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对图书馆转变工作方式的思考
——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2022-02-06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重庆师生

杨 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图书馆,重庆 400067)

2020年1月全球突然暴发了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疫情特殊时期给高校图书馆推出线上服务和在线下载提供了更全面的展示和发展空间。笔者就所在学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方式的创新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以期对本校图书馆未来多元化的工作方式起到一定推动和改进作用。

多元化及线上服务模式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可积极通过QQ群、微信、钉钉群、手机移动App等线上方式,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咨询、文献查找和传递服务,根据师生需要推介支持线上教学方面相关的学术资讯和应用平台。

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现状

1.1 数字资源状况

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有电子期刊数据库14个(知网、万方下载频次最高)、博硕士论文数据库4个、电子图书数据库10个、综合数据库18个、自主学习18个、外文资源8个。新书推荐已有120期。教研参考咨询30期。现在师生们转向移动或掌上图书馆的热情高涨,越来越熟练掌握各种图书馆相关软件。

1.2 拓展校外服务模式

在面对面真实服务环境里,图书馆以传统的借阅服务和机械性的被动工作状态为主。随着知识界对人自主学习根本认识的不断深入,开放、创新、互联网、新媒体、试听结合等方式综合运用已成为当下各界人士较迫切的需求。把实体图书馆能尽到的职责和义务最大努力搬到线上,拓展时间、空间无极限。为便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师生在校外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图书馆从2018年8月开始开通了电子资源VPN校外访问功能,该功能通过学校数字校园登录,不单独设置账户密码。师生在校外通过登录“数字校园”,点击应用模块中的“图书馆(VPN)”,即可进入图书馆电子资源列表并访问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几十个学术资源。该服务旨在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学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与学习中,并通过学科服务群的模式响应本校老师有关文献资源的获取和使用问题。

1.3 多软件协同合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建立了二师学科服务QQ群,该群负责提供资源推送服务,微信工作群不定时发布图书馆行业最前沿动态及期刊投稿指南,以便科研人员分享和下载,多角度、全方位拓宽渠道服务师生。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精准查找文献资源。现有专职学科服务人员24 h接收教师的科研服务需求,做到即问即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新引进的书蜗手机App,方便师生们在手机自主查询借还书期限和办理续借、借书等,还可分类搜索图书资源。歌德电子借阅机的超星移动图书馆,每个月更新3 000多册图书,读者用户可手机扫码下载电子图书,随时翻阅。实现人不在实体图书馆时可不受限地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力量。

1.4 数字资源主导服务

疫情期间,数字资源访问的优势凸显,也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数字资源及线上访问有助于师生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文献信息和资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专门联系了科技公司团队及时发布最新数据库检索及文献信息,供师生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创作。这种基于大数据、手机、互联网协作的学术交流平台,非常有助于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涵。鉴于以上种种情况,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将智慧服务及线上服务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新方向,成为服务教学科研的前沿力量,强化参考咨询和服务学术科研的核心导向,更大程度地发挥线上服务优势的潜在能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如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力资源欠缺、调研咨询不够细致、思想观念存在分歧等,导致线上服务发展不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较滞后及大数据利用率不高等。

3 发展策略建议

新时代“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线上服务的研究和实践都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3.1 增强数字时代思想认识,维护系统良性发展

由于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受到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传统服务体系的影响,大家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建设认识不够系统化和深入化。认为虚拟空间的服务仅仅是电脑或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应用,仅需提供网络和建群,忽视网络一体化建设整体推进与服务,对于如遇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线上办公滞后性,云计算、云服务、云办公的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策划预见性。事实上,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建设是一项精密的系统工程,受到多重因素(政策、技术、人文、环境、资源、文化等)的影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应充分深入调研兄弟院校开展线上办公和服务建设的先进做法,建立可持续的信息化管理、组织协调机制,优化平台和服务模式的建设思路,规划常态化的线上建设运行方案,保障群和虚拟图书馆运作所需,维护图书馆智慧信息建设系统持续向前发展。

3.2 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引导参与线上运行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的信息时代,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进行线上虚拟图书馆再造、信息化投入过程中,要具体研究自身实际的可行性、运行方式、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配置情况,始终坚持以读者用户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组织和建设符合本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的线上服务系统,重视馆员的升级培训,优化管理结构,突出高素质、高层次、专业技术强的人才,同时还要不断关注图书情报行业新业态、新动向,丰富头脑,保持学习常态。馆员是信息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促进信息实践、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信息价值等要素协调发展。无论线上还是实体线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馆员是教学和科研信息的营养提供者。师生是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享用者,图书馆是信息和文献资源的提供者,师生与图书馆形成交汇融合的共生模式,深度影响图书馆信息建设系统。因此,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精准分析读者行为和用户群体层次信息,用线上服务形式引导师生利用图书馆。同时也鼓励馆员多充分参与信息图书馆的建设运行,实现线上图书馆的良性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图书馆的云空间、智慧服务、线上办公、创客空间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师生们愿意接受这样方便快捷的服务模式。传统的实体图书馆不会消失,线下线上两手抓,齐头并进,保证质量。线上服务为图书馆积极转变其运作方式提供新契机。不断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方式,拓展图书馆生存空间。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已变成了一个包容、开放、多元、智慧、灵活的学习中心、知识藏库和交流平台,并逐步强调信息化及潜在虚拟用户的更多参与,共同构建面向全校师生的智能服务体系。在大数据和智能化建设的双背景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必须利用好新时代好机遇,开放更多学术资源网络搜索、数据资源库,为师生们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教辅保障,为各学科建设提供情报监测,为学院管理层的重大决策提供文献参考咨询服务,为学院的学生社团建设提供知识养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转变工作方式、推陈出新。未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还应在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对比、数字阅读、科研服务评价体系、收集读者用户喜好排行榜的智能推荐、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多投入、多精准、多推广。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重庆师生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重庆客APP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