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析
2022-02-06车正伟
◎车正伟
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联系城市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全面处理好各种地基,才能确保公路品质,实现安全够稳定能行的根本目标。软土地质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在公路规划中,常常会经过这样的区域,各类公路的建设与修理对这类特殊的地质必须要经过科学的处理,才能在上部进行建设,如果没有在公路中正确处理好软地基或者是地基加固不到位,后期的建设就无法推进,桥梁基础不稳则会导致不均匀的沉降问题,轻则桥面裂缝、倾斜,重则缩短桥梁寿命,更给后期的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软土地质是一种特殊的形态,其下部的结构复杂,构成的因素也较多,不同的地质有不同的形成特征,软土地含水率高、空隙率大、流变性强,要想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设公路工程,难度可想而知,那么,进行桥梁地基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做好科学有效有分析,查找到形成的成因,处理的办法,通过科学处理、重点加固,为桥梁上部结构正常施工提供保障。随着我国的公路建设技术成熟,当前的技术已经完全能够处理这样的地质情况,技术涵盖表层处理法、化学加固法、排水固结法等多种有效的技术。为了更加有效的处理好这样的地质,施工单位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对当地的情况全面了解,根据地质具体情况变化正确使用技术方式,解决好软土地基;二是进行技术应用时,要强化管理与控制,加强施工技术推进的步骤,严格流程环节,做好沉降观测,保证地基加固处理有效。所以说,对软土地基处理必须要有科学的技术方法,通过验收合格后,才能为后期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一、软土地基概念及其特点
1.软土地基概念。
软土地基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整体看,其主要指以淤泥、有机质土及淤泥质粘土等土壤为成分的地质形态,这种地质形态内部结构复杂,成因复杂,其特征是强度不高、抗剪能力弱及含水量高,这样,就导致了软地基固结速度慢、稳定性及抗压能力较差的实际状况,如果在上部修建公路,不但不利于稳固安全,更会造成工程的失败,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塌方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的安全度。只能通过全面的夯实处理,才能进一步提升路基的够稳定性及强度,有效延长工程寿命,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软土地基特点。
(1)渗透性不足。软土路基内部的成因复杂,但不论是何种成因导致的软土质,其内部的成分都包含大量泥炭及淤泥物质,这种物质较软,没有硬度强度,其密度大,具备较强的可压缩性,在上面进行建设,其承载能力则会减弱,软土蕴含大量的有机成分,降低了土质的渗透性,整体看,如果在上面建设公路,不利于稳定,更容易出现各种上问题,而公路桥梁是处于恶劣环境中的工程,在渗透性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受到雨季积水影响,公路长期在积水的浸泡,则不利于稳定运行,施工质量及运行安全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2)稳定性低。软土路基整体强度不足,稳定性不好,内部的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会时刻发生变化,如果公路建设中,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处理,不但不利于通行安全,更会造成严重的公路质量问题,路面下沉问题大大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年限。软土路基内部变动较大,容易出现絮状结构,软土路基稳定性差,土壤结构性能不好,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容易形成流体状,导致施工无法进行。
二、公路桥梁对软土路基施工的基本原则
1.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为了处理好软土地基,则需要有效把握当地的环境条件,因为软土路基问题本质上属于施工现场的问题,不同的现场中会有不同的地质情况,地质的形成和自然环境、水文条件、土地土质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在当地开展实地调查,才能把握具体的成因与状况,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才能更好地处理好软土质的问题。施工前,要注重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科学分析正确决策,合理选用最为适宜的施工技术,确保对软土路基做出高效处理。
2.遵循环境保护原则。
近公路建设不但推动经济发展,更要促进环境发展,公路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与经展要素,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大,最主要的成因就是人为的破坏了自然的环境,造成生态不均衡。在公路建设中,我们更加需要保护好自然的环境,建设人类与生态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应切实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科学选用对环境有利、避免出现破坏影响的施工技术,正确使用环保材料,这样才能在推动自然发展与实现经济建设中,进一步促进和谐发展,推进我国各项事业持续前行。
三、对典型软土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
1.表面处理法。
