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教育》:我成长路上的灯塔

2022-02-06越淑丽

辽宁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灯塔教研员

越淑丽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唤 醒

欣逢《辽宁教育》创刊50周年,编辑跟我约稿:你是《辽宁教育》的老朋友,写点什么吧。其实,我和《辽宁教育》岂止是“朋友”那么简单!37年来,《辽宁教育》是唤醒我、照亮我、引领我的一座灯塔,没有她,就没有我这个乡村女教师的今天。

我曾是一名乡村民办代课教师。经常有年轻教师缠着问我:您是怎么做到由一名民办代课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一名正高级教师的?每当这时,我会真诚地回答:“我的成长离不开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热爱让我选择坚守,坚守让我的梦想成真。”当然,我的成长还离不开普兰店市(原新金县)的领导、同行、学生以及家长的陪伴,是故乡的热土养育了我这个乡村丫头;离不开第二故乡甘井子区,正是甘井子这片沃土滋养了我,丰富了我;离不开国家、省及市相关部门的扶持与鼓励,党和政府给了我太多的荣誉;更离不开《辽宁教育》,因为她三十几年的引导和激励,让我在坚守与奉献中成长,在学习和磨砺中成熟,在思考和追求中梦想成真。

1982年,刚满十八岁的我初为人师,一切都懵懵懂懂,本能地模仿所谓教育教学方法。后来遇上了恩师——原新金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徐忠茂和陈庆富二位老师,在他们的悉心辅导下,短短3年,我就成了县市教育教学新秀。

1986年,第二个教师节那天,作为省优秀教师代表,我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致辞。会后,《辽宁教育》的记者走到我面前采访我。《辽宁教育》?听说过,但我们山沟里的学校除了《大连日报》,没别的报刊可看。过了不久,一篇题为《有志气的小老师》的人物专访在《辽宁教育》上发表,里面是我那些青涩、平凡的故事。同事们传看着我的文章,我的内心从此有了使命感。因为“有志气”三个字,我不再是那个出了点成绩便沾沾自喜的黄毛丫头了。《辽宁教育》的唤醒,让我真正受到了职业理想的启蒙——我工作的动力不再只是怕别人笑话我误人子弟,而是肩负为党和国家教书育人的责任。

照 亮

后来,学校帮我们订阅了《辽宁教育》,于是,我认识了魏书生、宋振镇等优秀教师,也学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从此,我更加努力了。

乡村夜里的最后一缕灯光——有时是幽暗的烛光,一定来自我的房间;学校里第一间打开的教室,一定是我的班级。为了一份完美的教案,我曾经修改了17次,手写了17份;为了一个顽劣孩子的改变,我曾经家访十几次,直至学生心生感动和愧意。

执着的汗水,终于有了收获。工作第5年,我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大连市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员”的晋级奖励,并作为大连市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首届优秀教师夏令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第8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辽宁教育》的悉心引领、默默陪伴。

第五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人民教育》编辑部在各地教育部门推荐的基础上选编了10位教师的事迹组成了一个专栏,题目是《神圣的使命,崇高的心灵》,其中一篇以《青春的奉献》为题,写了我8年的努力和奋斗。这是多大的鼓舞和鞭策!

2012年,是我评上特级教师的第5年,也是我从教30周年,《辽宁教育》根据我自己的总结,再次刊发了题为《热爱,让梦想成真》的文章。从《有志气的小老师》,到最后的《热爱,让梦想成真》,《辽宁教育》真的像灯塔般照亮了我整个职业生涯。

引 领

《有志气的小老师》和《青春的奉献》记载了我青年时期的工作,步入中年,我有了新的角色——教研员。教研员的任务是培养教师,指导教学,推动区域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我的一线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深受区域教师的喜爱,但只在课堂实践中一对一或者是区域范围内的指导,显然是耗时低效的。这时,《辽宁教育》再次引领我登上更大舞台。

此前,我曾凭个人经验,在《大连教育》《课改动态》等市内刊物上尝试发表了许多文章,如《关于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再认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等,呼吁大家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尊重语文教学特点,及时纠正形式主义问题,在大连的读者中反响良好。

《辽宁教育》的编辑在看了我的一些稿件之后,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朝学术研究的方向发展。《辽宁教育》要提供给读者的,不仅要有前沿的教育理论,更要有符合一线实际的策略方法,所谓头顶天,脚踩地。

的确,近年的《辽宁教育》越来越注重理念引领、实施路径、模式创新等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对我,编辑在每次约稿、审稿中,都不惜亲自操刀,逐句修改,给了我无私的引领和帮助。

仅在退休前的几年,我在《辽宁教育》就陆续发表了《课内大量阅读,提高阅读实效》《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让学生在写字教育中成长》《助力“小小鸟”让他们飞得更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仿写练习中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强书写方法指导,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新上岗教师说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巧设“语用”主线,实现新老教材对接》,等等。这些文字都是我在研训一线的工作体会,免不了粗糙,但因为《辽宁教育》编辑老师的把关定向,它们有了指导性和实践意义。

时至今日,每次看到《辽宁教育》获奖的消息,我都不觉意外,因为实力使然,实至名归。而《辽宁教育》对于我的意义真的不能只用“朋友”来涵盖,它唤醒了我,照亮了我,引领了我,是我心中一座温暖而明亮的灯塔。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灯塔教研员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我心中的灯塔
引航的灯塔,始终在线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灯塔看守人(节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灯塔
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