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研究

2022-02-07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营造循证景观

李 磊 李 想 张 鑫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 言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是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产业的创新性举措.本研究将北京海淀区的生态自然资源、城市文化资源作为设计载体,以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核心,利用循证设计的科学方法,对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内适老型景观康复性的证据进行探寻与评价,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内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趋向科学与完善.

1 基于循证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研究发展概述

1.1 循证理论的应用现状与方法

循证设计是循证医学的理论延伸,2003年学者Kirk Hamilton将循证设计定义为:“在一个独特项目的重要设计决策中,准确、理性、科学的地利用现有的、由研究与实践所得出的最优证据,最终和委托方一起得出最佳设计策略过程”[1].目前,循证设计逐步应用于康复景观的研究,近三年循证设计主要集中于医疗空间、养老社区等康复领域的研究.循证设计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问卷、使用后评价等方式,对康复景观使用人群的身心健康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策略.

1.2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研究现状

国外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早.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以注意力恢复理论、园艺疗法理论为主的康复景观理论共同指出了使用人群通过城市公共空间内的自然景观环境调节身体机能与精神状态,从而促进人们的身心机能与感官体验.

国内对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关注较晚,目前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内适老型康复景观研究暂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国内适老型康复景观的研究主要以老龄人群的心理机能与行为活动为研究重点,整体研究模式较为单一,缺少区域特性研究.

1.3 城市公共空间内适老型康复景观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研究学者将养老产业的视角转移到户外康复景观的营造层面.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的出现,满足了老龄人群身心机能的恢复需求,促进多层次感官体验.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将呈现区域化、适老化、多元化等特征.以期营造符合老龄人群身心健康与行为习惯的适老型康复景观环境.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区别于传统全龄化康复景观(表1),将其功能特性与自然生态环境作为设计要点,提升景观的康复功能与自然环境的适老化营造,构建适宜老年群体的城市公共景观环境.

表1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康复景观与循证设计下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之区别

2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原则

2.1 适老性——营造安全便捷的益老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的主要服务人群包括以老年人为主的健康与亚健康人群.设计充分考虑安全、便捷等问题.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到老龄人群的身心机能与行为方式等特性,提高适老型交互空间、体验空间等空间的安全标准,通过设立无障碍健康廊道、安全引导标识等方式满足安全、便捷、益老等要求.

2.2 康复性——构建身心疗愈的自然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遵循“康复疗愈”的根本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景观环境内潜在的康复性因素.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环境中阳光、水体、植物、绿地所产生的康复效益,将其通过园艺疗法的手段助益与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恢复,改善老年人心理情绪.利用园艺疗法、中医药采摘等人工康复性手段,通过园艺劳作的方式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实现自然助益.

2.3 人文性——满足受众人群的个体需求

“以受众人群为中心”是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的重要原则,在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时,首先从受众人群的身体健康需求出发,设立无障碍健康步道系统,满足老龄人群不同层次的健康活动需求.其次深入探寻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利用地域性乡土疗愈植物,构建园艺疗养活动空间和芳香疗愈体验空间,满足老龄人群自我实现的心理健康需求,营造以人为中心的适老型康复景观体验.

2.4 地域性——构筑情感归属的怀旧体验

将地域文脉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中的特有载体,构建具有人文关怀与情感归属的适老益老体验空间.深入挖掘当地的城市记忆与地域文脉,传承城市文化情感,增添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的文化底蕴,提升老年人城市情感共鸣.提炼整合当地的文化精神内涵,通过利用怀旧疗法的康复性手段形成具有地域特性与康复疗愈的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

2.5 多元性——丰富空间的动静宜养体验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在空间营造方面坚持构建以老年人身心需求为主体的多元化活空间.构建开敞性的活动参与空间和私密性强的静态独处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促进感官体验的五觉感知空间和平复情绪冥想静修空间,缓解老龄人群因免疫力下降、身体机能衰退等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健康问题和负面心理情绪,建设动静相宜、益老益养的景观环境.

3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策略

3.1 专适老,重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要以人为本,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适宜的康复活动强度与活动时长存在差异.将老年人年龄层次划分为65-70岁、71-75岁以及76岁以上.65-70岁老年人适宜完整度高的康复活动,如果蔬培育、花卉种植等,平均持续25分钟.71-75岁老年人可适当降低完整性康复活动时长,76岁以上的老年人适宜较低强度的园艺分解活动,随年龄递增适当缩减活动时间.同时构建满足老年人多年龄层次的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康复活动提供依托.

3.2 强体验,促活力

依据老龄人群的身心需求与行为习惯,构建多元化、动静宜养的体验活力空间.打造满足多年龄层次老年人参与的劳作体验、视听结合的情感怀旧体验与促进老年人身心机能与感官体验的芳香疗愈体验、自然五觉感知体验等动静益老的康复性景观活动,为老年人群营造沉浸性、关怀性、安全性的多维度活力体验平台,引入互联网、农业等业态,丰富适老型康复景观体验层次,营造多功能性的适老型康复空间.

