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2022-02-06崔友平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恩格斯共同富裕马克思

崔友平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北京 100017)

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1)①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6:466.胡锦涛同志则强调:“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2)②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16:625.进入新时代,我们走上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新征程。近几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出台了一系列意见、政策,开启了我国共同富裕进入实质实施阶段的试点工作。特别是中央财经委2021年8月17日专门召开会议,明确: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这些具体意见和部署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热议和深入研究。

一、共同富裕含义及其发展

共同富裕本来属于经济学领域的概念。从经济学上看,“富”就是表示拥有、占有和支配使用的财富多,“富裕”表示拥有、占有和支配使用的货币、财务、资产、房屋、土地等的数量多;反之,“贫困”则表示拥有的货币、财务、资产、房屋、土地等的数量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上看,“富裕”一般体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高,反映了人们拥有财富、货币等的富足充裕程度;“共同”则是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反映了人们对财富、货币等的集体共同占有方式。可见,共同富裕既包含着社会生产力又包含着社会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特征。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同步富裕,绝不能“杀富济贫”。共同富裕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且,通过先富的人、地区、企业的示范效应以及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使越来越多的人、地区和企业走向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些认为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就是绝对平均主义、就是不用奋斗坐等帮助享受清福的想法和说法都是错误、片面和有害的。所以,共同富裕目的意义是全体人民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并通过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富的生活状态,也就是通过生产发展和调节分配达到社会全面普遍富裕。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共同富裕内涵和外延也不断丰富和扩展,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的经济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的文化生活的富裕,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二、关于共同富裕的经典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经典论述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包括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其从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有条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只有那时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17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就规划了一个消除极端个人主义,人人劳动,产品按需分配的集体主义理想社会图景。空想社会主义者天真地从美好情感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极端个人主义的现实不满,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因此是空想。马克思则立足于现实,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并运用唯物史观科学的分析方法,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当然会得出共同富裕是理想的共产主义,从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经过严密论证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的最高阶段,将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即他们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人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是未来美好社会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建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批判,阐明了共同富裕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归宿和必然选择。马克思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资本论》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而证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对工人活劳动进行剥削,在生产中生产、在流通中实现剩余价值,并通过按资本分配剩余价值,形成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商业资本的商业利润、借贷资本的利息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它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是按资本分配的,本质上是不平等的社会,是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决定了“两个必然”,从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共同富裕也就成为必然的社会发展选择。

3.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

马克思曾比喻:“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模样了。这时,狭小的房子证明它的居住者不能讲究或者只能有很低的要求;并且,不管小房子的规模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起来,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到受压抑。”(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45.这里讲的就是人们感受生活富裕满足程度的相对性问题,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可比较、相对的概念,即使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甚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了,差距也是存在的,并总在不断产生。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既要积极主动作为,也要让人们明白,共同富裕是相对的,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其程度和水平。

4.共同富裕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渐进性,从而揭示了从阶级分化到共同富裕的过渡性。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遵循的是“等量劳动互换”原则。这种原则仍然带有资产阶级社会平等权利的特征: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内容的不平等。这种特征在社会的生产力没有得到极大发展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在那里产品取代商品,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共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劳动所得’便失去了任何意义”(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4.。可见,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产品极大丰富,将能够满足每个人的需要,按需分配就有了现实条件。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实行两种不同分配原则的观点,说明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

(二)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共同富裕设想的时空转换以及理论和现实的对接,深刻而全面,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设想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个现实过程。

1.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要达到的目标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定义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②③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110-111,155,89.。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

2.共同富裕是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的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时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剥削的根源,“按资分配”导致了两极分化。只有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消灭剥削的根源,才能“按劳分配”,从而消除两极分化,就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牢不可破的经济前提。

3.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概念

共同富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部分到整体的渐进过程。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反对导致共同贫困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要“逐步”动态进行,他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③这可以从纵横两方面看:从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过程;从横向看,同一时期允许人们富裕程度不同,然后先富者也要帮助、带动后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的切实有效路径,符合事物发展量变质变规律。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必定是一个动态“逐步”的过程。

4.共同富裕是发展问题,同时也是分配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64.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才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通过公有制防止依赖生产资料的占有从而占有他人的劳动的现象,消灭剥削;必须坚持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消除两极分化。在此基础上,加强宏观调节,通过转移支付达到公平分配,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的富裕,也是精神生活的富裕

