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2022-02-07周国琼
周国琼
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为试验对象,受检者均自愿参与,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血液细胞检验)与观察组(60例,采用质量控制下的血液细胞检验)。分析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 从检验结果来看,观察组受检者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分别为100%(60/60)、93.33%(59/60),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的83.33%(50/60)、81.67%(49/60)(P<0.05)。结论 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能有效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血液细胞检验指对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以此来辅助临床诊断,指导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促进其恢复健康[1]。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众多,在临床实践中应详细分析影响因素,并做好质量控制,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性,确保血液细胞检验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2~74岁、平均(46.67±10.82)岁。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1~75岁、平均(46.82±10.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检验方法
受检者均自愿参与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 ml,按照要求对血样进行处理,在规定时间内送检,且检测仪器为同一台。在此过程中,抗凝剂为EDTA盐,给予对照组血液样本使用适量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将全部血液标本进行混合均匀,均分成为60份上机检验;给予观察组血液样本应用1.5 mg/ml的抗凝剂浓度进行抗凝处理,将全部血液标本进行混合均匀,再均分成为60份,于采血结束后的30 min、8 h内上机检验。
1.2.2 质量控制方法
对照组按照操作规范流程进行血液标本的检验。观察组则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1)定期培训。对于检验人员医院可以组织定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样本采集、样本抗凝、仪器校准、样本稀释、样本储存等各项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一步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检验工作提升自身认同感,进而增加工作中的职责感,减少差错的发生。(2)了解受检者的详细情况。在进行血样采集时,需要充分了解受检者的详细信息,包括疾病史用药史等,在样本采集期间禁止服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避免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3)采血。采血属于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尽量选择患者静脉进行采血,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并针对穿刺部位进行清洁,进针过程中注意控制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结束采血后给予患者医用棉签进行按压,避免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甚至感染等情况;(4)处理样本。在对血液标本进行处理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按照规范控制血液样本与抗凝剂的使用比例,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还应该注意合理控制环境温度,以避免细胞形态受温度影响发生变化。(5)血液采集完毕后要进行密封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过久,应该尽快送检。标本不合格无法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准确反映,因此检验科对标本的收入应制定严格的标准,拒收标准包括标本的标签与检验申请信息不相符。对于检测结果出现的异常数据,要进行仔细的复查,必要时可以与临床取得联系,重新采取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查。(6)对实验室的工作区域要进行合理设置,且要符合健康安全的基本需求,设备的质量管理要建立相关维护制度,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与检定,最大程度上减小设备带来的误差,实验试剂在保存与使用过程中均应制定详细的规范制度。
1.3 观察指标
分析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细胞检查也就是针对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以及各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也可将其成为血常规检验,检验结果不仅可以在各类血液病的诊疗中作为重要依据,且可为其他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所以可以认为,血液细胞检验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检验方式,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判断,据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转。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质量能够对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检验结果存在偏差,临床诊治工作的准确性也必然出现偏差,导致误诊、漏诊等,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3]。采用质量控制,能从检验人员与检验过程方面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通常情况下,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应用比例、血液样本存放温度等多方面客观因素,均能导致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中的准确性。为了尽可能提升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医院必须针对其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题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的风险因素,同时注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特别是应提升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保障其熟练掌握血液细胞检验工作流程,并注意完善检验工作中的各项细节,优化检验工作的效果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注意完善受检者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每一份样本均具有明确对应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样本采集时间、疾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以避免不同群体特征导致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当前临床上应用的抗凝剂以EDTA-K2抗凝剂为主,但是其中的配置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出现配置比例不合理的情况,检测结果则极易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在血液样本之中,抗凝剂的占比越高,血液中RBC、HGB、PLT以及WBC等各项指标的水平就越低,可见明确风险因素并加强控制十分重要。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血液细胞检验通常需要采静脉血或是末梢毛细血管血,但是相比静脉血,末梢毛细血管的可重复性以及准确性均相对较差,时常出现白细胞计数偏高、血小板计数偏低的情况,进行采血时一般应该优先选择静脉血。采血量方面,多数人每毫升血液之中包含血清0.45~0.50 ml,但如果患者处于水肿状态或长时间持续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其血液粘稠程度则相对较高,对血液进行离心处理后,血清含量也相对较少,所以此类型患者应相对增加采血量,避免因样本量不足而二次采血。完成采血工作之后,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还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送检,特别是血清钾离子极易随样本存放时间延长出现升高现象,血糖也会因存放时间延长出现降低情况,所以应该在完成血样采集之后尽快送检,并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以保障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
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血样必须首先进行抗凝处理,因此,应在多种抗凝剂中选择不易对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形态产生影响的抗凝剂,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除采血部位以及采血对象自身生理因素以外,血液以及抗凝剂之间的比例能够对血样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血液占比过大,抗凝剂相对不足,则血浆中一出现微凝血块,在使用细胞分析仪开展分析工作时,易导致仪器发生堵塞,并使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影响,而若血液占比较低,抗凝剂相对过量,则检验指标准确性能受到严重不良影响,且在给予血液进行EDTA抗凝之后,血样白细胞形态出现改变,该情况与EDTA浓度具有关联性,血样量过少,EDTA浓度上升至2.5 mg/ml,则血小板肿胀、分叶消失、中性粒细胞肿胀等多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且极易导致检验结果偏差过大。所以,必须注意对抗凝剂的选择和应用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相关控制工作十分重要。
血细胞分析仪自身的应用效果也能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针对其进行合理校正,但是一般仅可应用其配套校准物开展校准工作。如果仪器自身无配套校准物,则应使用规范操作系统定值或是二级标准血液分析仪定值的新鲜血液作为对仪器进行校准过程中的参照物;如果需要同时开展数台分析仪的校准工作,则应首先针对其中一台进行校准,之后使用新鲜全血校准其他,并且每一台仪器应至少半年进行校准处理一次;如果实验室中仪器数量较多,为了保障各仪器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结果之间的可比性,则应针对全部仪器实施合理的校准以及室内质控操作,且还需定期使用新鲜血液标本针对不同仪器开展结果比对工作,以确认其应用效果。
开展血细胞检验技术工作时,如果直接使用血液进行计数,其中难度较大,准确性也难以保障,所以需要针对血液进行适当的稀释。血液属于由血细胞以及血浆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粘稠混悬液,根据血细胞分析仪原理,应该使用稀释液将血液稀释成为稀释标本,再采用流动检测的形式,对一定量的稀释标本中的血细胞数进行检测,再对血液中细胞浓度进行换算。所以在进行血液标本稀释时,必须保障稀释倍数准确、合理,若稀释倍数过低,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合缺损情况,而如果稀释倍数过大,有可能导致检测容量之内的血细胞数量过低,也就易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所以一般来说,RBC以及PLT的稀释倍数应该在12:3000~1:1000,HGB以及WBC的稀释倍数通常应设置为1:250。
结束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以后,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采用直方图的形式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其中的参数变化判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在对各项参数之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时,应该及时确认检验结果与临床是否相符,若结果异常,应及时通知临床。
参考文献
[1] 刘娟.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6): 118-119.
[2] 李玉明.臨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 95-96.
[3] 占红.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2): 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