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瘾,看不见的欲
2022-02-08梁爽
梁爽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不过现在,把巧克力换成盲盒或许更切题。因为巧克力包装上写着口味,但盲盒同样的包装下会是哪款玩偶,你永远也猜不到。
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这个实验使用小老鼠,模拟了人类对盲盒一类东西成瘾的心理机制。他发明了一种后人称之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让一只饥饿的实验小鼠“自谋生路”。箱子外放着食物和水,箱子里有一个拉杆,小鼠按下拉杆,食物就会掉进箱内的食槽中。
斯金纳设置了两种奖励模式。其一是固定奖励,由一直掉落食物,到降低频率,比如间隔一分钟后,按下拉杆才会掉落食物。在这一模式下,刚开始小鼠会不停按拉杆,但发现时间规律后,很快就学会了隔一分钟再按拉杆。而另一种设置是随機奖励,小鼠按下拉杆所获得的食物是随机的,可多可少,可有可无。在这种情况下,小鼠无法确定什么时候按拉杆能够获得食物或获得多少,结果是,它学会了不停重复地按拉杆。
盲盒的设计,正是采用了斯金纳箱的随机奖励原理,赋予购物本身充分的不确定性,只有不断尝试购买行为,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款式。
有人买盲盒买到停不下来,有人夜夜守候直播间抢货欲罢不能,上瘾的购物欲让这些人深陷其中。
然而,疯狂购物不仅会让钱包缩水,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购物上瘾很可能是大脑退化的表现,或额颞叶痴呆症的先兆。
额颞叶痴呆症影响的不是记忆力,而是直接关联思维和情感。因为大脑的额叶和颞叶分别控制着人的思考和情绪管理能力,一旦发生退化或突变,就连生活中最基本的听说读写都会遇到困难,并且通常发病较早,约30%的额颞叶痴呆症源于遗传基因。
通过对105位遗传性疾病患者持续追踪,研究者发现他们尽管购物成瘾,却对生活本身缺乏兴趣,也常忽略配偶和孩子的感受。
为什么断舍离很难?除了一些人抱着“以后早晚用得到”的心理囤积物品,真正让人难以割舍的原因其实不是物品的实用性,而是它背后的情感需求。
盲盒之所以触动当代年轻群体的神经,就是因为满足了复杂而多样的情感需求。它可能是某种安全感、某种减压方式,是平淡生活中的一点兴奋劲儿,甚至是社交货币、情感寄托等。
英国纪录片《无法停止·病态收藏癖》中采访了一些收藏“怪人”。劳瑞在她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家里装满了将近三千个芭比娃娃,住在英国林肯郡的罗恩则以收藏超过两千个小矮人为目标。
他们狂热地收藏并不是单纯恋物。劳瑞在童年时期频繁搬家,没有体会过安定的生活。充满芭比娃娃的房间能够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让她的家真正像一个“固定居所”。而罗恩则说:“小矮人给我带来的陪伴,比不上收藏小矮人吸引来的人。”收藏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还为他带来了社交意义上的乐趣。
尽管如此,不可自拔地沉迷于购物、收藏的行为,常常被视为病态的囤积强迫症。
2020年一项针对强迫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童年受到的情感虐待与强迫囤积行为的相关性非常显著——缺乏情感支持的人更倾向于囤积物品。囤积症患者的囤积行为大多从童年时期就开始,但严重的囤积爆发往往是伴随着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发生的。不过,并非每个购物成瘾、有囤积行为的人都会陷于精神疾患。事实上,囤积是写在生物基因里的生存策略。鼹鼠会囤蚯蚓,老鼠会囤粮,人类会囤积食物、工具和一切他们担心有朝一日会短缺的东西。真正需要干预治疗的情况并不多。
如何判断某种囤积行为是健康的个人兴趣,还是囤积强迫症?《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囤积症给出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1.没有躯体和脑部疾病;
2.不管事物有没有价值,丢弃的时候总是感到很困难,很痛苦;
3.困难和痛苦往往源自强烈的囤积欲望和存储困难的矛盾冲突;
4.由于囤积量过大,使生活或工作场所变得混乱;
5.囤积的物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
6.以上行为引发明显的焦虑情绪,并导致出现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如果获取和失去囤积品并不会严重影响到情绪和正常的工作生活,其实并不需要过多干预。毕竟有些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如等热情消退后,在闲置交易平台大展身手。又或者在囤积品身上赋予更多故事,在千人一面的购物行为之外创造更丰富的价值。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