘、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主动优化调整馆藏资源,降低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的重复率,使网络资源切实成为馆藏资源的有效补充,降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压力。

网络资源在功能应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在内容建设上还有诸多不足。有42.45%的本科生认为网络资源存在内容可靠性较差、专业程度较低,搜索结果准确性低等问题。这是由于网络资源内容庞杂,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用户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需要具备较强的筛选和评价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搜集、信息评价的专业优势,重视优质网络资源的发现、整理和推荐,或者通过适当的方式引进一些高质量的网络资源,降低本科生在网络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

2.4 重视自建资源建设,满足本科生多元化信息资源需求

目前,本馆针对本科生教育的自建资源数量较少。据调查数据显示,39.7%的本科生希望能够获得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学课件、音频、视频等资源,61%的本科生希望获得专业课考试题库相关资源,55.49%的本科生希望图书馆能够建设专业知识库平台,31.47%的本科生希望获得以往SRT项目从申请、研究到成果的全过程相关材料,51.6%的本科生希望获得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从选题、研究到撰写的全过程资料。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以图书、研究论文等形式为主的学术成果类文献资源收藏,不能满足本科生在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多元化信息资源需求,尤其是学术研究初期的资源需求,自建资源需求较大。高校图书馆应加大自建资源的建设力度,扩大自建资源收集范围,提高自建资源的比重,改善信息资源收藏结构。

3 面向本科生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3.1 构建信息资源需求网格化划分体系,细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颗粒度

目前,国内针对本科生信息资源利用行为和信息资源需求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本科生信息资源需求的把握仍处于粗放型状态。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需求划分体系,逐步实现对本科生信息资源需求的精细化把握。本科生的资源需求从内容类型来看,可以分为专业学习、文化素养和公共考试类等方面。从学习方式来看,可以分为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有声阅读等方式。从学习深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基础类、提高类、研究类3个不同深度。从资源用途来看,可以分为教材教参类、知识扩展类、题库测试类等方面。本科生实际的资源需求往往是上述不同划分标准下多种方式的结合或者融合。因此,通过建立网格化划分体系,增加不同的划分标准,提高网格密度,细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颗粒度,高校图书馆对本科生资源需求的把握会逐渐从粗放型状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3.2 聚焦学科专业馆藏资源建设,综合利用公共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类型和服务方式上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满足了本科生在非学科专业以外的信息资源需求,如办公软件应用、外语学习、有声阅读等。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不断探索联盟协同服务,通过挖掘联盟优势资源,发挥现代技术优势,为大众提供优质阅读服务;高校本科生在平等、免费和无区别服务理念下可以充分、便捷享受公共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4]。网络和公共图书馆可以为本科生提供部分非专业的优势资源,这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由“普适”收藏向“特色”专藏转变提供了外部条件。

随着图书馆专业化能力提升的发展趋势,关注特定的主题或特定的领域,形成专业化话语、输出专业化形象、赢得专门领域的认可[5],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聚焦学科专业化馆藏资源建设的发展之路。学科专业馆藏是高校图书馆区别于网络资源和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资源,也是高校图书馆发挥优势的核心基础。用户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据本馆借阅数据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本科生对学科专业资源的需求是最主要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未来应以其学科资源收藏为特色,构建以学科为核心的专业馆藏资源,全力提高学科资源的保障率,满足本科生在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方面的资源需求。

3.3 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的层级化和层级深度,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精准度

本科生日常学习是建立在具体的课程基础上,而目前,国内信息资源建设的层级基本上仍在学科层级[6],这一现状使得馆藏资源很难与本科生的资源需求进行精准化对接。此外,高校图书馆纸本图书是按照22个既有大类来排架的,对于部分课程,尤其是一些新兴的跨学科专业课程,相关资源的分散程度大;课程相关的电子资源通常分散于不同的数据库中,相关的网络资源更是处于无序化状态中。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课程为抓手,通过建立以课程需求为中心的综合性虚拟书架,推进资源建设的层级深度,提高资源建设的精准度。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力的实践,如多伦多大学图书馆以课程为单元,通过课程提纲与课程储备平台,为学生搜集并提供包括文章、书籍、Web链接和媒体资源等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学习材料[7]。

本科生在专业研究的道路上是循序渐进的,入门研究是其中最困难的部分[7],而高校图书馆大都忽视了本科生学术研究初期的资源需求。因此,图书馆可以研究主题为抓手,建立相应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研究指南,将研究项目从准备、申请、研究到成果撰写等相关文献资源,以研究包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满足本科生不同阶段和不同能力水平下的资源需求,促进本科生学术研究水平的阶梯式提升。此外,在知识服务背景下,本科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再仅限于体系化的成果类资源,而贯穿于本科生日常的信息资源需求通常被希望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如关联知识、背景知识、专题知识等,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库平台的形式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知识服务内容,以细粒度方式满足本科生的信息资源需求。从具体课程、研究专题、专题知识出发,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的层级化和层级深度,高校图书馆可以满足本科生在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全过程中的信息资源需求,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3.4 加大自建资源建设力度,改善信息资源收藏结构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收藏仍然以服务商提供的成果类资源为主,如图书、电子资源等,自建资源数量少、重建轻用[8]。调查数据显示,本科生对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专业课考试题库、专业知识库、SRT项目、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等相关资源需求强烈。上述非正式出版资源具有明显的机构特色,难以从服务商处和网络中获取到较为完整、高度契合需求的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自行建设此类资源,填补本科生在学习和研究全过程中的资源需求空白,满足本科生非成果类信息资源需求,改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自建资源建设应充分调研本科生的资源利用习惯,借鉴网络资源的新功能、新应用,注重访问的便捷性、智能性、功能和场景的多样化,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自建资源应重视内容建设的系统性和体系化,这是高校图书馆提供专业化、精细化资源和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4 结束语

本科教育是国家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了解本科生的信息资源利用状况,制定符合本科生需求的信息资源建设策略,是高校图书馆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精准化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前提,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本科教育服务水平的基础。通过信息资源需求网格化划分体系,细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颗粒度,逐步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的层级化和层级深度,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本科生的信息资源需求,提升信息资源的精准化建设能力。通过聚焦学科专业馆藏建设,由普适收藏向特色专藏转变,加大自建资源建设力度,改善信息资源收藏结构,高校图书馆可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能力,为本科生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专业化服务。

猜你喜欢

类图书网络资源本科生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对等网络资源搜索模型研究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