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2-02-07□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产教评估体系

□张 曼

2019年1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两个文件总体思想一致,均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培养高质量高职业素养的人才。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当地政府决策者制定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依据,作为外部社会评价主体的企业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评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作和学校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是对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也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改革和转型发展。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经验

(一)国外发展经验。美国教育部门要求各州府来制定高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重新衡量和测定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评估主体的选择上主动吸纳各行业协会、各地高校、各地政府机构等外部评价机构参与进来。英国高职院校依据于专业资格准入相关标准来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全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外部社会评价机构的实践来构建,形成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国内研究发展。孙美华等(2018)着重介绍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制度,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数评估法来测度和评价。徐铭铭(2018)从翻转课堂的角度来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根据高职院校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进度阶段来设计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并进行适时评价。陈亚峰(2020)认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应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和学校教学管理等角度来制定,多方面、多角度测度评价水平。

二、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现状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总体情况。结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产教融合外部质量评价工作在高职院校初步推行,对于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和效果的外部评价指标较少,其主要依托于外部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价工作,从评价主体进行界定具体的现状如下。

1.以内部评价为主。根据《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每年都要收集整理关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情况的数据信息,从而建立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分析报告,以此来打造和建立学校自身对于教育教学的质量诊断、监控和优化系统。结合评价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评价还是以学校和政府为主体的内部评价,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较少。

2.初步引入外部评价。为了贯彻国家教育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高职院校深入挖掘学校和学生数据资源,用数据来反馈和检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整体质量。同时,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与社会外部评价的相关工作。根据湖南省教育厅的数据统计显示,在70余所高职院校中有近三分之一的院校建立了外部产教融合评价机制,积极与麦可思数据(成都)股份有限公开展业务往来,核心业务是关注高职院校的整体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3.有关产教融合的评价指标较少。目前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工作虽已初步推进,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外部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体系也未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指标的缺失影响评价质量和评价效率。

(二)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问题分析。

1.外部评价政策难以落地。近年来,政府机构通过制度、政策和措施保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顺利开展,鼓励和支持第三方外部的社会性评价主体参与到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工作中。但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外部评价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使政府机构的意愿落空。第三方外部评价主体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中来,外部评价市场化落后于高职院校内部评价工作,外部带动内部评价机制并没有形成和发挥作用,致使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的评价工作发展方向不明朗。

2.外部评价力量尚且不足。我国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和办学制度,因而对外部评价主体要求较高。高职院校第三方外部产教融合的评价力量的形成艰难,外部评价要求主体多元化,以保证评估工作在独立、公正的评估环境中开展。外部评估主体要求有准入职业资格,在评估人员的选择上也注重专业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此外,评估报告的权威性弱和说服力不强等问题也是外部评估机构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些方面也决定着外部评价力量的不足。

3.外部评价内容设计不全。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中开展产教融合外部评价的高校占比较少,如果就产教融合的结合度来分析,宏观层面的结合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所在地整体的产业结构契合度,中观层面的结合是和所在地整体的地区产业群、产业链的契合度,微观层面的结合是与所在地的就业岗位需求相契合。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的外部评价内容只牵涉到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没有很好地涉及和建立。

4.外部评价结果应用不够。就目前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工作来看,作为第二方的政府机构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及评估报告具有一定公信力和权威性,而第三方外部评价出具的评估报告很难取得高校、社会大众的认可,应用性不强,缺乏良好的应用机制。高职院校外部评估报告是当地教育部门制定财政拨款、界定重点项目、制定就业和招生计划的依据,应用性不强则制约教育政策的制定。

三、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确立外部评价的合法权威地位。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价文献和实践经验来看,完善相关外部评价的法律法规是保障高等教育外部评价发展的关键和侧重点,相关发达国家都在外部评价机构的进入标准、拥有权力和责任等方面立法建规。引进外部评价主体参与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评估工作中,应建立良好的立法环境和公平公正的行业氛围,完善法律法规是外部评价体系平稳发展良好运行的保障。在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中,要厘清外部评价机构的权、责、利的关系,规范建立外部评价机构的进入机制、评价机制、评价结果运用机制等,这是开展高职院校外部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关键之处。

(二)探索外部评价的运行模式。高职院校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可以选择产教融合的应用化改革的方向和渠道,从宏观环境来看,近几年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本质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问题,但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关于外部评价的经济性问题,由教育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外部评价的运行模式也发生着变化,需要基于此来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的质量评价体系。从外部评价的涵盖内容、评估流程、评价报告应用等方面来完善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对外部评价主体的质量、进入标准等严格要求,推动高职院校外部治理评价工作接受市场化的改革。积极利用社会评价力量对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第三方监督,提高外部治理评价的公开透明度,定期公示外部评价项目和评价过程,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外部评价的公开化和市场化。

(三)培育外部评价的评价主体。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外部评价的机构和组织建议在范围上和标准上放开,积极吸纳多元化的外部评价机构进入,而且应有在高职院校支持下建立的与高职院校密切相关的外部评价主体,同时还有不同行业协会和公司建立的专业性外部评价主体,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到外部评价的环境中,也鼓励专业教育评估学者以合伙制的形式来建立外部评价机构,从而推动外部评价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外部评价机构的自身建设,通过公平、公正、科学的专业性评估工作来拉动高职院校外部评估工作的开展,从评估人才建设、评估理论与实践探索和评估行业规范方面进行,在地方政府规范化治理下,积极建立和完善外部产教融合评价的监督机制,并建立诚信档案数据库,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拓展外部评价的评价内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融合,开展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工作应提高外部评估实践工作和政府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之间的协调度,注重各方之间的合理搭配和结合实施,积极引入社会化外部评价主体,优化外部评价的法律环境。在外部评价内容的构建上应不局限于办学模式、育人模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多方面、多角度来完善外部评价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切合产教融合的实践现状,构建的评价内容才可以全面地反映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工作,积极拓展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的评估内容。

(五)提高外部评价结果的应用程度。高职院校外部评价在长期的评价实践中依靠地方政府的引导,外部评价的体量较小,评价后的评估报告可信度和利用率都较偏低,评价成果应用性制约着外部评价的实践工作,所以要提高高职院校外部评价成果的可信度和应用率,提高评价结果的影响力。在政策制度设计中,充分引导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家长等有效利用外部教育评价结果。

四、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共建共享、多元共育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走向纵深发展。也因此,其对高校和行业的反向助推作用也逐渐显现。如何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成为产教融合高校和行业的重要议题。应着力构建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完善的内外部质量评价体系这一助推产教融合发展的合力。此外,在构建外部质量评价体系时,高职院校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首位,以此为基础综合多方面考虑,既要结合企业需求,更要整体把握学校以及学生情况,积极协调与整合各方实际需求,做到资源的有效匹配,按需共育,契合共赢,以此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外部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逐渐完善,可以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猜你喜欢

产教评估体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评估依据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