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复合型弹性学制探索

2022-02-06李向春黎雪君张海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制学分制学分

□李向春 黎雪君 张海轮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行高职扩招,对高职人才培养认可,赋予其新的人才培养职责和使命。高职教育全面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和能力,多渠道拓宽就业创业机会和平台,承担社会经济发展任务,同时对特定群体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

一、复合型弹性学制概念

目前,西方国家对学分制和弹性制先进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固定学年制,没有跨校学分互认,跨校选课等相关学分设定。复合型弹性学制实现学年制和学分制优势互补,对于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学分制和学年制在定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相互对应,可以采用学分对学生成绩的标准进行有效测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服务,帮助学生选择多种不同的学习课程,同时达到相应的最低学分能够毕业。学分制基本思想理念主要是充分认识到学生综合能力、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综合能力,同时包含相应的选修课,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适应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弹性学制,通常情况下定义主要是指具有选择性学习目标,在学习时间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灵活性,属于先进教学管理模型。弹性学制主要在学分制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发展,对学分制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发展。弹性学制具有自身相应的特点包含灵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学生能够全面管控自己学习目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二、高职百万扩招促进复合型弹性学制的改革

我国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基础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同时在2020年国务院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国家这一举措得到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和重视,采用相应策略解决目前退役工人、农民等多种特定群体的就业问题。对高职扩招进行分析,对高职层次的教育更加明确,同时更加准确地明确高质量就业,将解决国家宏观层面的就业问题当作主要核心[2]。2019年9月高职院校入学新生中存在多样化的生源。近些年,人们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在百万扩招背景下包含多类型、多层次的生源,更加需要教育的个性化和终身化。高职院校包含不同生源群体,需要结合个体的实际差异性,实行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时间、地点和方式实现个性多样化,促进高职院校以教育为目的导向的因材施教,更加满足现代化多元化生源的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开展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创建专业资源库,壮大教学队伍等多方面的建设。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其教育发展逐渐丰富,实现对学生素质和资源培养的多元化,更加适应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时代实际情况和群体个性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有效突破相关教学瓶颈,实现现有多种类型教学系统的整合、提升,加强学分制和学年制结合的复合弹性学制实行力度,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效果。

三、高职院校复合弹性学制实行要求

高职院校实行复合弹性学制,需要达到相应的要求,自身具有足够稳定的教学质量,同时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资源。另外,我国能够符合学分制和灵活学制的实际要求,在百万扩招背景下,拥有200万学生之后,实现多元化学生资源,促进复合型弹性学制的改革,制定试行和实施复合灵活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达到分层教育目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现阶段,对相关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分析,相应专业学科的辅导员、课程教师,在大学二年级之后,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受到学生频繁请假。部分学生经常参加相应活动,开设网店,需要开展进货、公司相关事宜探讨等,需要占用课堂学习时间[3]。另外部分学生抓住社会相关领域发展机遇,在课外时间得到客观的月收入。但是,高职院校出现较多学生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造成考试成绩较差,不能按照院校相关标准正常顺利的毕业,对学生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实行复合型弹性学制,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和院校教育教学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四、高职百万扩招的现实困境

百万扩招是我国宏观调控措施,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人才培养带来较大挑战。我国包含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多样化生源进入高职院校,造成院校自身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措施和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难以符合多元化生源不同层次的实际学习需求。

(一)师资力量和结构及教学水平存在不足。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包含多元化生源,师资力量、教师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结构编制较少,力量薄弱,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现有教师难以有效完成扩招后教学任务,教师编制数量的有限性,对教师需求量日益增加问题难以进行有效解决。另外,高职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不符合现代化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原有教师在互联网思维和新教学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存在教学缺陷,普遍应用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没有有效融合传统教育和先进信息技术,造成学生学习新技术理念意识薄弱,对新技术不能有效的消化吸收,对新型线上平台实践操作缺乏熟练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对国家百万扩招政策缺乏宏观解读,难以从全局上掌握其重要性,进而对政策出台相应背景和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趋势难以进行全面正确了解,进而缺乏百万扩招急迫性思想意识,采用传统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没有结合百万扩招实际情况创新和完善教学措施。

(二)生源多样化,在学习需求上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多样化生源,在学习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教师采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对多元化生源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仍然采用统一模式,没有对多样化生源增设针对性专业课程,适当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例如,百万扩招背景下,包含新型职业农民,进而高职院校校园学习过程中,主要为了提升自身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等综合能力。但是,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农业类专业,或者在农业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农业产业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难以实现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五、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复合型弹性学制探析

(一)注重教学管理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行就像将原有批量生产转换成个性化定制,对高职院校原有统一教学管理进行有效突破,在管理方式和各项管理环节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管理难度,同时增加了教务部分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教学基本要求发展转变,需要实现信息化、制度化、合理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尤其对信息化管理具有较高要求,需要加强学生学校注册、课程布置、教师教材、教学时间和内容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高职院校信息的系统化,促进相应系统管理的开放共享,提升教学管理效果。

(二)创新指导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全面成功实施选课制之后开展学分制,课程建设是选课制实行的基础,具有多选择、多课程体系,才能实施学分制。选课制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吸引人才,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提供高学历、高水平的拓展学习机会。选课制度实行之后,提升了教师的开课质量和数量。另外,学生不仅仅应用原有统一教学计划课程、考试和统一学习,在日常生活安排上有效突破传统班级管理制度,而是有效通过特定教师对核心课程和选择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新辅导员和班主任指导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对新生所学专业了解不全面,在选择课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当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不能提供有效指导的情况下,造成学生自行选择学习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有需要和意向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有效实行个性化课程选择,全面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三)学分和学年复合型弹性学制。高职院校可以设定3~5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超过正常2年没有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分者,不能正常顺利毕业。同时,高职院校设定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岗位延伸课程的学分占比,并且设定重修和免修课,学生必须获得学历证书必须修满学分,结合成绩分数段获得特定的学分。学分绩点对学生能够进行客观评价,根据学分激烈。高职院校可以从60分~100分进行有效分段,结合实际情况从高到低分成5个分数段,4、3、2、1、0的5个绩点,更加关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设定专业限选模块。学生可以在第三学期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和分班,同时根据不通过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岗位拓展课程。

高职院校采用复合型弹性学制,通过灵活的学分置换形式,当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省级A、B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同时采用国家级A级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应奖项,申请免考专升本专业和在校专业,自动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跟岗、顶岗实习课时能够得到学分,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在校园期间所修学分不足选择课程学分一半的情况下,或者学期结束获得学分不满足毕业水平,学生不能按时正常毕业。

六、结语

高职院校在百万扩招背景下实行复合型弹性学制,能够有效缓解教育管理现状,促进高职院校教学革新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变化需求,创新课程结构,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强教育教学的灵活性,调动教师教学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学制学分制学分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