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导向下穿刺活检的注意事项
2022-02-07苑长莹
苑长莹
胸部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广泛应用于穿刺活检领域。与胸部平片X线相比,CT技术能够清晰地了解胸部病变的位置和性质,有助于定性诊断胸部X线检查结果。而胸部的一些病变需要刺穿时,也可以使用CT进行引导。因此,本文探讨胸部CT导向下穿刺活检注意事项,具体报道如下。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前需要做的准备
术前评估
(1)肺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所以对严重肺气肿、单侧全肺切除、肺功能差等无法承受气胸风险患者,无法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
(2)如果肺内病灶不能排除肺血管畸形时,需要术前做胸部增强CT进行评估。一旦确定是肺血管畸形,则严禁做穿刺活检,否则会导致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3)由于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需要在局麻状态下开展,患者需保持不动并屏气配合,所以要排除意识障碍、躁狂、频繁剧烈咳嗽等无法配合手术的患者。
(4)严重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肌梗死患者,也无法进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术前检查
穿刺术前,医生需要浏览患者近期胸部CT检查影像资料,判断是否有穿刺适应证,确定活检部位,并规划好穿刺手术路径。此外,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前还需要做血常规、凝血六项、术前感染八项、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对于正在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术前需停用这类药物5~7 d。
术前准备
由于肺内病灶会随呼吸发生移动,所以穿刺活检时需要患者均匀屏气来配合手术,可于术前进行屏气练习。穿刺术前要求患者禁食(不需要禁水)4 h,避免穿刺过程中因呕吐造成误吸。另外,对于门诊患者而言,为方便穿刺手术,扩大暴露术野,需穿开衫上衣。
胸部CT导向下穿刺活检注意事项
(1)一次性穿刺活检包的组成:洞巾、5 mL和20 mL注射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量尺、手术手套、生理盐水等。
(2)选针种类:切针头、抽吸针、切片检查枪,特别适合于血流供应充足的特定部位(如腹部实体器官);较大病变穿刺可采用活检枪。虽然活检枪易操作,但受手柄機械和自身重量的影响,容易给CT扫描带来难度。
(3)负压吸引器:现在主要采用5 ml、10 ml、20 ml的注射器。通常认为,用大注射器加压更有效,因为抽吸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压强,并非压力。尽管小注射器面积小,但一般还是以10 mL注射器为最佳选择。
(4)患者体位选择:患者若存在肺气肿和闷气现象,需要采用侧位;当患者保持俯卧位时,需要选择中央有孔头托,以便于呼吸;对接受乳房穿刺的女性患者,应尝试用胶带将乳房拉开。
(5)入口点的选择和入口角度:应尽可能选择垂直进针,同时CT扫描穿刺平面。抽吸过程中,针头运动方向需要和病变点保持垂直,以避免产生杠杆状的撬动。应通过计算机或量角器确定穿刺角度。
(6)取材部位的选择:对于病变较广泛的患者,如中央肺癌合并肺不张,需要穿入比较重要的病变区,如肺门区域,以避免误诊。多个病灶的穿刺应选择相对容易、安全,且肿瘤发病概率高的部位。小病灶穿刺应使用5 mm、2 mm、1 mm的薄层扫描,以防止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导致定位不准确。小病灶穿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病灶随针尖移动,不能进入病灶;第二个问题是针尖进入人体病变部位后,不会在病变内部移动。此时,要采取二次压力抽吸,提高针头进入的速度和强度。如为实囊性病变,需要将囊液抽出。对于比较大的病变穿刺,需要切线位进针;对于小病灶,将囊液抽去后,再开展负压抽吸。
(7)多点或多向穿刺,采用粗针的频率相对较少。
(8)切割针转动:尽量以360°转动。
(9)皮肤穿刺口的大小:破皮口比较小,有可能不利于穿刺针旋转,通常可以使用静脉注射针穿刺。
(10)停针时间:拔针的时间应该延长(在侧压状态下),尽可能在针管内吸取组织,拔出针头后拾取样本,满意后再拔针;如果不满意,反复拉伸以达到单针同轴针法的效果。穿刺后,适当时间拔出针头,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血。
(11)堵针问题:注射针管需要抽取组织后才能决定穿刺的成功率。若针管中没有组织,需要继续抽取,不用拔针后二次抽取,以保障共轴针法的效果。若针芯被一些组织阻塞,需要及时拔出;当出现结核干酪样坏死组织和痕迹组织等良性病变时,需要插入针芯进行二次抽取,必要时可借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12)病理标本的处理:吸入的样本可放置在纱布上,使用一些液体材料吸附;借助针尖将组织学标本挑取出来,可向针管内吸入少量肝素,以满足组织挑取需求;将组织放置在10%~20%的甲醛溶液中。涂片和挤压可以用超过95%的酒精固定,也可以在不固定的情况下风干。液体材料可以进行离心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生化分析等。
(13)患者在穿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呼吸控制。尤其是对上腹部和下胸部靠近膈肌的部位病变穿刺过程中,容易受呼吸的影响。需要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在抽吸环节,叮嘱其屏气,同时借助螺旋CT扫描,以便能准确定位。
胸部CT检查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可以全面显示胸腔内的器官状态,能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及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