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地球》中的科技特效与家国情怀

2022-02-08李广霄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李广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我国电影文化的繁荣发展值得高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电影特效技术对国产科幻大片的制作与传播具有非常突出而现实的意义。《流浪地球》运用超高技术打造科幻场景,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题材的新境界,同时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后,随即被列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的《第39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拒绝坐以待毙,推出了“流浪地球”这一宏伟的计划,以期为人类找寻适合生存的新家园。影片设定虽然在科幻世界,却都能对应到现实中的人,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利用高科技打造的科幻场景,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因此,以《流浪地球》为例来探究特效技术与精神情怀对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启示,深化科幻影片创作以促进我国电影文化发展和推进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 《流浪地球》中的特效技术

《流浪地球》用特效镜头打造出重工业质感的太空空间,以及有着鲜明机械美感的地球景观,显示出我国的3D特效技术愈加成熟。特别是其以高昂费用制作了精良的服装、道具,打造的虚假科幻场景奠定了本片具象的视觉基础,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影片通过镜头的影视特效,高度逼真地完成了对太空的想象、对灾难的想象及主角人物情绪的外化,并通过数字绘景、光效、三维特效造型、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造型、音响合成音效等,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宏大的视听盛宴。

在《流浪地球》中,3D特效技术下的造型运用非常普遍,小到一粒细小的尘埃,大到空间站、木星、行星发动机都是经过电脑特效合成的,营造出了众多奇幻效果和瑰丽的场景。如电影开篇中出现的大型运载车在冰冻的道路上飞驰镜头让观众过足了瘾;地球停转时那些冰冻的场景,尤其是上海东方明珠等标志性的建筑,晶莹剔透中透着一丝绝望的宏伟;地球停转后就是地球发动机启动逃离太阳系的场景,虽然略显粗糙,但那种恢宏的感觉还是非常震撼的。“影片通过双镜头3D摄像技术生成了较之2D电影透视感更强、更逼真的影像,进一步拓展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美学空间,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沉浸效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1]可见,影片《流浪地球》蕴含高超的科技特效,彰显了科幻片的独特审美。

同时,影片将我国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形状作为发动机核心造型,并且与现代火箭推进器内部结构为参考的巨大的内腔结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造型与现代科技外观相互结合的整体风格,增强了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刺激感,提升了观众的生理感官快感,增强了视觉冲击的效果。当然,如果一味追求特效镜头和感官刺激,难免沦为一种虚假的真实,导致艺术作品脱离艺术真实,降低艺术作品的美学效应。没有精神内核的技术特效镜头,影片就是空洞无物的,会普遍呈现出情节单调化、叙事扁平化等病象。因此,《流浪地球》在利用先进技术打造科幻性的镜头时,并没有一味追求超高技术,而是着重传达出电影向往归途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内核,使观众获得更深刻的审美感受,这具有现实启发和借鉴意义,能够促进中国科幻题材电影迈出新的一步。

2 《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所传达的精神内核是向往归途的家国情怀,歌颂的是人和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彰显出人性光辉璀璨的价值意义,能够激发观众身心双重建设的自由情感。

影片伊始,主人公开始冒险之旅前,一组张弛有度的镜头展现出热闹喧嚣氛围中的王府井街道、整齐有序的麻将馆、街道遍布的烤串店等饱含人间烟火气和民族文化的记忆底色的画面,以客观真实的特效镜头将观众带入到影片中,随后用积累式蒙太奇镜头交代出地球遭遇洪水、地域极寒、飓风暴雪等灾难场景,直观真实地将观众带入灾难场景之中,突破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激发了观众心灵中的自由情感,使其产生了向往归途的家国情怀。特别是影片没有将主角塑造成“伟光正”的高大形象,而是毫无避讳地展现主人公在面对家人时内心的犹豫和挣扎。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和对家庭的重视,充分展现出中国人始终奉行的亲情观和家庭观,巧妙地将家庭情感融入残酷的故事之中,以最为客观真实的家庭生活、最真实可感的家庭情感关系,激发观众心中的自由情感。

在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流浪地球》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75年,此时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面对绝境,联合政府启动“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带着地球去流浪,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故土重迁的传承观念,地球是人们的故土,人们不愿意建造一架方舟、一艘飞船逃离地球,而是选择带着地球,带着人们生长传承的家一起寻找新的家园。影片的主人公刘培强作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为了国家,舍小家顾大家,不得不放弃照顾病重妻子,前往空间站执行任务。临行的前夜,刘培强来到海边,夜幕下,他将两张地下城居住权的徽章交给岳父,带着最深沉的嘱托和不舍,踏上了沉重的任务之旅。在刘培强最后一次完成任务准备返回到地球之时正好是中国春节,刘培强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家人团聚,影片着重给出春节的镜头画面,中国人对于春节的共同记忆,即春节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庆祝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但谁都没有想到,在这样的期盼与喜悦中,命运却将主人公刘培强、韩朵朵、韩子昂等人推向了永别的境地。

影片在大国情怀基础上,又展开小家情怀的渲染,即通过特效技术对3组家庭关系进行塑造,通过家庭生活中现实生活场景的刻画和描述,真实可感地向观众讲述向往归途的家国情怀,这起到了陶冶观众和净化的作用,让观众体验到了小家的温情。可以说,虽然该电影运用了大量的特效技术,塑造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但电影拒绝将主人公塑造成空洞形象,而是以最为客观真实的家庭生活、最真实可感的家庭情感关系,激发观众心中的美好情感。