3.3 重文脉,展回忆

通过结合老年群体的知识背景,探寻不同年代老年人的情感共鸣,从历史文脉事件与个人生活事件两方面提取怀旧元素.通过提取历史文脉事件中的红色革命文化、下乡文化、公社文化等不同年代的历史印迹,设置城市文脉展演空间重现历史场景.其次依据老年人知识背景,提取老年人生活中的建筑符号、怀旧物件、民俗活动等并将其场景化,利用3D虚拟技术与现实场景陈列等方式,为老年人营造情感归属与怀旧疗愈的文化康复氛围.

3.4 构生态,重疗养

康复景观中的自然助益理论提出自然与人类健康的联系,强调自然元素对人的身心情绪有积极的改善作用[2].首先满足环境中的阳光、植物等自然元素营造,为老年人带来充分的感官刺激[3].其次对原有的乡土植被进行保护与利用,尊重植被生态肌理.最终依据老龄人群的心理康复需求,利用植被与树种进行不同尺度的空间围合,加强生态空间的安全感,强化老年人自然感知体验.

4 循证设计下的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4.1 循证设计下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指标

在证据探寻阶段,归纳梳理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将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中的景观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活动、地域人文环境作为循证设计下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的主要证据来源.三者互相联结,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指标来源,为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4.2 循证设计下的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体系

本文利用老龄人群的个体特征与适老型康复景观理论作为循证设计下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切入点.通过探寻证据、最佳证据策略研究、证据实例验证三个阶段阐明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的循证设计过程[4].通过文献分析影响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景观康复质量的三个证据因素,并从中选取10个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形成39个影响老年人群康复性的评价指标因子,结合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目标,构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体系(表2).

表2 循证设计下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体系

5 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营造

5.1 构建适老设施,增进康复体验

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适老型服务设施以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为出发点,依据专适老,重需求的设计策略.在北京海淀现代公园路径系统设计方面,为防止老年人记忆障碍造成迷失问题,整体路网采用环形循回线路贯穿场地,结合导视系统,实现适老型康复节点安全联动、移步异景(图1).主路铺设防滑力强、耐摩擦的柏油、花岗石材质,搭配无障碍蓝色慢行活力康复步道,结合立面双层扶手设计,实现老年人步行与轮椅出行的双重需求,每间隔两百米设置益老休憩设施,促进老龄人群身体机能康复,增强视觉感知体验.

图1 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适老型康复景观营造平面图

5.2 展现城市印记,打造怀旧疗愈

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营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思想,计划构建文化养老新模式,实现健康公平[5].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探寻北京老城区不同年代的城市印记,用于文化怀旧功能区建设,打造胡同文化展示墙,在立面增添旧式三轮车、门墩等记忆元素,实现情感共鸣.借助五感体验媒介,在听觉营造上将伴随一代老年人生活回忆的“吆喝文化”作为声音怀旧的载体.在视觉营造中,以卢沟桥红色文化为载体,实现虚拟怀旧互动体验.引入空竹民俗文化,营造空竹康体空间,促进老年人怀旧参与疗愈.

5.3 塑造劳作空间,促进活力养生

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为首要目标,适老型康复景观利用园艺疗法的设计手段,从生理上提升老人自主行为能力,从心理上增加幸福感[6].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通过构建移动式共享农田并利用可移动盒子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园艺劳作平台.可移动式的种植方式为园艺活动增添了趣味性,利用移动农田形式进行复合型保健园艺搭配,种植番茄、甜椒等保健型观赏作物,满足老年群体多维度的健康需求.根据老年人年龄的差异化,将劳作体验活动划分为以十五分钟为基准的分解式劳作体验和以二十五分钟为基准的完整式劳作体验,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活力养生模式.

5.4 构建林窗空间,营建精神疗愈

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以乡土树种为依托,利用良好的光照条件,因地制宜的构建近自然式林窗生态空间,为老年人提供静思冥想与社会交往空间.在林窗空间营造时,通过人工移除场地中的部分树木,形成自然式的林窗生态环境并增加光照面积,阳光中的维生素B和林窗空间所产生的负氧离子为老年人提供了自然式助益,促进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从而达到康复益老的治愈效果.在林窗空间内配置层次丰富的保健型植物景观,为老年人提供安静舒适、芳香疗愈的冥想空间,促进老年人的感官体验.

6 结 语

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提升了全球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的身心机能与感官体验.本文结合地域文脉特色,植入康复景观理念,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提出设计原则与营建策略.利用循证设计方法,构建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探寻最佳证据指导北京海淀区现代公园适老型康复景观设计实践,为今后基于循证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型康复景观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营造循证景观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景观别墅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