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时代教育新要求 培养时代出版传媒人才

2022-02-08邱婷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才企业发展

邱婷婷

(作者单位:吉林美术出版社)

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行业工作者应始终以该行业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这不仅符合新时代对出版行业的要求,也是出版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下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在把握时代教育新要求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时代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工作。

1 把握时代教育要求,加快出版传媒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闻舆论、互联网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及信息传播等工作作出明确指示,出版传媒行业为谋求不断发展,应把握时代教育新要求,加快行业人才培养。对此,在出版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传媒企业及社会应担负起各自的时代使命,不忘行业发展初心、牢记改革创新使命,加快出版传媒人才培养进程。随着出版传媒业改革转型工作的深入发展,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运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该行业的工作者具备多种能力,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及宣传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及事业责任感。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突出办学特色,齐抓学术型人才培养、职业人才素养工作,重视教学系统结构、过程和环境三者的内在联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视野、技术及思维方法等全方面的培养。出版传媒企业应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企业经营理念及未来发展规划,保持人才培养的战斗力和决心,并始终在理念创新基础上突出该行业传媒人的时代意识形态,把握出版行业的发展规律,致力于为出版传媒业培养新时代出版传媒应用型人才。另外,传媒行业应给予出版传媒人才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出版传媒人才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1]。

2 我国出版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出版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其对该方面产品的需求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因此需要重新定位出版传媒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以跟上传媒行业的产业升级步伐,促使传统出版产业从载体线性业务向媒体融合、出版服务优化的业务开展模式方向发展。并且,要结合互联网时代新特征,促进跨界、跨行业、跨媒体的全方面发展,在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出版行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注重高校教育教学,出版传媒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企业“实践”前沿阵地,但从高校、企业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未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人才供给要求。对此,高校在输送和培养高品质传媒人才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办学理念、教学思路、学科建设、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等要素调整工作,以减少无效、低端知识的供给,扩大有效、中高端知识的供给,提高高校传媒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得学校人才供给更好适应传媒行业的市场需求变化[2]。

3 把握时代教育新要求,培养时代出版传媒人

鉴于出版传媒人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出版传媒人才培养工作需顺势而动,从高校、企业两个角度进行多元化探索与实践。

3.1 高校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有作为

3.1.1 融合创新多元化教学内容

出版传媒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此,高校应加快系统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突出自身办学特色,侧重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建立高校跨学科出版传媒专业教学体系,打破专业壁垒,整合多学科知识,融合创新多元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学科体系。如北京印刷学院围绕出版传媒全产业链,率先开设“国际出版”等专业,并积极拓展专业领域,为行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

3.1.2 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出版传媒业对从业人员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高校应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重视人才视野建设、技术洞察力、思维方法等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确定具体应结合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教学模式才更科学,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行业招聘数据可以看出,采编岗、销售岗和策划岗等市场岗位需求量高达60%。针对此情况,北京印刷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课堂学习+实操比赛”等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印刷学院与中国编辑学会进行合作,引进编辑在线学习精品课程,并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探索“线上+线下”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该院校在“课堂学习+实操比赛”方面,采取“实习岗前移”教学方法,在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及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缩短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磨合期。与此同时,该院校借鉴中欧数字出版论坛等国际论坛或大赛举办经验,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举办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等,以不断加强出版传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机会。

3.1.3 跨界共建多元化师资队伍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加快出版传媒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力量,对此,高校应尝试跨界的人才培养方式,以此丰富出版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努力突破出版传媒教育局限,加快推进“双导师”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师资联合、联动对接机制,如北京印刷学院联合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全国高校数字出版联盟”,并通过多种方式探索高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此外,北京印刷学院通过“工作坊”形式,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创意策划、产品设计及技术研发等工作,将企业从业者引进校门,弥补高校师资队伍不足而引发的教学问题[3]。

3.2 企业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有作为

3.2.1 立足当代、结合行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出版传媒行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出版传媒行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出版传媒人才。出版传媒行业工作者应立足当地,结合出版传媒行业特色,通过不断创新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方式,让更多出版传媒行业人才担起传承印刷文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任。此外,出版传媒行业为满足自身发展的人才需求,需要做好内部出版传媒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促使出版传媒行业工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牢记国家使命。与此同时,出版传媒行业应将我国优秀出版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不断提升出版传媒行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3.2.2 优化各项体制机制,强化保障力度

