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养老金融第三支柱发展研究

2022-02-07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吉林省养老保险养老

孟 玲

(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吉林白城 13700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加速发展的重大社会性结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较上年末新增人口仅48万人,预计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8亿,占总人口比例30%。按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的判定标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截止2021年9月,全国有129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东北三省情况尤为紧迫,36地市全部进入深度老龄化。①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一、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我国养老金融三大支柱跛行发展严重,亟待推进结构性优化发展。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相对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来说发展的极其缓慢。截止2019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462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8249亿元,占比77%;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7985亿元,占比22%;商业养老保险金保费收入543亿元,仅占比1%。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在国际上早已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主力军,部分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占居民金融资产的60%-70%。

吉林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6个百分点的吉林省来说,截止2020年末,吉林省常住人口2407.35万人,60岁以上居民555.13万人,占比23.06%,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945.5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4%,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898.23万人,在职参保512.40万人。②数据来自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叠加人口净流出,低水平生育率等因素,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显性凸出,社保基金承受着巨大压力。

二、吉林省个人养老金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

商业银行个人养老金融发展策略缺乏战略性高度。吉林省政府早在2018年9月印发《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升全省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扩容养老市场环境建设,探索具有吉林省特色的个人养老发展道路。但就现阶段看,省内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养老金融业务的产品服务结构和策略发展方向仍是采取“嵌入式”和附属权益模式,缺乏战略发展前瞻性,组织管理结构分散。具体表现为各大行产品设置模块差异化程度低,风险系数被低估,缺少与家庭财产结构匹配的特色化选择策略。

(二)政策协同缺位导致商业银行参与效率低

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拥有以法律为基础,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全参与,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住房反向抵押保险、养老信托投资、养老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的个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来说,吉林省内商业银行还处在养老机构投资、专属理财产品开发的初期探索发展阶段。特别在养老机构投资方面,虽然规定养老运营机构每人每月享有260元的综合运营补贴,非盈利性和盈利性养老机构分别享受不同的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用地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对于吸引社会力量发起多种模式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加之养老服务机构投资周期一般为10-15年,在此期间投资回报率低,投资成本高,短期内商业银行参与率无法明显提高。

(三)产品真实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个人养老金融需求侧的多元分化与供给侧的专业分工不足。按照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均衡个人生命周期收入配置的需求,产品应具有稳健性、抗通胀能力以及能够满足用户长期持有的风险规避心理。但目前我省在售的大部分冠以“养老”字样的银行养老金融产品,多数为期限短、流动性较强的短期理财产品,如国有某大行平稳理财计划中“养老专属”系列理财产品,最长期限不过557天,业绩基准利率4.1%,相较于其他名称的相同期限产品来说收益相差无几,并没有更多的附加产品优势,更像是非保本的公募资管产品而不是真正具有保障功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

(四)东西部及城乡供需空间分布失衡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性差异,劳动力人口由中西部涌入东部发达地区,由小城镇及农村向一二线城市流动,流出地养老负担日益严重,而政府资金和社会化投入却更愿意向积累了更多养老保险基金、资源配套也更为完善的流入地倾斜。比如2021年银保监会将养老金融理财产品试点改革选择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等四地,推出了为期5年的养老理财封闭式产品。比如某银行在长三角地区推出了“存房+养老+金融”模式,以房屋租赁模式为客户养老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加剧了养老金融服务的空间性差异。还有些银行提供的多样化拓展一体式服务,涉及医疗健康服务,养生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产业投资等各个领域,也都是在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展。

(五)居民投资养老意识差,养老金融产品认可率较低

吉林省居民对养老金融产品认识有限。根据吉林省居民金融素养调研数据显示,25.5%的居民对养老金来源的首选是“自己存钱”,即这一部分居民还停留在储蓄养老的意识阶段;25.21%的居民选择购买社会养老保险,而这一部分人中,选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不足15%,并且多数人对保险机构销售的期限较长的保险产品具有刻板的负面印象。大多数人对养老理财产品、养老基金的认识比较粗浅,更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缺少对养老资金的理性规划。

三、促进个人养老金融协调发展路径

(一)加大政策普惠力度,推动机构纵深耕耘市场

养老金融的发展需要长期持续的政策扶持,包括调整税收优惠力度,拓宽年金投资范围。特别是养老金融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制定符合吉林省需求特点的长期养老扶持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深耕养老金融市场蓝海对于提高居民抗风险能力,保障生活质量,促进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依托三方协同,不断优化养老金融服务网络

金融机构应当匹配市场发展需求,改变金融商品同质化现状,拓展“存房+养老+金融”模式,银政、银基、银保三方协同发展模式,加快搭建专业化金融组织架构,涵盖公司金融、零售金融、私人银行全方位,银商、银企多业务合作联动,打破资格主体行业壁垒,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产业投融资服务,推动养老金融由单一保障型向多样化功能型转型。

(三)加快探索系统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供给

加快统筹发展以“账户制”为核心的养老金融购机体系,以社保平台、银行账户、金融产品、政策优惠四层架构拓展发展,协调养老金融发展的空间和地域差异,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不同职业群体之间养老收入差距,特别是对农村和缺少企业年金的人口予以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持,提高保障政策普惠性。

(四)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居民金融养老意识

从政府层面来说,在营造养老金融良性发展环境前提下,积极展开人口老龄化的国情、省情宣传教育和养老保障意识教育,以非强制和自愿原则鼓励居民参与第三支柱养老模式。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多种渠道拓展养老金融产品宣传,依托社区服务,打造集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医疗配备、法律咨询、健康娱乐多方位综合一体的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吉林省养老保险养老
养老生活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