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升新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思考

2022-02-08郭庆华

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题原因安全生产对策建议

摘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安全生产 问题原因 对策建议

一、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

居安才能思危。近年来,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群防共治”的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已有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职工行为安全和事故防控能力,促进了行业安全形势的稳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安全生产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据资料显示,某直属粮库发生的火灾事故,致78个粮囤过火,造成4.7万吨粮食严重受损。安全生产,无危则安,无损则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深刻汲取教训,做到警钟常鸣,始终保持警醒忧患,全面提高抓好安全防范的主动性、科学性、针对性,形成企业高度关注、人人争当哨兵的安全生产浓厚氛围,真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范于未然”,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促进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

(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有的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自觉性不高,不能按要求将此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去落实,工作部署不及时,制度执行不严格,忽视现场管理。有的企业长期未发生事故,放松了警惕,存在消极麻痹思想,对长期存在的隐患视而不见,漏洞失控。有的企业由于机构改革,目标责任不明确,安全工作衔接不通、协调不顺,连续性难以保证,存在着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有的企业忽略长期规划,没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将安全生产视作无关疼痛的事,“小散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安全生产制度执行不力

有的企业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责任追究等制度,或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及时更新。有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整改和复查记录。有的企业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制定的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力,且制定的目标没有细化分解,虽然层层签订责任状,但具体措施办法虚化,缺乏足够的检查验收。有的检查或避重就轻或就事论事,本质问题查不出,没有充分发挥有效惩治、推动整改、警示教育的作用。

(三)消防安全不够重视

有的企业消防设施、设备或消防栓锈迹斑斑甚至无法正常使用,消防水带或出现破损或存放不规范,没有及时更换,或老式的消防水泵形同虚设。有的企业没有消防池、消防沙,消防器材缺少,车间、库区、仓库等部位手提灭火器和手推车式灭火器数量与配置要求相差较大,摆放消防器处没有醒目标志和使用方法,灭火器没有及时更换干粉、压力不足。有的企业消防通道被长期占用,或根本就没有设置消防通道,若发生火灾事故,将造成重大损失。

(四)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安全生产标准、技术规程已不适应需要,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等制约,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缺少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导致一些粮食仓库内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失或配备不足,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得不到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老化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能落实,有电、有毒、有危险部位和生产区、储粮区等处未设立明显的禁烟、防火警示标志,原有的隐患得不到整改,新的隐患还不断增加,安全保障能力低下,这些隐患如得不到根治,爆仓、塌仓、粮食霉烂、安全事故都可能随时发生。

(五)双重预防体系存在误区

有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是具备双重预防体系特点的工作责任体系,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与双重预防体系混为一谈,导致界限不明。有的企业对于双重预防体系的应用没有推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于风险点的排查确定未经过科学控制。有的企业忽略了对员工安全、设备安全的关注,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在不了解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应对的情况下,就擅自开工作业。有的由于内部监管部门没尽到责任,缺少对安全生产本质的认识和剖析,对企业的指导不到位,没有形成标准制度推广到企业中,导致整体预防体系的实施受到阻碍。

(六)安全生产培训流于形式

有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细致,缺乏针对性,既没有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也没有正规地搞上一次警示教育。有的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存在培训证书过期现象,有的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和新上岗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有的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致使一些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仍很缺乏,没有养成自我保护意识。

三、对策建议

巩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恢复经济活力,安全是根基。我们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极端重视,在行动上高度自觉,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时刻把安全生产稳定当作企业提质增效的首要任务,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为粮食和物资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稳定的安全基础。