各出版传媒企业健全体制机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出版传媒企业工作者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落实若干细则,而出版传媒企业进一步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及各岗位职工的责任,能够确保经营发展和人才计划按步骤落实。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作用,出版传媒企业应通过定期召开工作大会,及时研究和处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人才引进、绩效考核、评比奖励等各项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一线出版传媒工作者的作用[4]。此外,出版传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以员工为中心,多环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及企业文化教育,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3.2.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过程中,出版传媒企业应以自身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项,以人才引进和培养为议题,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与高校建立长期人才供给合作。出版传媒企业应积极谋求与当地高校的合作,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并根据人才质量,与校方沟通签订相关人才输送协议,加快人才引进,保障企业人才资源供给。二是优化员工薪资结构,改善公司办公环境、食堂及职工的住宿条件,让员工开心工作的同时,又能获得满意的薪资福利待遇,进而为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三是财物优先投入,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顺应媒体融合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出版传媒企业应调整和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式,结合人才需求,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聘请有关专家到司进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推进经营改革、文化建设,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各岗位人员工作热情,并组织丰富多彩的部门活动,如员工生日会等。四是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为整体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出版传媒企业一定要坚持“有经有权”的原则,切实贯彻和响应国家对当前出版传媒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出版传媒企业要及时传授新知识、新信息、新经验,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区分层次,科学设置课程,并精心挑选授课老师。目前,虽然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但出版传媒企业应紧随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合理安排出版从业人员课程,使得这项继续教育制度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所贡献。

3.2.4 落实发展战略,促进行业发展转型

出版传媒企业应以服务出版传媒行业、促进传媒行业发展为核心,科学布局、规划和落实企业发展战略,促进自身发展转型。如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结合本公司发展战略,致力于向影视行业转型,而这一转型方式是出版传媒企业实现跨界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江西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集团等在影视转型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其中,江西出版集团加强同各出版传媒企业间的交流,打破了人才交流间的壁垒,进一步激发了内外部的创造力,实现了经营系统建设和整体优化,促进了出版传媒企业间的交流,并创新了学术风气,彰显了教育时代特色[3]。

3.2.5 坚持文化传承和创新,重视国际人才培养

我国出版传媒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文化传承和创新,重视国际人才培养,聚焦出版传媒行业的发展热点,加强与不同类型印刷出版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加快文化艺术育人平台建设。此外,出版传媒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号召和倡议,加强与国内外文化企业的学术交流,武装人才头脑,开拓人才的国际视野,使得出版传媒行业工作人员能站在国际层面审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出版传媒企业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在坚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出版传媒发展新策略,以促进传媒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2.6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出版传媒企业为进一步提升出版传媒人才的培养工作质量及水平,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人才培养和考核模式,促进出版传媒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可通过出版传媒工作人员基本功大赛、导师制、技能评选等考核模式,提升出版传媒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5]。二是优化出版传媒工作人员学习环境,改进出版传媒行业学习风气。如可通过学风建设月、学业帮扶、共享阅读活动等形式为出版传媒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三是重视出版传媒人才能力认知培养。出版传媒行业应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内外质量评估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发挥内外各自的优势,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及监控体系,进而实现出版传媒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2.7 树新风,加强出版从业人员出版经营观教育

出版有内容的积累,有文化的积淀,而传播主要是将信息、内容扩散出去,出版传媒行业应结合现有的传播需求,进行内容组织、策划和传播,进而实现内容的积累和传承。具体来说,为保持出版市场活力,出版行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出版经营观教育,提高作品市场准入门槛,严把作品质量关,严禁抄袭作品流入市场,以免影响整个市场环境。警示从业人员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品能否立得住,内容更重要,营销只是表象,必须要对内容进行考察、核实。此外,出版行业可组织出版从业人员进行出版经营观教育学习或参加讲座或是分享会等,让更多出版从业人员转变错误理念,增强自身对出版学理论的认识,牢固树立“内容为王、专业至上”的出版经营观[6]。

4 结语

为促进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与传媒企业应把握时代教育新要求,重视出版传媒复合型及出版传媒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满足时代对出版传媒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人才企业发展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