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社编辑加工与校对的思维差异问题分析

2022-02-08黄水飞

新闻传播 2022年9期
关键词:稿件错误加工

黄水飞

(江西高校出版社 南昌 33000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文化事业在不断进步。在发表各类稿件前,为了提升稿件呈现的准确性、全面性,需要积极开展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工作。而在具体加工和校对工作中,两项工作的差异明显,为了更好的编辑稿件,要明白二者的侧重点,开展积极有效的思维转换工作,从而为稿件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一、出版社编辑加工人员的思维活动

编辑加工是提升稿件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加工中需要工作人员全面把握稿件的主要内容、具体结构。基于整体认知细致地分析稿件,有效地修改稿件。在处理这些内容过程中,编辑人员要具备以下几种思维:

(一)整体性思维

编辑加工人员在整体和全局上有效观察与把握稿件,从而实现综合概括和客观分析稿件的目标。编辑加工人员的整体性思维需要以全局为着眼点,深层次分析稿件[1]。良好的整体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编辑加工人员更好的把握稿件的思想和中心观点,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查看通篇结构、观点的合理性,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稿件,从根本上提升稿件编辑的质量。具体而言,在稿件编辑加工中,工作人员要全篇阅读稿件,并以此为基础大致把握稿件的整体结构,仔细分析稿件观点,初步判断和感知稿件思想与结构的合理性。

(二)逻辑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具有较强的普遍性,为此大部分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而对于编辑加工人员来说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3]。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会遇到原作者的主观思想出现错误的情况,也会出现客观认知错误的现象,再加上编辑加工人员能力有限,为此需要编辑加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合理应用逻辑性思维,从而提升原作者作品和稿件的严谨性,让稿件的各个层次、各个段落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客观地修正稿件错误。在编辑加工稿件中,不仅要充分凸显编辑加工工作的价值,提升稿件的完整性,而且要避免改变原稿件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稿件编辑工作对编辑加工人员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三)选择性思维

选择性思维主要是指编辑加工人员使用逻辑性、整体性思维对稿件进行认真分析,也是以客观认知为基础进一步调整和筛选稿件的一种思维能力。在开展编辑加工工作时,要合理选择性思维完善和美化稿件[4]。工作人员需要在有效比较、反复研读、仔细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筛选,从而实现优化稿件内容和结构的目标。具体而言,编辑加工人员的稿件选择性思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调整稿件的某一个部分,实现优化稿件内容的目标。比如部分作者提供的材料并不能有效佐证某一个观点,这时编辑加工人员要科学梳理和筛选这些材料。再比如,部分作者提供的内容虽然很好,但是思路不够清晰,文章结构混乱缺乏合理性,这时编辑加工人员需要有效调整文章结构,重点突出稿件的中心思想。另一方面,编辑加工人员要适当删除稿件的部分内容,以提升稿件的科学性与整体性。特别是对于那些繁琐的、啰嗦的语段,要进行适当的加工,有效的删除,从整体上更好的为稿件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出版社编辑校对人员的思维活动

编辑校对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稿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字词标点等细节性内容。在具体校对中,及时发现稿件中的细节性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改和校对。编辑校对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往往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思维:

(一)微观思维

与编辑加工整体思维相比,编辑校对中的微观思维不需从整体上把关,而是要仔细洞察稿件中的细枝末节,充分发挥对稿件校对的积极意义。微观思维需要工作人员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稿件的细节问题上,避免将过多精力放在文章的整体思想和结构上。并通过仔细查找稿件上的标点、字词、排版、格式等出现的错误开展排版工作[5]。在稿件出版工作中,表面上看,编辑校对工作微乎其微,在稿件完善性的提升中,这些微观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微观思维可以帮助编辑校对工作人员有效捕捉稿件中的细节和微小错误,从整体上提升稿件的出版质量和效率。

(二)遵循思维

编辑校对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不要改变文章主要的思想和观点,要以原作者的思维认知为基础,保证校对后的稿件风格与内容与原稿件一致[2]。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遵循思维是一种被动性的思维,需要编辑校对人员在不改变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校对方式修改和校对文章,从而提升稿件排版的完善性和规范性。如果编辑校对人员按照自己的思想修改文章内容,改变文章结构,那么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文章的观点和思想性,大大降低编辑校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逆向思维

在编辑校对稿件中,工作人员要摒弃传统工作思维,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的思维我们称为逆向思维。稿件出版的流程为先进行编辑加工,然后进行编辑校对。在编辑加工中,重点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涵,不会过多关注稿件形式上的错误,因此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稿件形式上的错误。这时需要编辑校对人员检查稿件,准确找到稿件中形式上的错误,仔细校对,而不是顺应自己的思维,草草的结束校对工作。编辑校对工作人员在不断纠错稿件中,会始终坚持逆向思维,而这种思维在提升编辑校对工作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以汉字为例,汉字中包含很多具有相近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字形相似或者读音相同,在编辑校对人员通读过程中这些错误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为此在具体校对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质疑精神,及时、深入的发现隐蔽的、细小的错误。

除此之外,在运用逆向思维过程中,编辑校对人员要善于多疑,提升错误发现和纠正的及时性、准确性。为了有效提升这方面的能力,编辑校对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阅读更多的书籍,为语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准确的发现稿件中出现的文字错误。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自身的学识能力,增强对稿件中文字的敏感度,为发现文字之外的错误提供便利[7]。最后,在编辑校对工作中要多多开展总结和回顾工作,准确掌握文字出现错误的规律,长此以往将有效提升编辑校对人员的职业敏感性。

三、出版社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思维差异转化策略

(一)从客观上认识二者间的差异

在出版稿件中,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是两个重要的工作环节,从表面上来看二者都是修改和编辑稿件的工作,但是在具体修改工作中侧重点有所差异。为此在开展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思维定势开展工作,从而提升稿件出版质量和效率。编辑加工人员和编辑校对人员要认识到,这两项工作在具体开展中运用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随后客观的、科学的梳理和有效归纳各自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应该使用什么思维、什么能力开展工作,并且将这些合理的思维有效应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以此提升出版稿件的灵活性、逻辑性,不断优化和完善稿件结构,提升稿件内容的完整性,为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工作节奏和时间控制的合理性

在开展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同时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和专业能力。这就需要出版社的编辑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工作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有效把握工作节奏,防止出现长时间用脑、用眼等问题,从而提升编辑工作效率,为稿件的顺利出版提供重要保障,促进出版社编辑加工和编辑校对工作有序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稿件出版中,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二者工作的有效性,可以明显提升稿件质量和出版效率,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编辑加工与编辑校对工作在思维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为此工作人员要认识到二者的差异性,积极主动适应工作岗位,解决差异问题,为稿件高效出版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稿件错误加工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认识“超加工食品”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后期加工
在错误中成长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