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2022-02-07许可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特色建设

□郁 祥 许可塑 王 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施“双一流”建设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工作形势更加严峻,这就要求学生工作队伍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地调整工作思路,搭建新的教育、管理、服务平台[1]。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深化内涵发展,打造能够体现学校深厚积淀,展现学科特点,彰显文化底蕴,颇具示范性和典型性的学生工作品牌项目。这对于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效率,增强学生工作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2]。

一、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的内涵

学生工作品牌是借用品牌管理的理念,将各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具有优异性、特质性和持续性的学生工作载体以品牌的形式呈现,它是高校学生工作领域优秀成果的积淀和浓缩[3]。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高校学生工作在校园文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对社会的贡献度等方面的认可与推崇[2]。学生工作品牌化具有文化标识显著、主题特色鲜明、项目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二、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的意义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校获得较高的声誉,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创新管理理念,构建长效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品牌运用管理学、品牌学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4]。将学生工作品牌项目化管理,有利于辅导员牢牢把握主线开展学生工作,实现“工作有抓手,投入有热情,成果有预期,科研有方向”的四有局面,实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5]。

(二)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工作实效。以学校为主导,通过协调人财物等多种资源,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构建学生工作品牌,能够极大地激发基层工作活力,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服务学生成才需求。此外,辅导员可以借助品牌项目的开展,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从实践中提升理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优化工作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健全保障体系,实现工作传承。依托已有的学生工作基础和特色项目,通过对阶段性成果的梳理和项目考评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品牌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有效规避了因辅导员工作调整导致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断层现象,确保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学、有序、持续地开展,使工作更具有传承性,进而培育出更加优秀的特色文化。

三、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的现实审视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起步较晚,虽然有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对品牌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品牌的建设。

(一)学生事务繁杂,缺乏主线思维。当前,各高校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紧密围绕学生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学生工作队伍面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诸多职能部门,这也决定了学生工作的内容繁杂琐碎,其涵盖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日常管理等多方面,他们必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处理事务性工作,缺乏工作上的系统思考,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主线思维的建立,使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缺少培育的土壤。

(二)资源配置欠佳,缺乏长效机制。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实际上各高校很难按规定实行,时常会呈现出人力不足的现象。此外,按照学生人数划拨的活动经费也有限,尤其是一些人数较少的学院。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配置欠佳,直接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开展,有些工作只能点到为止,浮于表面,无法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实效作用,达不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三)岗位流动频繁,缺乏工作传承。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实行定期轮岗,工作流动性较强。这种变动一方面有利于工作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前期探索出的工作思路、高效的工作方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因人员的调岗而变动,转而采取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这样的轮岗机制可以为学生工作注入新的动力,但也会因此使现有的特色工作无法传承,文化内涵无法凝练,品牌建设难以持续实践。

四、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的典型案例

多年来,一些高校努力突破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的局限性,创新思维,围绕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生工作品牌项目。本文列举了“双一流”高校三个品牌建设的典型案例。

(一)成立“家长观察团”,形成家校育人合力。某高校自2003年起,建立以家长观察员制度为主的一系列“家校联动”育人机制。定期邀请学生家长来校,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实地察看、走访学生、随堂听课等方式了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情况。目前已有近百批1,000余位家长观察员进驻学校,提出累计3,000多条意见和建议。

(二)成立“勇搏励志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9年,某高校在校长的倡导下,成立了“勇搏励志班”,该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是一个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的特殊团体,采取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该班培养模式曾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省高校“一校一品”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等荣誉。

(三)开展志愿服务,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某高校于2011年成立“不再菇独”阳光助残项目,致力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和社会融合。从传统陪护改为让自闭症儿童参与社会体验,通过菌菇种植和销售提高动手能力与社会融入程度,借助菌菇销售实现项目造血功能实现良性运行。该项目曾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金奖。

五、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的路径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其品牌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在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过程中,面对工作流程、资源配置、岗位规范等层面的现实问题,可以从理念建设、项目管理、方法选择和系统运作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一)创新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理念。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要引入品牌管理的理念,同时要积极鼓励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一是可以结合高校重点建设项目,办学特色或专业特点进行项目培育。二是要帮助辅导员通过学习凝练和规划学生工作品牌,了解品牌的营销策略等,充分掌握品牌的理念。三是要激励教职工参与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围绕学生工作博采众长,提高工作水平[5]。“勇搏励志班”学生培养模式,就是由该校校长牵头,诸多中层干部、专业教师集体参与项目指导学生,成效显著。

(二)推进学生工作品牌建设项目管理。学生工作品牌的创建是长期培育和持续推进的成果,常换常新的活动是形成不了品牌的。文中列举的三个品牌项目开展时间均在十年以上,最长的已近二十年。在确立品牌建设时,要准确定位、明确目标,确定培育项目,按照管理学中项目管理的模式建立管理体系、合理有效配置项目资源、落实目标责任、建立考评机制,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来管理学生工作[6]。打造标志性品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彰显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特色。高校在创建学生工作品牌时,要整合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对于高校而言,专业特色最能够体现品牌效应,各院系应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开展学生工作,实现育人目的[7]。梳理学生中已经具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口碑的特色活动,紧密结合专业,进一步凝练提升成品牌项目,打造“一院一品”的工作特色,体现学生工作品牌建设的价值。“不再菇独”阳光助残项目就是该校发挥学生专业特色开展的活动,效果显著。

(四)推进学生工作品牌系统运作。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要充分挖掘高校资源,在政策和制度两个方面深入谋划,推进学生工作品牌系统运作。统筹构建品牌运作机构,实行团队化管理,实施项目设计评审、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价。同时,要寻求充分的人财物支持,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弘扬品牌文化,积极营造良好的品牌创建氛围。此外,加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拓宽学生工作品牌推广渠道,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

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工作的要求,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它赋予学生工作新的活力和生机。良好的品牌形象充分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它不但有利于品牌立校,让高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具优势,还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高校师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它已成为高校师生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