针对一些软土分布范围不大、厚度不深的现况,可以使用表层处理法进行施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进行施工时,一般会利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对地表进行处理,把分布在地表的软土进行挖掘,露出相对坚硬的土层或岩层后,再根据当地的具体材料选择级配良好的砾石、素土做好挖掘部分的重新回填,通过有效的硬度加工,可得到新的坚硬地基。表层法具备良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处理效率高、施工简便就地取材,加固效果较为理想,保证了公路建设的够稳定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软土厚度深、范围大就会增加投入的成本,施工作业难度会加大。
2.敷垫材料法。
这种方法在施工中较为多见,对处理难度大的软土层有一定的效果,该方法与砂垫层法基本相同,主要是材料的区别上,是最为新型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操作时,主要是把原有的软土层进行清理,保证干净后再使用特殊的玻璃纤维格栅进行敷垫,使露出的坚硬地基更加稳定。这种处理方式更加牢固,和天然砂土相比,玻璃纤维格栅的性能更加稳固结实、持久耐用。有效起到了防水、防渗、防腐、耐浸泡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保证路面寿命。通过使用玻璃纤维格栅能够进一步提升公路的强度,有效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科学选择使用敷垫材料密度强度,达到承载力要求。
3.化学加固法。
对于一些含水量大的地层,需要使用化学方式进行加固,进行施工时,因地制宜,充分运用软土地质含水率高的特点,对地层加入特定化学材料,再使用搅拌机设备进行全面的拌和,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反应,让软土地层与化学材料达到全面的均匀变化,混合材料就会在温度条件下,不断出现硬化、加固的地层,这样,就能够解决好软土地的问题,达到良好的固化效果,为后期的公路建设提供稳定路基。一般情况下,化学材料包括水泥、石灰及专用固化剂。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根据路况情况,正确用量、把握时间,使化学材料混合料达到最佳强度。
4.排水固结法。
排水法是现场施工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指在施工区域做好排水的处理,根据土层的情况,设置若干砂井或塑料排水带,通过重力作用将地表软土中多余水分汇集到井底,这样,就能够利用抽水泵把大量的积水抽出排放。然后再利用加载预压的方式,在重力作用下对土层进行固结,当达到一定的沉降后,确保土体更加密实,有效满足桥梁施工荷载要求。排水和加压的方法不同,其操作也不同,技术包括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等。这种施工方式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地基加固明显,更适于小型工程的建设使用。
5.强夯加载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施加外部冲击力的方式,对软土地基多余水分排挤,使原来松散结构更加密实,通过降低软土空隙率的处理,有效提高土层的结构密度,实现土体强度更高的效果,强夯加固技术在使用中,是利用大吨位重锤进行处理,以当地软土厚度和地基荷载的条件不同,一般使用10t、20t 甚至更大吨位的重锤。通过吊索拉升到一定高度,再松开吊索自由下落,对地基进行大强力的冲击,使软土地基密实、加固。毫中方式对小范围的处理有一定效果,通过5~10 遍夯击后进行测试,直到达到满足的效果为止。
四、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的现状
1.土层厚度分布不均匀。
土层厚度决定了施工的难度,路桥施工过程中,会有各种厚度的土层,如果软土厚度不均匀,就需要使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有效避免沉降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土层的厚度不同,其地基加固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性,施工单位如果不注意厚度的变化,一味采取相同的施工措施,那么,在局部则会出现沉降现象,影响到后期的建设公路桥梁地基整体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只有全面关注厚度的变化,才能有效解决好软土地区路桥施工问题。
2.压实度不达标。
软土地基密度不同,整体呈现出的特点是空隙率高,承载力不强,进行施工时,一定要会关注密度的变化,使土体更加密实稳固,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提高承载力标准。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方法单一,技术单一,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使用同一种方式,对地层技术处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省略了一些不应该省略的步骤,如压实过程中,没有进行多次压实、检测不到位等,导致土体的密实度不达标,直接造成地基承载力不足,如果进行桥梁上部工程建设,随着静荷载的不断增加,处理完毕的地基还会有较大概率沉降。
3.忽视沉降观测。
地基施工虽然进行了科学的软土加固处理,但是,还会因为各种成因导致沉降,如果水位升高或上部荷载大等影响,地基会出现沉降的现象,不利于公路的稳定性。要通过科学的观测,提高对沉降幅度的计算,特别是决定桥梁结构稳定性的墩身、桥面等,要时刻观测这部分的变化,通过科学的观测,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补救,一些单位没有进行严密的观测,往往会造成工程交付后的问题,不均匀沉降问题会影响桥梁使用安全。
五、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1.排水固结技术。
