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
2022-02-07闫冬
闫冬
下肢功能障碍是很多脑血管患者的后遗症,如中风、脑梗比较常见的后遗症便是偏瘫。当发生下肢功能障碍后,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易出现自卑、情绪低落等症状。患者出现下肢障碍的原因往往是下肢肌力、步态出现异常,如何有效帮助其恢复下肢运动能力,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对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展开分析,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支持。
站立训练
在康复训练中,采取站立训练可防止患者肌肉萎缩,纠正排便功能;还能提升髋关节、膝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让患者的感觉功能不断恢复,行走功能也会改善。此外,站立训练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以免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低血压,提升心肺功能。针对很多患者的康复时间不够,可通过站立辅助装置,延长训练时间,加快下肢功能恢复的速度,在适宜的环境下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是下肢功能的一种体现。平衡与姿态控制力与人们的步行功能相关,是人体保持正常体位及完成各项活动的基础。而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步态差、平衡能力差、负重能力差。平衡能力主要是依赖感觉器官信息传导,中枢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运动系统给出反应。在神经反应时,脑部平衡能力及视觉调节能力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差,中枢神经发生病变,无法对低位中枢神经进行控制,所以会出现下肢功能变差、平衡能力失调,身体重心偏移,无法保持合理的姿势,随之步行能力降低。有些人在发病后不敢行走,担心下肢控制能力差而跌倒,患侧下肢负重并未达到全身负重的50%,健侧承担的压力则在60%~80%,继而影响平衡功能的恢复。平衡与姿态相关,平衡训练包括负重训练、迈步训练,改变不正常的人体运动模式,增加人体感觉能力,恢复患者正常的步行能力。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功能障碍后,平衡训练可提升躯干核心功能,控制下肢肌肉,恢复患侧下肢的承载能力,不断对错误的姿态进行修正。
步态康复锻炼
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躯干及下肢负重能力差,在训练时应当遵循减重、常规及负重训练流程。在发病早期,患者接受步态康复训练,可减轻负担,逐渐恢复正常的步态。减重步态训练是常见的康复训练技术。脑卒中患者常见肌肉能力异常、主动感觉变弱、患侧协调能力差,所以在行走时会有意识让健侧活动,出现不对称的步态。步态训练方法多是通过治疗师的指导,将拐杖及助行器作为辅助工具,分化下肢负担。但这些训练方式也有局限性,适合平衡能力在Ⅱ级以上的患者。助行器早期使用可以刺激脊髓及大脑中枢功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通过减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步态负重,以提升下肢承载能力;常规步态训练在减輕步态训练后开展,可以提升下肢的协调性;通过正常训练及变向反应训练,可纠正下肢功能;通过下肢负重训练,可使重心转移,改善患者下肢控制能力及对下肢感觉刺激,恢复速度更快。
器械辅助训练
功率自行车
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时,可以通过功率自行车辅助下肢重复性训练,使下肢不断完成交替性运动,在提升下肢肌肉耐力的同时,还能舒张下肢肌肉张力。下肢肌肉在自行车的辅助下可顺利完成主动及被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正常的肌肉功能,以规律化的肌肉活动提升下肢运动能力。此外,功率自行车还能提升患者髋关节、膝关节的控制能力,恢复平衡能力,改善步态对称。
下肢康复机器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种下肢康复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模拟正常人活动,也能承担起人体的重量,训练强度尚可,能协调双侧下肢,安全性比较高。机器人功能设置为定向诱导模式,将负重及平衡等训练整合,让患者在实际情景中训练,改善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最大程度降低治疗师的工作强度。但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费用比较高,普通家庭很难承受。
矫正器
矫正器属于医疗器械,以减轻患者身体负担及改善运动功能障碍为前提,发挥器械的矫正能力。矫正踝关节功能的器械是踝足矫正器,有全接触塑料、带踝关节铰链塑料、金属条矫正器等。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在功能训练时,需要学会控制力度及耐力,尽早使用矫正器训练,提升站立及行走能力。过往康复技术不提倡早期使用矫正器。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矫正器对早期恢复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可纠正异常步态,强化运动能力。若患者的步态纠正慢,形成步态异常,再想纠正就比较困难,甚至不可能再纠正。佩戴矫正器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预防足下垂、内翻;持续性刺激患者感受器,促进下肢功能重建。临床报道显示,通过矫正器康复训练,可提升偏瘫患者的步行及平衡能力,纠正步态异常,对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心理训练
很多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肌肉能力差、记忆能力降低,早期无法生活自理,容易滋生抑郁、悲观等情绪,甚至拒绝接受康复治疗,导致下肢功能障碍问题不断加重,严重影响预后。所以,在康复技术实施过程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训练,通过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韧性,有能力面对下肢功能障碍,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在心理训练时,可通过正念疗法、音乐疗法纠正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其不再悲观、绝望,更容易进入训练状态。
生活康复训练
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要积极锻炼身体,改善协调功能。平时要勇于行走,看到自己的下肢在运动,持之以恒,纠正不正确的步态,运动功能也会随之改善。生活康复技术较多,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不能擅自训练,否则无法达到康复效果。
总而言之,应根据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实际情况早期指导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