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种姓的“性感”

2022-02-07邓晨

看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流行乐种姓支持者

邓晨

最近,印度有一部呈现种姓压迫的电影《杰伊·比姆》大受好评,如果用音译的话,片名就是“比姆胜利”。这部电影以9.6的高分在“IMDb排行榜”登顶,超越了《肖申克的救赎》。

“比姆”其实不是片中主角的姓名,而是印度宪法之父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的昵称。他是现代印度贱民权益运动的领袖,也因此深受“达利特”(Dalit,意指低种姓)爱戴。“比姆”这个名字被广为使用,比如“比姆歌曲”就是专门述说“比姆”生平的歌曲,贱民运动的歌手会在各地演唱及宣传贱民权益。

现在也有年轻一代的“比姆歌手”,比较有名的是来自旁遮普的少女歌手金妮·玛希。她的歌曲既延续了老一辈“比姆歌曲”的传统,也在表演中加入了更多的流行乐元素,成为新一代贱民及女性权益的代表。支持者为她的视频点赞及送爱心,用“比姆胜利”刷屏。

说到金妮·玛希的时候,有些人也会说她的歌曲是“加玛尔流行乐”。所谓“加玛尔”指的是“加玛尔种姓”,传统上来说这个种姓以皮革业、处理牛尸为生,所以对于视牛为圣的高种姓来说,“加玛尔”是骂人的话。但是,现在这个词的意义开始转变,当人们说到“加玛尔流行乐”时已不那么负面,而是单纯指贱民种姓创作的流行乐。

很多贱民阶层的年轻人,开始试着把污名化的羞耻转变为无畏的骄傲。例如在时尚设计中让贱民变得“性感”—有的T恤上就出现了“吻我,我是达利特”这样的标语。孟买有一家新的高端时尚品牌受到许多关注,这个时尚工作室就叫“加玛尔”。当莫迪政权在2015年出台牛肉禁令,很多加玛尔种姓因此失去生计,创办人苏迪尔于是将失业的皮革匠师集合起来成立了这个品牌。他们不再使用牛皮,而是把纯熟的手艺用在环保回收的橡胶上。

说到牛肉,这很可能是种姓问题的关键。在历史上,种姓制度的形成混合了很多因素,其中特别具有争议但也非常值得审视的,是种姓与生态间的关系。例如生态学家马达夫·加吉尔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过去在一个区域里的不同種姓,按照其职业只使用某种特定的自然资源,这种制度可能不是刻意的,但产生了维持生态可持续性的效果;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则提出,印度保护牛是为了最有效地维护资源。

这也就带来了一组印度式“经济/环保”的对立。莫迪政府的支持者主张:牛肉禁令是爱护生命,传统的婆罗门素食习惯是保护自然的,贱民阶层及印度穆斯林不应吃牛肉;另一方则认为,肉类是他们的谋生与食物来源,却遭到了政府粗暴的剥夺,古代保育模式不应适用于今天。

避免残害动物生命当然是重要的价值,而贱民阶层也并非一定要“站在环保的对立面”,加玛尔品牌改为使用回收橡胶就是很好的做法。莫迪政权的支持者虽然主张保护生命,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对贱民阶层与穆斯林施加的舆论暴力有多么可怕。

安贝德卡尔曾在贱民群体中推行佛教,他主张区分“刻意杀生”与“为了需要杀生”。贱民食肉多半属于后者,因此并非刻意的杀戮;至于莫迪支持者的暴力私刑,却很可能属于前者。

猜你喜欢

流行乐种姓支持者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贱民反抗“胡须禁令”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
“摸脸杀”
流行乐的过往今昔
掌上邮乐场
影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