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的转型

2022-02-08赵小龙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受众

赵小龙

(作者单位:瓜州县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速度等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对媒体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各媒体的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及全效媒体的发展,在实现推动各媒体传播格局发生转变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转型形势[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促进传统媒体及媒体记者的转型与创新发展,就需要媒体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业务学习与锻炼,形成良好的媒体传播融合、创新意识,从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确保其语言、内容、形式与新时期的传播需求相互适应,为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良好竞争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在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开展所面临的新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转型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进行研究。

1 媒体融合环境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开展的新要求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实现的积极实践成果,也是实现思想文化工作开展的一种核心理念。通过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县级媒体能够对基层群众的意见及时反馈,同时使基层群众能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委政府的最新政策与方针,充分发挥自身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2]。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递中的便捷、及时、高效等优势,从而建立更加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体传播平台,促进媒体传播的发展及其价值作用的发挥。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8.7亿人次,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更是突破8.5亿,并且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中,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大众进行信息获取的首选方式。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的广播、电视、报纸等逐渐转变为当前通过一部手机或是一台电脑即可获知天下事。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媒体不同,社交媒体不仅能够实现实时与高效的信息传播,而且能够满足受众之间的互动需求。此外,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也是促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与县级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通过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实现媒体传播的流程优化、资源整合等基础上,使同一个信息内容在不同的平台上以多种形式进行发布,能够显著提升融媒体传播的影响力。它实际上也表现为在融媒体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与一体化采编播,多元化的新闻即时发布等工作机制支持下,能有效提升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凸显传统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公信力、传播力,从而实现对正向社会舆论的引导。

当前,我国多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其面临着迫切的变革形势,同时促进了媒体的多功能拓展,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3]。首先,媒体融合环境对媒体传播方式造成的变革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采集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等方面。其中,信息采集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县级新闻中心与广播电视媒体的相互融合,合并成立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之前在媒体传播中的多个部门和不同单位的各项职能,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完成了合并,为了避免不同部门与单位合并后存在信息重复采集、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发生,可以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对多类信息进行一次采访,运用先进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手段,更加高效地进行新闻信息的采编制作与传播。比如,县级媒体的新闻记者可在不同平台上上传图片、视频,并进行分类操作编辑,结合不同受众的具体需求,实现相应的信息内容推送,达到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4]。一次采集、多平台分发的信息采集与传播模式,能够避免出现重复采集信息等情况,但这就需要相应的复合型人才来开展对应的信息采集和分发工作,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对应区域内的全面覆盖,创新新闻的编辑手法,有利于促进多元化信息采集支持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此外,媒体融合带来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指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对不同的媒体渠道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包含传统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报纸、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更加多样化的渠道支持平台,在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多媒体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在媒体融合的支持下,对外实现本区域乡土人情的传递。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信息传播中,能够对当地基层百姓的真实情况进行还原,同时与其他县市进行信息互通,实现舆论方向的实时监测与正向引导,确保其在融媒体背景下的良好传播与发展。比如,陕西省柞水县的融媒体中心、浙江省长兴市的“掌上长兴”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融媒体传播平台的建立,都是在县域内各乡镇信息互通的基础上,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与多类型的服务,逐渐促进地方智能生态圈的扩大和发展[5]。

2 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2.1 满足受众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需求

融媒体环境下,一方面,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体,同时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处于被动地位,而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支持,在更大的范围内对信息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与获取。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较快,也促进了各种应用程序的衍生发展,能向受众进行精准的信息内容推送,满足受众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应用,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进行价值观念转变,以促进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媒体传播的要求。

2.2 媒体记者工作环境变化的推动

在传统的媒体传播工作中,记者只有持有记者证才能够上岗,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设备特点及其具体操作方法,其工作范围较广,工作负荷也较重,对所花费的时间与耗费精力要求均较高。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信息传播中,记者通过应用各种更加先进的技术,也能够促进媒体传播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显著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3 县级融媒体中心转型的有效途径

3.1 顺应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创新传播方式

传统的地方新闻媒体是以广播电视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采用固定的频率和频道进行固定类型的新闻内容传播,通过这种点对面的新闻传播形式,满足地方受众接收新闻的需求。但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单一、死板,新闻传播的效果较差,且信息传播后的反馈也不够及时。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在融媒体环境下,需要通过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实现媒体资源与信息的有效整合,从而建立更具优势的新闻传播平台,向广大受众传播更加及时、准确及具有价值的新闻。

3.2 利用融媒体的传播渠道,丰富其信息内容

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信息传播的媒体性质及类型相对多样,但是各媒体传播具有共同的目标。其中,信息内容是媒体传播的重点[6]。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受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下降,这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这一情况,记者要把握好新时期媒体传播与发展形势,在新闻信息采集与节目制作中,通过对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及其传播思想的有效融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时效性强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此外,还可以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放过程中或者是相关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上设立有奖征集活动,鼓励广大受众通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热线电话等多平台多方式提供新闻线索,从受众需求层面对新闻节目内容进行把握,不断丰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推动其在融媒体环境下的良好发展。

3.3 把握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实现对新闻的深度解析与传播

互联网传播平台中的新闻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但其真实性相对较差。比如,一些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实现引流或吸引受众,故意夸大新闻内容,或者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传播与转载,就会导致新闻事件在持续发酵过程中与事实真相越来越偏离,严重影响新闻传播的真实性[7]。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在新闻传播中要坚定政治立场,带动主流媒体对舆论的积极引导,从而真实还原新闻事件,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

3.4 注重人才的培养,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的能力提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与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发展。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会导致各类虚假信息的泛滥,对信息传播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在工作中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也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坚持传播积极向上且导向正确的新闻,从大局观念出发,充分发挥个人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深入地解读政府的各类政策和方针内容,有效地整合新闻素材,传播有价值的新闻内容,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8]。此外,为促进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记者还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途径,推动新闻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发展。

3.5 关注民生热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传播平台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工作人员对党中央领导的讲话,以及会议精神、国家政策与方针等内容的宣传重视程度较高,但对基层的民生信息传播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导致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与基层群众的生活不够贴近,群众无法产生情感共鸣[9]。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具有较为突出的交互性,其传播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与基层群众更贴近,信息传播过程中所收到的反馈也比较多。因此,从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地域性特征和优势出发,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主流媒体,能够代表地方的群众,充分体现该区域特色,并传达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对所传播新闻内容的选择合理,会吸引一大批潜在的受众群体关注广播电视节目,从而提高其影响力[10]。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来讲,其需要掌握和合理利用各项信息交互技术,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多种互动模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受众的互动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对基层受众的吸引力,为融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4 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形式,在推动地方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以及顺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在融媒体环境下,要主动摒弃传统媒体的部分落后思想,采用更加科学的传播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关注社会热点与民生事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媒体传播平台,为受众传播更加权威、真实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内容,加快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发展速度。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