为了保证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则要重视水分的处理,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软土地层含水量。当前,垂直排水固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施工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时,这种技术更加适于埋深大于3m、填高低于7.5m 的软土路基。操作时要严格技术流程要点,一是软土地基设置排水体要保证间距,一般为0.9~1.2m。要保证垂直放入排水材料,通常使用的是塑料排水板,布设深度小于30m,深度大于25m。二是进行施工时,技术人员现场处理好各个流程,垂直排水固结技术需要在路堤内加筋或铺砌2 层土工格栅,保证隔50m 排水路段试打,提取深度数据,这样就能够确定排水体最后所需的深度。三是进行设计的时候,则要根据公路桥梁工程所在区域软土地基特点做好难度划分,通过科学的试验,形成沉降误差。小于30cm 的公路路基和小于20cm 的桥梁或涵洞路基,控制到0.2~0.5cm。一般地基填筑处理时间较长,软基预压期为5~26个月。
2.砂垫层堆载预压技术。
埋深决定了施工的效果,对于小于3m 的土层填高小于6m的软土地基处理,一般是通过砂垫层堆载预压技术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科学管理,一是要精准了解当地的情况,技术人员提前选择符合软土地基铺筑的材料,宽度大于路基50~100cm,两边黏土层厚度30cm。二是进一步明晰整体的厚度,保证后期效果质量,具体施工中,则需要对现场的情况把握,根据土体条件确立层厚,再进行处理。
3.粉喷桩处理技术。
粉喷桩处理技术对于公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有一定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广泛,这项技术实施时,要把握好设备、参数、标准。一是处理好表面的土层。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前,需要对现场的工作面进行处理,提前清理软土地基表层20~30cm 土层,多利用当地的材料,如粗砂、黏土回填低洼区。通过初步整平进行测量,保证软基范围标高合格,再组织搅拌机、粉喷桩机、导向架等按施工区就位准备。二是启动搅拌机。搅拌机一定要控制好转速,精心调整到35r/min,可以边钻进边旋转,保证间距0.5m/min。要时刻观测搅拌机运行的情况,技术人员操作空压机向粉喷桩送风,这样通过观察操作,保证施工的安全,也能够避免喷灰口堵塞。三是及时发现变化。钻进粉喷桩持力层、桩体长度参数非常主要,要提前确定好相关的数据,观测送桩进度,控制桩体钻进喷入量。钻头钻进与地面间距大于0.5m 应降低速度。
六、公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注意的问题
1.科学选择软基处理方法。
我国的建筑行业越来越发达,技术成熟度直来越高,随着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关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当前的技术包括强夯加载法、排水固结法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施工单位掌握更多的技术,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的土层使用常用技术,不同的技术应用范围不同,处理的效果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技术优势与不足要分析透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长处,解决好实际的施工问题。在对地基加固的处理上,不但要考虑到处理的效果,更需要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在二者之间全面统筹好,才能保证施工企业根本利益。施工技术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根据技术做好方案的计划编制,使技术在工艺流程每个步骤中得以体现。例如排水固结法应用中,就需要设计砂井深度、直径、间距等,以此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2.强化管理保证地基承载力。
在软土地质建设公路桥梁,所面临的问题较复杂,整体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效果难以控制,为了达到质量要求,需要强化管理,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达到标准要求。要根据软土地基方案做好技术交底,有效做好上下游的衔接,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理想加固效果。材料、设备、人员是关键,通过管理保证设备性能,人员到位。现场质量的检测人员一定要负责,日常做好地基密实度、承载力指标检测,满足标准后再开展下一步处理。
3.做好沉降观测避免不均匀沉降。
地基进行技术处理后,往往会在后期建设时,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较为多见,要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发现施工中、施工后的问题。比如施工后的部分工程中,公路桥梁墩身、梁体会发生变形,不利于后期的交通安全保障。为有效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一定要做好沉降观测。技术人员使用专业的沉降位移水准仪,对地基沉降信息进行记录,形成动态、长期监测。进才观测过程中,一是选择高精度仪器,保证监测精度0.1%FS,采样频率1次/s;二是布设有效测控点。要计算好距离,相邻两点水平距离8~10m,要多点计算提取数据,通过对每一个测控点数据汇总后的均值,直接分析桥梁地基变化。
七、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路桥梁越来越多,只有保证施工品质,才能确保后期使用的安全。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会呈现多种条件,软土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要通过地质勘察进一步查明软土信息,把握好范围、厚度、成分、含水率,通过科学的技术选择,严格的质量监管,科学处理,以此,确保软土地基强度达标,为下一步的公路桥梁结构建设更加顺利奠定基础。