(一)坚决扛起安全生产的政治责任

安全生产是发展的基础,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没有安全,一切归零。各涉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和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的原则,以新的“大安全”理念、方法和举措,把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纠正传统思想带来的习以为常和陈规陋习,牢固树立红线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要树牢“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紧紧抓住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安全生产做到领导再加强、隐患再抓细、责任再落实、监管再強化,以安全生产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按照“领导责任、隐患排查、问题整改、督查问责”全覆盖的总要求,既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又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和切实纠正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坚决堵塞安全监管漏洞,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产能,购置制造精良、安全系数高的设备,对在运行和维护时发现的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剔除隐性隐患,对重点领域的一些安全生产技术性难题,组织力量加快更新改造,超前防范与治理。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加快绿色仓储、智能仓储等项目和“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提升利用科技手段保障安全防控的水平。加强消防安全整治,按规定配备消防栓、消防泵、蓄水池等消防设施,及时更换配足灭火器、水桶、铁锹、水枪、板斧等灭火器材,搞好安全疏散、防火分隔和专门演练,使消防器材达到人人会使用。同时,要对老化电线进行更新,对熏蒸工具进行更换,对“危仓险库”进行维修改造,对应急器材进行配备,对机械设备、传送带、输送机、机电电气设施等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系统内部生产安全和职工人身安全。

(三)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监督机制

紧紧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从严排查、从严整治,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仓房设施、在建项目、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重点场所、要害部门、关键环节的安全风险点、危险源,以及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区域、长期无人检查的区域、不在常规检查范围的区域、季节性或间歇性出现风险的区域,开展全覆盖重点排查,真正做到隐患排查不留死角、不出空档,过程不走过场、不留盲区。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逐一列出清单,能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建立台账,制订整改方案,对存在重大风险、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守牢关口,实施动态监控,真正做到整改不留后患、不打折扣,切实做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加快“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实施“天眼”工程,安装监控设备,充分借助互联网、用好大数据,实现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相结合,推动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敢于向违法违规行为亮剑,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四)加快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最基础的工作、最重要的举措和最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手段。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建成信息通畅、全员参与、规范有效和可考核、可智控、可追溯的双重预防体系,实行“一企一码一档”安全监管档案,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重点岗位资格准入管理,通过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根据企业类型和特点,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对辨识出的种类事故的隐患进行具体评估、分级、分类和归纳,确定安全风险等级,逐一落实到企业、车间和岗位,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问题隐患清单、制度措施清单、重点任务清单等措施,以工艺严防、设备严控、人员严管、过程严治,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和重点区域,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设置安全警示标示或悬挂安全警示牌,标明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后果、管控对策、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形成常态长效。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高度关注风险变化状况,进行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已建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企业要投入运行,持续提升,按照“五有”标准规范体系,推进精准化和专业化,定期修订完善风险分级认定清单,强化一线干部职工对风险隐患应知处置卡、员工应知应会明白卡的掌握,确保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做到真建真用。未建立的企业要加快建设进度,向已建成的企业学习交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推进简易化和实用化,形成有效管控风险、隐患自查自治、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格局。

(五)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企业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立即处置的保证和前提,要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熏蒸、出入库、生产、防汛、火灾、触电等分类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急援助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实战应急演练,促进干部职工熟悉灾害事故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升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能力。落实重点岗位、重点部位应急措施,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以及信息报告制度,通过建立技术过硬、行动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旦发生重大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妥善处理,确保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住。密切关注恶劣天气预测预报、行业预警信息,重点针对库区塌方、泥石流、洪涝等风险,及时疏通排水系统,对易发生灾害的地段、部位等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实现关口前移、源头防控,将风险控制在最初阶段,减少隐患发生可能。按照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物资仓储设施设备,梳理掌握所管理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底数,不断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做好物资入库验收和出库调运等日常工作,切实做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

(六)加强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等集中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利用讲座、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平台和安全文化墙、安全展板、安全格言、微信群、宣传单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系统性宣教活动,使安全生产的理念在员工心中牢不可破。加强对新上岗工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临时外包人员、外租商户的教育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让他们学习安全法规、制度、案例分析等,更重要的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知识、行业技术规程和全过程的安全操控、维护、事故处理、自救互救等的安全技能。持续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梳理近年内典型事故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通过制作事故警示教育短视频,印制警示教育资料,开展警示教育展览等活动,以鲜活的事故案例和事故教训,达到以案为鉴、警示警醒的教育效果。坚持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經营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大力倡导和培育安全诚信文化,将安全文化摆在工作岗位和生活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和增强员工的安全热情、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自觉履行起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作者简介:郭庆华(1963),男,经济师,主要从事粮食储藏及粮食问题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问题原因安全生产对策建议
国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改进对策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探究
浅析乡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存在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