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画艺术意蕴之美与西方版画写实艺术之美
2022-02-07王雅馨
摘要:版画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美术门类,在中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被继承与发展。古代版画主要是在木板上用刀刻制画面,少数为铜版或套色漏印,体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我国最早能确定绘制日期的版画见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首卷。唐、五代的版画大多以宗教经文为题材,作品古朴俊秀。西方版画以铜版和石版为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成为独特的绘画手段。工业革命后,机器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为版画制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新思路,艺术家们开始研究各种材料的运用,踏上了新的艺术道路。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借助媒体技术,版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逐渐为大众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体验工坊也让大众能切身体会版画自身独特的艺术韵味。
关键词:版画;意蕴;写实;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复制工艺,代代相传,但出新者少。清代王云的《月色楼阁》是荣宝斋复制成功的第一幅绢本木版水印作品,它是一幅24.8 cm×19 cm的小画,画面描绘夜晚的楼阁,皓月当空,楼阁与树木在朦胧的月光下飘摇隐现。这幅画使木版水印技法走向巅峰的道路。木版水印采用笺纸印制,但在20世纪30年代,笺纸不再流行,技艺高深的艺人又相继故去,对版画情有独钟的鲁迅先生敏锐地察觉到,再不保护传统民族工艺,流传千年的技艺恐怕真的要泯灭了。于是,郑振铎受鲁迅先生的委托,寻找制作精美的笺纸,最终达成了与琉璃厂南纸店、荣宝斋的合作,荣宝斋也因之积累了水印木刻的经验与技术。文化界有一桩张大千和敦煌壁画的公案广为流传:据说张大千带领弟子们在敦煌20号洞窟临摹时,发现在剥落的小块壁画下隐约有颜色和线条露出。张大千认为这层壁画后藏有不为人知的巨大秘密,决定先将外层壁画临摹下来再剥离。果如张大千所想,一幅幅色彩艳丽、气韵深厚的盛唐壁画现出真容,张大千带领众人先后临摹了276件敦煌壁画,但不愿出售任何一幅。荣宝斋与张大千交往密切,就提出通过水印木刻临摹他的敦煌壁画,并得到同意。张大千对荣宝斋复刻的《敦煌供养人》赞许有加,这幅作品也是我国雕版印书由印制笺纸到国画作品的重大转折,对文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后,荣宝斋又相继复制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书画,发明了印绢上水法。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先生填补了水印木刻在技术和观念上的空白,他的《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不但研究了中国版画史,还揭示了水印木刻的原理,将水印木刻技法清晰地展示出来,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他将水印木刻与历史交织,表达东方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以印制技术为切入点,将观者带入水印木刻的特色审美,是目前对水印木刻最新、最深入的研究成果,在欧美、日本等众多国家中产生影响。陈琦从小耳濡目染中华绘画,对水墨韵味的有独到体会,他对水墨、黑白灰、木纹肌理、线条的控制恰到好处,作品令人拍案叫绝。范迪安认为,陈琦的研究推动了创作,创作又带动了研究。陈琦的作品以水印木刻为主体,兼容当下视觉的表达语言,超出了传统版画的语言范畴,是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创作探索。
一、西方版画世界
(一)西方版画起源
纸张在12世纪晚期的欧洲才出现,随之诞生了木版画,当时纸张较为珍贵,所以木版画都是小幅作品为主,欧洲现存最早的木版画是1380年的胡桃雕版的《普洛塔木板》(60 cm×23 cm),虽左半局部残缺,仅见左上方一只耶稣的手,但依稀可见耶稣正受刑的画面,百长夫和两位士兵站在耶稣右侧。木版画价格相对较低,平民百姓也可购买,教会为了宣传教义,将故事用木板印制,以便传播。
《鞭打基督》作于1446年,是现存有年份可考的最早的铜版画,画面中耶稣面容扭曲,仿佛正在哀嚎,他被绑在行刑柱上,蜷缩身体,被鞭打得遍体鳞伤,两旁的行刑者高举刑器,挥舞长鞭,耶稣体无完肤,这幅作品主用红色,以绿色为辅,血液般的红作为画面的背景,以体现耶稣的惨痛,而两旁行刑者身上的绿,也衬托了耶稣的苦难。
“石印术”是由德国人塞内菲尔德发明的,他在巴伐利亚发现了一种致密、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并通过实验发现了阿拉伯树胶的吸水性和排油性。经过多次实践,他成功发明了“石印术”,现代的胶印就是基于其工艺原理,石版画就是由“石印术”发展而来。在戈雅的石版画《波尔多牛》中,斗兽场里疯狂的牛,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没有丝毫恐惧,让观者感受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斗争精神,《波尔多牛》组画的成功,在当时欧洲的艺术界中激起千层浪花,是塞内菲尔德发明“石印术”以来,石版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之后的石版画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德国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写实之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丢勒,不仅制版技艺纯熟,而且信奉马丁·路德的新教教义,结识了众多博学的思想家。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其著名作品《骑士、死神与魔鬼》中,可以看到丢勒对肉体与灵魂、真与假、善与恶的思考。丢勒注重自我,从个性出发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在他一生的各个时期都绘制了自画像。乔托、拉斐尔、伦勃朗、梵高等画家都有绘制自画像的做法,自画像体现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印证了画家的心路历程,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画家绘制自画像以表达内心的自我诠释。
再如丢勒的作品《祈祷之手》,整幅画面仅描绘了一双做祷告的双手,纹理清晰,黑白分明,微微弯曲向上,深刻的线条与温柔的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出认真祷告者的手部姿态。
二、从李以泰看水印木刻
当代版画艺术家李以泰的画面总是以黑白灰构成,浑厚大气、质朴单纯,融入了民族的艺术精神,画外之音始终有“禅”意,观者在观看整体画面后,就会被引入“虚数空间”的沉思,《湖畔·西子湖之一》便是很好的一例。赵宗藻评价李以泰:“以自我独特的思路与讲述方式将黑白艺术以多种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详细阐明了黑白形式的规律,并突出了黑白绘画的核心问题:感情、审美和创造。”李以泰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填补了黑白构图研究的空白。
观李以泰的作品《平湖秋月·西子湖之一》(水印木刻, 50 cm×50 cm),静谧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在木纹的衬托下,云雾缭绕,包裹着整个天空,在月光下,处于暗部的密林与楼阁被水天分割,湖中清晰倒映着天空,天地在湖水的作用下融为一体。
再如《漓江滴翠》(水印木刻,36 cm×55.5 cm),清幽空谷的山林间,薄雾缭绕群山,一尾小舟引起缕缕波澜,逐渐隐去。整幅画色调为青绿色,高雅幽静,作者对水墨的控制以及对木板纹理的巧妙运用,将画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富春江畔》也是李以泰的代表性水印木刻作品,现藏大英博物馆。画面描绘富春江畔一片葱郁之景,远处飘缈、幽冷的山与生机勃勃的近景形成对比,虽颜色跨度较大,但丝毫没有割裂画面,冷色调的植被更加衬托了暖黄色和草绿色所赋予的活力。他的作品淳厚质朴、耐人寻味,具有一种十分动人的内在美感,他总能为观者创造审美空间,以黑白艺术的魅力为观者的想象插上羽翼。
三、结论
要继承与发展传统的版画技艺,就要深入生活,积累探索,不断提高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挖掘生活题材的深刻内涵。当代版画艺术家的作品要在有限的题材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层思考。
作者简介
王雅馨,1997年9月生,女,汉族,吉林辽源人,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版画语言研究表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