共同富裕当然要以物质充裕为基础。但仅有物质的充裕还不够,现代文明是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可见,马克思唯物主义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原理,决定了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相互联系。由此得出:物质生活富裕是精神生活富裕的基础、决定性因素,精神生活富裕反作用于、有利于物质生活富裕的创造。邓小平同志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⑥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与新时代实践

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0)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 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06-20.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担当责任和问题意识,丰富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

(一)理论渊源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特别是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

1.源自强烈的问题意识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导致生产力发展与公平正义分配的矛盾、生产力发展速度与质量不协调的矛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不协调的矛盾。纠其症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必须努力解决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从旨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出发,着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后,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进行统筹部署,要求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2.源自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共同富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设想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活水源头。恩格斯说:“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00.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价值观。毛泽东认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95.邓小平则更是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则把“共享”上升到新发展理念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3.源自应对“两个大局”的伟大实践

理论来自实践。应对“两个大局”的伟大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经过七十多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两个大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超过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划设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如今,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为17%,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综合国力等各个方面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现阶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了现实可能。

(二)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前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协调的发展。

1.把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经济发展问题,亲自部署、亲自规划,把握经济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4)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29-30,19.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条件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生产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社会才会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会丰富多彩,才有可能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2.坚持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发展,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如果没有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发展也就失去了终极意义,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最终发展也难以为继。只有真正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公平正义,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民群众是共同富裕的主体

实现共同富裕的依靠力量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主体,也是共享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想着人民群众,在精准扶贫中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念,在抗击疫情中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至上,根本在于一切从群众观念出发,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人民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

4.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作为社会人,其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奋进新时代,人民群众除了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外,对诸如文化、艺术、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要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富裕,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5.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

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本身也有阶段性特征,不是大家同时富裕。现阶段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共享发展成果是相适应的。我们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不断取得共同富裕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价值追求。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共同富裕理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激发人民群众的奋斗热情,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共同富裕理论源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邓小平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共同富裕理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富差距问题,明确要求先富带动、帮助后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要求实现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富裕的全面共同富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更加注重发展的共享性、全面性、科学性、协调性和现实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上的综合创新。

2.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缩小贫富差距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我国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抓住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的主要方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消灭了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缩小贫富差距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核心技术的自强自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劳动差别进一步缩小,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路径。同时,加大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的力度,坚持共享公有制的发展成果,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

3.激发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热情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创造、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核心内容。共享共富的现实行动和美好目标必将大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热情,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涌流和发挥,凝聚起亿万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4.提升了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所追求的伟大理想。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既坚定信念又着眼现实,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再虚无缥缈、遥不可及,而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奋斗过程和路经的必要阶段,同时强调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辩证有机统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更加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四、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6)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3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努力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大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社会主义优越性必将充分显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富裕、更加公平、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二○三五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已绘就。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把“蛋糕”做大做好。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致富,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政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更多人创造机会平等的致富门路。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特别是通过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做大“蛋糕”并为分好“蛋糕”提供公平依据。如果不把可以分配的“蛋糕”做大做好,而只把重点放在分配已做好的“蛋糕”上,势必造成人们为攫取一块“蛋糕”的较大部分而内斗。

(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

我们要正确处理生产和分配、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大宏观调控诸如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其作用的精准性,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兜底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诚然,实现最终共同富裕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稳步创造条件、完善制度,不断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不许空头支票,不吊高胃口。要明确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更不是“杀富济贫”,也不是要“逼捐”。

(三)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

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全国统一社会主义大市场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关系国计民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当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西方“福利主义”那一套,在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条件下搞“高福利”,只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四)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主体作用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促进共同富裕的排头兵、顶梁柱、压舱石。通过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做大蛋糕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实社保基金、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正确处置资本收益,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率先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五)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村。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消灭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一方面要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另一方面,要接续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走共同富裕之路。彻底改善农村生存环境,让农村与城市一样共同富裕。

(六)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十分注重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一致的。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摒弃“躺平”思想,让不懈奋斗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在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体现效率、促进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特别是要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同时要充分考虑城乡、区域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差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要。

实现共同富裕,浙江已示范先行。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6月10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共同富裕进入实质实施试点阶段。2021年7月19日,浙江省正式发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表明浙江已成为共同富裕改革探索的省域范例。相信,通过浙江的先行示范,一定会为全国的共同富裕提供样板。

猜你喜欢

恩格斯共同富裕马克思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