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管理与防沉迷技术去瘾计划研究
2022-02-07张佳欣
陈 思,张佳欣,佟 林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2)
1 青少年网络管理
1.1 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
2013 年12 月底,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其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56 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占青少年总体的71.8%。调查也显示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规模持续增长,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在互联网未发展到这么快的时候,当时的网络还主要限制在PC 端使用,但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遍化使得大部分青少年都拥有了不需借助外力上网的条件以及设备。并且伴随着网络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已然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使用网络更是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统计,青少年上网消费的时间主要体现在游戏、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这三大板块上。手游的游戏皮肤、等级提升、游戏设备等种种板块设计加之青少年的从众心理:他玩游戏我也玩,他的游戏皮肤好看我也花钱买,他的游戏等级高那我的等级要更高……这些都足以吸引青少年出现网络沉迷现象。截至2018 年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了6.48 亿,网民使用比例为72.8%,其中大部分为青少年用户。短视频平台的点赞、分享、评论、弹幕等功能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网络情感输出需求。而某一类社交软件的推出更是满足了青少年在自我表达和虚拟社交当中的情感需求。青少年处于成长期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们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有着无穷的好奇心,与此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带他们走进了新世界的大门,逃离了现实生活中学业家庭给予青少年的压力,形成了一个暂时的虚拟避风港。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就会深陷网络当中无法自拔,所有这些才造成了现在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的情况。
1.2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有积极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近年来,青少年网络安全不良事件频繁发生。如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游戏充值”“过度消费”“评论打赏”“网络暴力”“社交转账”种种网络安全现象的出现足以让社会重视青少年的上网环境问题。与此同时网络上出现的部分观看的短视频内容还含有暴力、色情暗示,容易诱发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这些不好的现象极大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像小学生用着父母的银行卡过度消费买游戏皮肤、中学生使用社交软件虚拟社交给对方转账、对短视频播主无原则无底线打赏刷礼物、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没有道德没有底线地发表一些不良评论,严重伤害别人却不自知被网络暴力亚文化牵着鼻子走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极易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许多青少年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对于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都有自己的理想状态,他们对自己有虚拟的完美主义设想,更想追求个性、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出于现实生活中的不理想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理想主义。此时网络就给他们搭建了一个与之需求匹配的平台。因为网络世界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青少年又在成长阶段并不足以具备判断虚实的能力所以通过这样的网络文化输出就会让他们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对苦乐、美丑、是非、正误观念丧失基本判断。如果这些基本判断都丧失的话那么个人道德、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在青年人这一代身上会非常令人担忧。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青少年们终将会成为萎靡、堕落的一代。所以如何将负文化输出,转负为正是现代青少年们面临的一大网络挑战。然则通过网络的文化输出也并不是只有不良影响,不能过度放大青少年的网络沉迷现象但也不能回避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当然也有很多的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正文化输出的例子。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好处就是现阶段信息共享时代的发展有利于扩宽少年们的视野、完善青少年的个性、增强社会人际交往、扩宽其寻求知识的方法等。双刃剑的发展就在于是将利端发展成为弊端,还是将弊端发展为利端。在青少年网络管理上还是希望好的文化输出要强于垃圾的排放。
1.3 青少年自我管理
各大平台推送自己经营的产品,放大人的“兴趣”价值。这一营销推送手法使得大多数青少年深度沉迷并无法自拔。游戏充值、追星经济、行业内卷种种行为纷纷精准砸向青少年。让其生活在充满无限幻想的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生活,久而久之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并且很难进行自我协调。“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是学习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青少年作为自己的老师应该具备自我管理的思想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多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对于网络信息的虚实有一定的判断。
2 防沉迷技术
2.1 防沉迷技术简介
根据《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当代青少年网民年龄普遍提前,接近半数青少年上网时长在两小时之内,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2~4 h。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力在推出防沉迷技术。该防沉迷技术就是研究出一款手机应用程序,该APP 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每日浏览时间设定为30 min,如到时间会弹出提示框启动震动检测程序提醒并强制下线。通过此技术监管、限制特定软件使用来限制用户使用手机时长。同时附带强制关机功能,关机附加“惩罚”机制功能即若用户在达到使用时长但未主动关机超时使用过久,就会触发强制关机,并启用“惩罚”机制,进而缩短下一次用户的使用时长。
2.2 防沉迷技术的实施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对《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提供1h 服务。政策的出台表明了防沉迷技术实施的必要性。防沉迷技术软件检测主要是建立某种模型例如建立反馈网络模型和动态马尔科夫数据压缩模型。但目前还是对用户检测区分比较不成熟。此防沉迷设计采用了Android 后台服务进程定时获取手机与用户交互的按键、操作手势、传感器等信息并依照特定规则对应用进行分类。如果应用属于娱乐应用则采用进程关闭方式限制该应用的使用时间。
3 去瘾计划
3.1 加强家长管理教师管理职责,调动各方面联合治理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生活价值观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的。现阶段有很多家庭结构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比如离异家庭或父母长时间在外工作的家庭。这一类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可能会由于自身关系导致一味地顺从孩子、不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孩子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灵魂的共鸣点,情感的抒发地从而深陷虚拟世界。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正确的引导。并以身作则,自身也减少上网的时间,拒绝观看网络色情、暴力广告等虚假内容,多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和道德水平,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同时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并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推动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和提高网络素养。要多教育青少年不听信网络谣言、不发表不正当言论、保护好个人信息等。督促媒体行业加强与家长、老师、学校联动沟通,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3.2 健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制度
青少年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隐患,比如个人信息的泄露、消费陷阱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如何使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了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也曾多次就青少年网络游戏防沉迷、防过度消费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提案。在针对青少年网络管理这一方面我国还缺少规范性强、执行力度强的法律法规。对泄露青少年身份信息的行为要坚决打击,要做到信息共享是合法正当的进行。所以我国应针对这一问题制定更全面、系统的,不论是在学校方面、家长方面、政府方面都具体落实的方针。使其各方职责明确,法律保障足够有力解决这一问题。对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社会安全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法律法规。
3.3 完善网络管理制度,推进青少年模式实施
游戏企业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各项要求。游戏企业应起到在这场青少年防沉迷计划实施中的带头作用。所有游戏企业都要严格遵照执行,负起责任全面启动防沉迷技术,严格开展实名验证,对认证为未成年人的用户,坚决执行时段时长控制和消费金额限制。同时加强媒介的素养教育,目前的短视频平台都是根据用户平时看的多的内容进行推送,能够精准对准用户感兴趣的范围。但这样的精准推送会使用户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片面化、单一化。短视频平台可摒弃这一条技术并可设置防沉迷技术的青少年模式,根据用户的年龄可针对青少年推送一些可通过媒体提升自身素养道德的内容。防止青少年过长时间沉溺于单一的网络视频中,下线一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各大平台对正向的、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一些有效筛选,把糟粕的内容过滤掉,比如涉及到色情、暴力、迷信内容的统统下架并成立平台的检测机构,只有合格的作品才可发表。各大官方或大流量账号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多发表一些正能量作品,发扬出有正确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优化青少年网络的舆论引向,做到以下四不要:不造谣、不传谣、不买营销、不在网上进行不和谐的沟通。进一步推行青少年模式实施,将防沉迷设计切实快速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为青少年网络创造出一片绿色平台。
4 结语
本研究同样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化教学体系改革。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此款APP 既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学习成果,又可以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一项参与度极高的大工程,需要每个人为其付出努力,打造出一片绿色的网络安全环境。道路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