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资租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2-02-08张亚欣郭梦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体资产融资

张亚欣,郭梦瑶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融资租赁是国际流行的金融工具,它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在本质上具有脱虚向实的特性,是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新型金融业态。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租赁资产渗透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有助于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1 融资租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优势

①融资租赁是企业设备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企业采取租赁方式“融入”所需购置的设备,意味着获得了产业技术升级所需要的资金。在欧美发达国家,采用融资租赁购置设备的比例已近1/3,反映出融资租赁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②融资租赁有助于实体经济“去杠杆”“降成本”“去产能”“调结构”。与银行信贷相比,融资租赁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去杠杆”的效果;通过拉长租赁期限,可以帮助企业减轻还款压力,达到“降成本”的效果;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可以带动过剩产能合理向境外转移输出,达到“去产能”的效果;通过实物转租服务,可以支持企业实现技术设备升级换代,达到“调结构”的效果。③通过“中国制造+租赁”的海外发展模式,即租赁公司从国外购买设备租给国外的企业,可以打开国际市场,使中国制造“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④融资租赁的门槛低、条件优惠,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通过售后回租,还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融资租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港澳台当地租赁企业和收购海外的企业)总数约为12 156家,合同余额约为65 040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已经成为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支撑融资租赁行业的四大支柱即法律、监管、税收和会计制度不断成熟完善,尤其是监管的统一,排除了融资租赁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障碍。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融资租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仍有不少问题亟须解决。

2.1 行业定位不明

我国一直以来把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工具,主要强调其融资的小功能,而忽略了融资租赁服务的大功能。根据国际惯例,租赁贸易应定位于服务贸易领域。这种服务不仅为承租人提供融资、融物的便利,而且还给厂商提供销售时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帮助企业盘活闲置资产等。由于融资租赁定位不准确,导致政策制定、行业管理、经营模式存在偏差。

2.2 业务模式单一,专业化经营不足

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主要以售后回租业务为主,利润来源主要是赚取利差,这种方式和银行抵押贷款相类似,直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同质化竞争,并不能真正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最能体现租赁行业特点的业务如直接租赁、委托租赁、转租赁等国际上较为普遍的业务模式较少采用。在业务领域方面,“租长、租大、租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业务对象偏重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设备租赁较少,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和提供租赁咨询、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等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另外,在跨境租赁以及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上还无法充分体现其作用。

2.3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租赁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大部分租赁项目有3年~5年的回收期,单靠资本金的运作远不能支持业务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狭窄,除了资本金,过于依赖银行信贷资金,不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多为短期借贷,与租赁业务的期限不匹配,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对于中小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在市场资金收紧时,从银行获得资金就变得相对紧张。融资租赁渠道狭窄制约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2.4 对租赁风险认识不足

受自身业务特点及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融资租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经济周期、利率、汇率等宏观风险,政策、法律、税收等中观风险,经营、流动性、信用、操作性等微观风险。对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普遍关注承租人的违约风险、自身流动性风险等微观风险管理,对行业风险等宏观风险的认识不足。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防范基本是围绕具体项目展开,包括事前风险防范、风险评估、项目准入等,对宏观经济环境及行业发展的分析判断、评估不足,且缺乏具体的防范措施。

2.5 专业人才缺乏

资金、风控、人才是融资租赁行业的核心。由于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人才建设与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国际发达的融资租赁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专业面人才的稀缺给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3 对策及建议

3.1 回归租赁本源

融资租赁的特有优势是以融物来实现融资,属于金融与贸易结合的边缘产业,它是以促进企业添置生产设备,增加制造能力的服务为本源,用融物的方式解决融资难的一种交易工具。同时,融资租赁又是一种生产性服务产业,它连接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为承租人、出资人、供货厂商提供代人融资、代人放款、代人采购、代人销售、代人资产管理的5项综合性服务,是与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产融结合最有效的商业模式。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融资租赁的这一本质,融资租赁公司才能将业务发展的重点放在直接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业务上,才能真正融入实体经济,实现“融资”向“融物”的转型,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3.2 练好内功,扎实服务实体经济

3.2.1 走专业化经营之路。专业化是一种经营思路,是指融资租赁公司集中优势资源专注于某一行业和细分市场,在产品、服务、技术、市场等环节向精、专的方向发展,形成具有规模性、差异性及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模式。目前,专业化经营已成为国际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方向。为此,融资租赁公司要深耕产业领域,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给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还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充分认识市场的变化,对行业进行聚焦,找准方向,把业务做深做细做透,做实做专做强。中小微企业作为融资租赁业务容量最大、需求最为频繁的群体,更有利于融资租赁公司培养自己的长期客户群,可将中小微企业作为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设计开发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产品,加大支持的力度。

3.2.2 提升融资能力。融资租赁公司要提升融资能力,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①从租赁资产证券化入手。为便于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公司要不断提高自身资产质量,在项目投放上选择那些现金流稳定、期限长、违约率低、行业分散性好的资产,有效降低租赁资产的信用风险。②尝试银行保理、同业借款、信托融资、发行债券、引入保险资金、境外融资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3.2.3 探索租赁新模式。随着融资租赁的不断发展,融资租赁开始在教育、医疗、农业、基础设施等行业中运用。融资租赁公司应进一步开发新的租赁标的物,拓宽业务范围,探索租赁新模式,如科技租赁、绿色租赁、消费型租赁、跨境租赁等,使融资租赁在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及促进中国制造“走出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2.4 做好风险防控。①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市场、操作等主要风险的识别、计量、处置、补偿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将各项风险管理融入业务运作全流程。②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开发运用具有租赁特色的资产分类、风险计量、压力测试工具;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技术实现租赁资产和企业经营的动态监控;用好租赁二级市场、产业链及多种金融平台的组合优势,做好资产管理和风险资产的处置。

3.2.5 注重人才培养。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融资租赁人才。高校及第三方研究机构可设立融资租赁专业和研究中心,助力培养专业化人才和行业研究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实体资产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融资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