具体说来,《流浪地球》对小家情怀渲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影片讲述了骨肉相连的父子之情,通过身为军人的父亲刘培强的形象塑造,突显了中国父亲是家庭的支柱和孩子的守候者。对于小家来说,刘培强没有守候在病重的妻子身边,没有陪伴年幼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没有尽到作为丈夫、父亲的责任,但刘培强担负起的却是国家的使命、时代的使命,危难关头为了执行国家任务,帮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刘培强只能牺牲对自己小家的照顾,无暇关注儿子的情绪,与儿子产生了误会。随着时间不断成长之后,儿子刘启最终体谅到了父亲的不易,也明白了父亲所担负的重任,与父亲和解,刘培强也逐渐成为儿子眼中的英雄。但这种英雄并不是世人眼中拯救人类的英雄,而仅仅因为他是一名父亲,是最普通的人,是无数前仆后继的像刘培强一样为了守护地球、守卫家园而奋斗终生的普通人,他们是孩子的父亲,是家庭的支柱,也是成千上万中国军人的缩影。由此可见,《流浪地球》中的英雄父亲形象,强调的不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是每一个普通人对于小家的情怀。每一个看完此电影被净化陶冶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为守护地球而奋斗终生的军人的温度与柔情,以及小家情怀的父子之情。其次,影片赞美了手足情深的兄妹情谊。电影中霸气勇敢的哥哥刘启和可爱纯真的妹妹朵朵朝夕相处,影片描绘了兄妹二人生活的场景,以细腻的生活细节点滴,反映出二人纯真善良的品性和手足深情,激发了观众的手足情感。再次,影片讲述了感情深厚的祖孙之情,即爷爷韩子昂与孙子、孙女的亲情,无论是对小外孙刘启的严厉,还是对小孙女韩朵朵的宠爱有加,都传递着长辈对后辈的热切期望,并愿意为后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影片最后,爷爷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保卫家园,进一步陶冶和升华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3 《流浪地球》中特效与情怀的现实启示

首先,特效技术对一部科幻电影的影响较为深远,甚至影响着科幻电影的影视化呈现。利用高科技打造的视觉性特效,能够通过镜头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体验,并发挥沉浸效应,同时通过合理运用视觉性特效,能够充分展现出电影叙事的新境界,以及利用技术手段展开艺术想象。“在艺术层面,由于电影特效具备超强的画面表现能力,这一手段的使用通常更容易诱导或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意图,它的发展从某种角度展现了创作者电影艺术追求的主观路径。”[2]因此,电影创作者在进行科幻电影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技术手段的突出优势,并积极创新新时代的影视科技,不断提高我国的影视制作水平。

其次,特效技术对一部科幻电影的作用是有限的,需要精神内核作为灵魂支撑,单纯追求高水平技术特效会使影片存在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虚假等问题。“‘人’依然是‘科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科技的发展不仅要坚持科学理性,同时要有人文主义关怀,如此呈现的科幻景观才是人类命运的昭示。”[3]为避免出现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虚假等问题,创作者应加强科幻影片精神内核的集中展现,真实可感地向观众传达出影片的精神内核,歌颂人和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彰显出人性光辉璀璨的价值意义,从而激发观众身心双重建设的自由情感,使观众获得更深刻的精神审美感受。

再次,电影创作应该坚持技术特效与精神内核的整体统一。“《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中国首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硬科幻电影,它将中国传统的亲情关系、对于故土的热爱和情怀的细腻情感投射在宏大的末日构想的题材中,以宏大叙事来描写全人类微小个体的自我拯救,通过微观的角度将个人感情和拯救世界的意义贯穿在电影中。”[4]科幻电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作为外部呈现的技术特效和内部展现的精神内核不可割裂,虽然笔者在分析时分别单独分析了《流浪地球》中的技术手段与精神内核,但实际上二者是在有机融合、恰到好处中来营造良好的呈现效果的。“《流浪地球》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5],未来中国科幻电影作品在利用高科技打造视觉特效以给观众强烈感官体验和沉浸效应的同时,应该更好地讲述家国情怀,实现人世间美好感情的审美内核与科技特效的有机统一,激发观众审美情感,在观众享受视听盛宴之时丰富其内心世界。

最后,电影创作应该坚持弘扬中华文化与关注人类命运的有机统一。未来中国科幻电影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立足民族,扎根中华文化土壤,尤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价值理念,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念特色和思维方式特色。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创作在立足民族的同时,还必须面向世界,关注人类命运,关注人类的未来,思考人类的未来,特别是要结合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科技,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并对人类前途做出深层思考和前瞻。当然,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并不是矛盾的,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总方向应该是立足民族,通过展现民族的优秀文化来表达世界图景,表达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其中,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应彰显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关于人类未来思考的特质。《流浪地球》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即通过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的故事,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中国式解读。因而,从此种意义上看,坚持坚持弘扬中华文化与关注人类命运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的核心主题和未来发展的根本路向。

综上所述,《流浪地球》让观众看到了一部呈现中华文化审美内蕴与视觉特效的科幻大片,可以说,《流浪地球》应用特效镜头的视觉性特效打造科幻场景,成功而有力地实现了中国科幻电影和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新跨越。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时代背景下,高度关注我国电影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外部特效技术手段和内在精神情怀的有机统一来分析《流浪地球》,探讨技术手段对于科幻电影的影响具有非常突出且现实的借鉴价值。总之,中国科幻电影创作发展要充分利用特效技术,并注重影片的内在价值观,坚持技术特效与精神内核的整体统一,坚持弘扬中国文化与关注人类命运的有机统一,才能为观众提供情感体验更好、更深刻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流浪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流浪猫鲍勃
给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