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对青少年劳动素质教育的影响分析

2022-02-07□刘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劳动

□刘 晶

青少年正是三观形成,对外界产生好奇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校外的生活充满着向往,若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研学旅行,不仅能够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也能借助旅行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和视野,进而形成属于自身的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养。

一、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学校实现跨学科阔领域的教育目的。研学旅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某些领域的学习质量,也能形成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可以有效地融合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一般来说,各科内容都能在研学旅行中体现出来,所以并不是特定的一个学科教学,也不是简单地把教学内容搬到户外便是研学旅行[1]。在2016年我国不仅制定了核心素养的内容与框架结构,也将原先所提出的相关知识等进行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以及自主发展三个方向为主体,试图拉近学生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的了解和探究,我们也得出了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扩展的一个过程,唯有新的知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以往的认知结构,才能将其同化并融入到以往的知识结构中,反之则会出现冲突。而研学旅行则能将上诉两者进行有效融合,通过研学旅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也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

(二)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研学旅行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让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感受自然和社会中的“新、奇、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有利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有利于丰富户外技能。研学旅行作为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和培养青少年的户外技能。教师和学校设计多样化的互动项目,挖掘青少年的内在潜能与新技能,通过大自然,寄托于旅行,使青少年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进而学习到新的户外技能。

(四)有利于青少年获得精神享受。由于大多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课堂上习惯性采取灌输式等教学方式,使得青少年们大呼“亚历山大”,这些压力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由于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情绪;另一方面则是由他人比较而产生的紧迫感[3]。对此,借助研学旅行,教师可以将“教育”和“旅行”相结合,使青少年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青少年舒缓情绪,放松精神,享受大自然。

二、劳动素质教育的意义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由此可以看出劳动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乃至成年人来说都十分重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层说过:“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素质教育可以分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等,唯有形成良好的劳动素质,才能促进青少年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一)以劳树德。劳动素质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劳动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团结互助、勤劳节约的良好品质,还能使青少年成为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但良好的品德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成就的,也需要在生活和社会上经过长期的磨练方能实现[4]。对此,劳动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踏入社会,提高核心价值观,宣传、发展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借助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以劳增智。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根本。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都需要劳动,同样的青少年也需要在劳动中拓展自身的思维,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创造性活动。比如芬兰便十分重视小孩的劳动素质教育,小时候可以让小孩自己做一些手工艺品,由小孩自己设计、制作,教师可以在旁加以辅助,进而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也能提高其创新思维。由此也可以看出,劳动素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人体的智力发展,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5]。

(三)以劳强体。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因此想要有所成效,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毅力和意志力,因而才能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同时,家长也可以从小培训,比如古代很多家训中都会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借此便能锻炼青少年的动手能力。

(四)以劳育美。劳动素质教育也能优化和完善学校的美育,使其形成以文化人、以劳育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高尚”的劳动审美观,这样青少年也能在劳动中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体验美、感受美[6]。

三、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的现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如今青少年已很难体会中华优秀传统农业文化了,故乡留给现在孩子们的记忆也越来越少,五谷不分,农牧文化正在走向消亡。青少年暴露出劳动与奋斗精神缺失等问题。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关爱他们:走出去,研学游。将农牧文化研学游融入青少年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劳动精神、知行合一。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提出:“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7]。”《导则》首次较为全面地提出旅游与13个领域、部门的融合发展,为“旅游+”相关产业指明了发展路径,能够更好地指导各地推进多业融合,从供给角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3]。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大旅游与农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目前,研学旅游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很多学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安全、经费、协调和课程内容与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四、研学旅行对青少年劳动素质教育的影响

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学生的劳动素质。研学旅行需要学生离开从小呵护自己的家庭走向集体生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另外,研学旅行不仅只有教师,也会有其他学生所不熟悉的工作人员,这样学生也可以从观察了解、分析尝试、实践认知等多个层次参与到劳动教育中,进而提高自身的劳动素质。

(一)将青少年劳动素养教育当作研学旅行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站在日常生活、大自然和学习的角度来思考、分析、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并在整个研学旅行中,学生也能对社会、自身以及自然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和认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听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知识,有利于拉近社会生活与学习之间的桥梁。当然在建设研学课程主题时,也需要以满足学情为基础,综合各个科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随意设计[4]。同时研学导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科知识,并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劳动素质作为重点,确保学生个人发展能够与社会生活发展相衔接,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水平。研学旅行没有规定年龄,基本上青少年都可以参与其中。针对青少年,学校应当培养他们讲卫生、懂礼貌、生活自理、勤俭节约等良好素质。对此,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述道德品质融入相应地活动,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加强自身的劳动素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能力,进而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另外,高中生需要在研学旅行中了解劳动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探究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研学旅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研学旅行的主题召开班会,并以此为目的,让学生们讨论、交流为什么会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和感悟[8]。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三)通过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满足,进而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感和精神需求。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不仅能够学会基础的生存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还能收获快乐,感悟生命。青少年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便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满足、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我国在伟大复兴过程中,也是通过不断地劳动,才能拥有当前的盛世景象,才能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能够获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人民的建设和发展。学生作为社会、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从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劳动素质,也是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当然,劳动素质教育也不能将其限制在学生学习阶段,而应当将其看成终生学习、受用的内容之一。

五、结语

总而言之,研学旅行具有一定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慢慢在我国各个学校中发展了起来,该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目前我国对于劳动素质教育也十分重视,学校也需要多加组织研学旅行,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促使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素质。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劳动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热爱劳动
小黑的旅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