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商品信息的推介探究
——以口红色号英译汉为例
2022-02-07李永兰
□舒 雯 李永兰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从提出到现在,呈现出一种生态范式,具有宏大的理论体系。胡庚生提出:生态翻译学“以文本为依托,由译者为主导,目的是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转换”[1]。其中,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三维”转换作为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重要理念和主要翻译方法之一,其主要探讨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维生态环境下的文本移植。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指导促进作用。在疫情时期,口红业在整体经济放缓,甚至部分行业停止情况下依旧红火,销售不减反增。在某种程度上,口红色号的翻译为此做出了不小贡献。本文侧重于生态翻译学的微观研究,通过具体分析口红色号的翻译案例,解读“三维”转换下口红色号信息文本翻译的特点,以及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一、口红色号信息文本分析
口红色号翻译属应用翻译中商务翻译的范畴。疫情期间,各大品牌商利用“口红效应”来促进该类产品的销售[2]。因此,口红色号翻译成为各大品牌的宣传重心。译本不仅要反映口红色号相关信息,而且追求一定的移情作用[3]。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输出该类型商品的本体价值,更要满足其具有的附加价值。
当前,口红商品的信息推介主要是通过书面模式和电子模式展开。线下销售文本要考虑产品名称以及各种参数,附上口红色号和品牌口红色号的对比图片;线上销售除了考虑以上因素之外,还会附上相应商品和品牌照片、视频等。不论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口红色号信息文本都属于“多模态杂糅型”。这种复杂性决定了信息、表情、呼唤三种文本功能同时并存于该类型文本中。
翻译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运用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4]。以“信达雅”为指导,对于口红色号的文本翻译是行不通的。应用翻译目的性较强,不同于文学翻译。因此,目的不一样,选择的指导理论思想不同。国内外研究中,较多研究者在进行应用文本翻译时,选择德国功能学派作为指导原则。但以目的性为导向的功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指导该类型文本。对于口红色号信息推介文本而言,功能理论派注重的是通过翻译从而达到促进销售,刺激消费的预期目的。生态翻译理论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还考虑到了以翻译生态环境为一系列因素,这可以使翻译的全过程发生在符合环境的合理、恰当的范围内。该理论思想从一个更加全面的基础上考虑了当下该类商品推介信息的翻译情况。
二、“三维”转换在口红色号英译汉中的运用
生态翻译学理论下的“三维”转换是指:在语言、文化以及交际这三维度上进行的适应性转换。语言转换发生在语言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关注的是翻译过程中的文本语言;文化转换侧重源、译语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关注的是翻译的语境效果;而交际转向侧重双语交际意图的转换[1]。“三维”转换指:在文本移植过程中译者将运用各种适合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期待文本多维度达到生态平衡。
(一)语言维的应用。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1]。语言的不同让翻译处于一个适应和选择的交替循环中。对比分析口红色号信息文本及翻译文本会发现,英文商品推介文本重在事实情况的概述,而中文则重在情感的倾诉,信息虽不多,但会有较多抒情性、召唤性。译者在文本翻译过程中,需要找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适应性的选择和语言转换[5]。因此,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文本移植时,采用了意译、减译等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突出翻译在语言维度上的转换,例如:
1.减译法。SL:Trafalgar Satin Finish
TL:特拉法尔加
“Satin Finish”是对该口红质地的一种描述,意为“哑光”。迪奥(Dior)旗下口红类彩妆商品常会在名字的基础上加上该口红质地,以此命名。这种品牌特色符合外商宣传手法,在主要信息,即口红名称的基础上,添加商品更为详细的描述。中文对于口红色号信息描述不多,重在添加表情性内容,因此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对口红质地的描述进行了省略。其通过减译法来满足口红色号在目的语中的语用原则和规范,实现文本移植。
2.意译法。例1:
SL:Inappropriate Red
TL:特工红
该例选自纳斯(Nars),“inappropriate”本意为“不恰当的”,意译为“特工”。此处把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概念具体地表述在翻译文本中,达到语义层面的转化,实现了语言维度上的适应性转换。同时,这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翻译方法,使口红色号的翻译文本更具吸引力,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例2:
SL:Sulfurous
TL:红酒
该例选自迪奥(Dior),“sulfurous”本意为“含硫磺的”。从“含硫磺的”到“红酒”也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过程。酿酒师在酿造红酒时,会加上一些二氧化硫等物质帮助酿酒。如果译者翻译时采用直译,译文将生涩难懂。将其翻译为“红酒”,不仅实现了语言维度上的转换,而且易于目的语接受者理解,从而有助于该款产品的推广。
3.音译法。SL:Ruby Woo
TL:雾面正红色
该例也选自纳斯(Nars),此处“woo”没有采用直译法,采用的是音译法;原语“woo”的发音同“雾”的音,恰好与该商品主打的雾面感内容吻合。译者选择进行语音层面的转换,实现了语言维度的文本移植,拉近了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二)文化维的应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7]。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恰当的转换。因此,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文本移植时,采用了改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和技巧,突出翻译在文化维度上的转换,例如:
1.改译法。SL:Dubonnet Buzz
TL:伯爵红茶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多发群体为40岁以上男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是其中一种,主要临床症状为剧烈疼痛,周围伴随肿胀、发热、发红,该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因此发病早期漏诊的概率较高,合理选择诊断方式具有重要价值[1]。本文重点分析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以我院收治的64例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内容如下。
该例选自魅可(Mac),“dubonnet”本意是指“杜本内酒”,颜色呈深红棕色,与“伯爵红茶”颜色相近。目的语接受者对杜本内酒并不熟悉,进行文化转换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接受情况。为了充分实现译文的接受度,译者必须尽力向目的语文化靠近,从而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商品信息,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2.意译法。例1:
SL:Marrakesh
TL:红棕色
“Marrakesh”是摩洛哥一个叫“马拉喀什”的城市,阿拉伯语意思是:“红色的”。这和马拉喀什城墙的颜色有关。提到“马拉喀什”,大多数目的语接受者并不熟悉。这种地理上的陌生,让译者采用归化策略,意译为“红棕色”,以此充分靠近目的语接受者,实现文化维的文本移植。
例2:
SL:Steel Magnolia
TL:巾帼木兰
3.改译法。SL:Poison
TL:牛血色
“Poison”本意为“毒”、“毒药”,原文想传递的是这款口红颜色,但是文化差异使目的语接受者难以接受“毒药”这种译本。译者在进行文本移植过程中选择改译法,把这个或多或少含有贬义的“poison”译为“牛血色”。经过这样的改译,原语所含贬义减少,换成“牛血色”这样一个词,满足了多数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时的心理预期和需求,以实现文本文化维转换[6]。
(三)交际维的应用。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3]。该维度侧重交际,意味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证交际意图的实现,又要保证目的语接受者能获取原语中的交际意图[1]。口红色号信息文本的翻译侧重传递该类商品附加价值。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意译、增译、创译等翻译方法和技巧,来达到文本移植过程中交际维度的转换,例如:
1.意译法。例1:
SL:Scarlet
TL:夏日火龙果
该例选自阿玛尼(Armani),“scarlet”本意为“鲜红色”。若翻译过程中直译,可以表现该款商品本身颜色,即商品本体价值得以突出。而译者采用意译法,用火龙果这一颜色鲜红的水果表现出该商品颜色的同时,译文对消费者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以实现该文本的附加价值。这一文本移植过程,保持了原语中的“交际生态”。
例2:
SL:Shanghai Lily
TL:上海丽人
百合花本身就象征着纯洁,原文以百合命名想传递的就是:希望拥有该口红的消费者能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中文译本将购买者比作“丽人”,体现出了品牌命名该款口红背后的深意。这种迂回婉转,带有主观色彩的信息传达,正体现出原语到译语在交际维度上的转换。
2.创译法。例1:
SL:the Tibetan Orange
TL:潮流柿子红
“Tibetan”意为“西藏的”,无“潮流”含义。西藏等高原地区的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脸上会出现晒伤后显现出来的红色。人们常称这种为“高原红”,美妆界还曾仿“高原红”装引得各大明星追捧。译者翻译时采用创译法,强化了文本转换过程中的呼唤性功能,即呼吁消费者跟上潮流,突显出品牌想表达推介译文的商业价值,与原语意图一致。
例2:
SL:Redefined
TL:烈焰红丝绒(暖调正红,气场全开)
与上例不同得地方在于,该例的翻译只采用了创译法。“redefined”本意为“重新定义的”,而译文与原文的表达毫无关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吸引消费者,抛弃了原文整个的意义和形式,在意义和形式上几乎与原文没有关联,创造性地对原文重新进行翻译。译文不仅体现了商品本体价值和附加价值;同时,后面加上表情、呼吁性内容,刺激消费者,达到与原语同步的移情作用。
3.增译法。例1:
SL:Heat Wave
TL:热浪(血橙色)
“heat wave”直接译为“热浪”,显得十分普通,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该类型文本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要适应翻译市场生态环境,同时还要满足市场生态环境的需求。“血橙色”为翻译过程中增补部分。译文增加“血橙色”,表明该款口红颜色,该译文使得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对话,告知消费者商品颜色,以呼吁消费者购买,达到翻译过程中的交际意图。
例2:
SL:Tendresse
TL:温柔(蜜豆红茶)
该例选自迪奥(Dior),“tendresse”一词源于法语,现英文中对其进行直接引用,意思是:“柔情”“宠爱”。迪奥的翻译方式更加符合当下中国口红市场的情况,在原语基础上增补出了“蜜豆红茶”。一是当前翻译生态环境下,口红色号翻译时,通常会增补信息内容、表情内容或者呼吁内容,这与口红色号这种信息文本特点相呼应。二是此处译者所增补的内容与该品牌其他色号翻译相关。迪奥品牌译者在增补内容时,通常会借助颜色较为柔和的物象。这不仅体现了原语文本特点,同时更好地表达了原文想要传递的品牌精神和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理论给予该类型文本翻译多方位指导。在“三维”转换的指导下,品牌商在翻译口红色号这种推介信息时,不仅实现了商品本身所具备的本体价值,还使商品附加价值在适应文本环境、市场因素等整体翻译生态环境下得以体现,甚至得到升华,超出品牌商品原本价值。这种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作用下的口红色号文本翻译,极大地满足了品牌商想要表达的含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口红在美妆行业的发展。后疫情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口红业的迅猛发展为此提供了动力。生态翻译学作为当前较为前沿的翻译理论,与当前时代背景相向而行,为该类型应用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生态翻译学理论不仅为口红等类型商品推介信息翻译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今后商务范畴翻译实践和研究指明了道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